想必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百萬富翁”的白日夢,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錢就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創業就創業,想旅遊就旅遊,總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從而錢顯得那麼萬能。所以,月薪上萬的人依然因不滿足於自己的工資而終日愁苦;千萬富翁為了擁有更多錢成為億萬富翁而不惜走向法律邊緣;購買彩票,做著發財夢的人也日益增多。
仿佛,所有勞作的最好結果就是換 取更多的財富,而金錢的擁有才是人生如意的天堂。可你有沒有想過,金錢本身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們拿著一張錢,紙質,沒有任何活力,在你冷的時候不能給你溫暖,在你熱的時候不能為你解暑,可人們在拿著一百元的時候還是會比拿著一塊錢更開心,隻因為這樣可以換取更多的東西,它是在物品等價交換中的一個工具,相信當它不能換取任何東西的時候,就沒有人再對其傾心,甚至拿著都會覺得負擔。
可見,金錢本身並沒有意義,它隻是世間物質的一個價格表示,其意義在於可以換取其他有價值東西,或是在獲取金錢過程中人們所體會的快樂,它的作用圍繞人的需求而定,隻是為人服務的一個道具。
然而,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誤解了金錢的意義,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個追求富足、賺取金錢滿足自我的過程。於是,在“金錢至上”的驅使下掉入金錢的陷阱,變得貪婪、自私,更是為了獲得金錢不折手段,不惜訛詐、欺騙。而後,在所謂享受金錢的“幸福”之中變得麻木、腐朽。
平日,無論是在生活周遭,還是在新聞播報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親兄弟或是夫妻為了財產廝殺,家族中的“遺產風波”事件也是司空見慣。於是,金錢變成了這個世界不和諧的替罪羊。
可有一天,當人通過背棄一些東西去換取足夠的金錢時,得到真的會比失去多嗎?
聽過一個這樣的真實故事: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有兩口子下海經營火腿腸的生意。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民營企業的初步發展時期,做火腿腸生意的是少之又少。兩人齊心合力的推銷火腿腸,渠道走得不錯,四年後,他們就從當地政府手裏以五萬元一畝的價格買了30畝地,蓋起了屬於自己的工廠。
創業很成功,90年代該廠的產品占據了國內三個大省,每年的純利潤達到了1000萬。可是,因為他們的品牌競爭意識落後,不久之後就被一個叫做“雙彙火腿腸”的品牌給打壓下來。廠子的經營愈發慘淡,純利潤急速下降了40%。
當兩口子一籌莫展的時候,好消息傳來了,政府要拆遷,收回當年賣給他們的30畝地,給予其3000萬。兩人十分高興,想著終於有錢可以弄好另一個廠子了。就在他們籌劃如何將自己的品牌打起來,東山再起的時候,政府的消息又來了,他們另一個廠子的場地也將被征收,拆遷費用高達6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