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也這樣覺得:
經濟獨立以後,手中的卡增多了,有工資卡、各類銀行卡、網銀等等,卡的增加導致用現金的情況減少,較之以前都用現金來說的確顯得更加方便,花銷起來也更為爽快,仿若不是手中的現金就不是自己的錢。因此,花銷急速攀升,可你常常自己都很疑惑,錢到底都花在哪兒了?
其實,這中的主要原因是人對於花錢有兩種感覺,對於現金消費都十分敏感,因為每塊每分都要經過自己的手,花費在何處、何時都有一定的印象,同時,當看著腰包中的現金越來越少你會不由自主地意識到自己花銷太大,促使你花錢時會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已達到省錢的效果。
但當錢進入了卡裏,每次花費你都是使用卡來支付,手中少有現金流動,就容易讓你產生“用的不是自己的錢”之感,更是對於花銷的去處沒有印象,節製就更談不上了。
可見,想要省錢的人都是少用卡,甚至限製自己帶現金的人。而時下大部分年輕人都是步入社會不久,經濟方麵剛從依賴父母走向逐漸獨立,加上本身的工資不高,除去租房、吃用才勉強有點零用,於是,能省則省正是很多年輕人的理財宗旨。
然而,隨著卡類,特別市信用卡的支付方式趨向流行,年輕人為一方麵為追隨潮流,一方麵為方便消費都辦理開通了信用卡。通過信用卡超前消費的現象在生活之中屢見不鮮。無意之中,很多年輕人陷入了“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成為“卡奴”,這對於經濟基礎還不牢固的年輕人來說是很不利的。
巴菲特在這方麵也保持著反對狀態。當CNBC的記者詢問他在給予年輕人有關理財方麵的建議時,他首先提到了“遠離信用卡”。因為使用信用卡不僅僅意味著你的消費已經超出了你賺錢的能力,更加意味著你很有可能必須為此支付銀行利息。而這些都是與好的投資理財原則背道而馳的。
當然,不排除信用卡有好處,可隻要說到信用卡的壞處時,同事娟娟就大有感慨,上半年娟娟的媽媽就辦了一張信用卡,卻給家裏帶來了不少麻煩。
娟娟的媽媽本是一個有著穩定工作,收入中等,生活精打細算的女子,去年在單位上班的時候有招商銀行辦理信用卡的推銷員上門,單位的大部分人都有了信用卡,有人勸她也辦理一張,該信用卡可以透支額度高達兩萬元,娟娟的媽媽當時就想辦理一張作為緊急備用也好,反正也不會扣除什麼錢,自己有穩定的收入,一般都不會使用這張卡。
可不是每個人都有超強的自製力,娟娟的媽媽在嚐試一次與同事逛街中,因沒有帶足夠的現金,就采取刷信用卡的方式來付款的過程中,享受了“刷信用卡”帶來的虛榮感與爽心之後,就習慣了在各種消費之中用刷信用卡來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