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物。佩戴飾物,既可增加美感,又可顯示身份、名譽、財富,還可表明誌趣。如今的飾物,當然不是像舊時那樣珠光寶氣、翠繞玉圍、環佩叮當。但根據交際的環境與需要,適當佩戴一些,仍屬必要。“文化大革命”時期,十分盛行在胸前佩戴一枚毛澤東的像章。那時的像章層出不窮,佩戴哪一種,均有選擇。如周恩來一直佩戴一枚長條形,紅底上刻有毛澤東頭像和其手跡“為人民服務”字樣的像章。這是周恩來以“為人民服務”為自己座右銘的心跡表現。幾年前,一些人又開始佩戴毛澤東像章了。還有一些人則佩戴長條形、藍底上刻有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白字的徽章。有的英模在一些公開場合將自己所獲得的功勳章別在胸前,令人肅然起敬。其他飾物多見於女性的首飾,如簪子、發箍、耳環、耳墜、項鏈、手鐲、手鏈、鑽戒、腳鏈、胸針等等。少數民族的飾物較為獨特,如藏族、門巴族、阿昌族的男子常在胸間掛刀;納西族男女都戴手鐲和戒指;羌族婦女除戴大耳環外,身上還掛銀牌;苗族婦女頭上、身上常佩戴各種銀製品。佩戴飾物是交際的需要,不能單從展示的角度出發。因此,佩戴要合適。有的人所有手指都戴滿金戒指,伸手與人相握,反使人感到別扭。
指甲。現代的人際交往中,一般不宜留長指甲,應時常修剪。即使有留長指甲的愛好,也不宜過長,像慈禧太後那樣長得須做專門的指甲套套上,怎麼與人交際?留長指甲者,要隨時清洗,勿顯汙垢之色。男士指甲不宜染紅;女士雖可染,但若過分,也使人感到可怕。
二、形體語運用的原則
形體語在言語交際活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其特殊的表情達意功能不可替代。但是,它畢竟隻是言辭發送的輔助手段,其著眼點是交際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而絕不是舞台演員的形體表演。雖然有時形體語可以單獨表情達意,可那隻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氛圍中才能實現的。脫離了整個言辭發送活動,超然於實用口才的範疇,它就沒有價值。因此,形體語的運用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立足於交際的目的
任何言語交際都是有明確的目的的。交際者要運用何種形體語,什麼時機運用,要由自己交際的目的來決定。
馮玉祥一貫提倡艱苦樸素,曾明令部下不得穿著綢緞。一天,他在街頭看見一個士兵穿了一雙漂亮的緞鞋,他立即跨上前去深深地作了一個揖,然後又彎腰行了一個90度的鞠躬禮。那士兵茫然驚惶,不知所措。馮玉祥說:“你看,你穿了這麼一雙漂亮無比的緞鞋,我哪能不恭敬下拜呢?”士兵慌忙認錯。馮玉祥作揖、鞠躬的形體語,就是為自己批評士兵違反規定這一交際目的服務的。作為一個統兵大帥,當然不可能在街頭遇見一個士兵時要向他作揖、鞠躬。馮玉祥這樣做,很好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形體語的運用如果不從交際目的出發,僅僅是展示的話,那就要鬧笑話,或者被認為神經不正常。
以前有位鄉紳給兒子請了一位家庭教師。鄉紳對兒子說,一言一行都要好好向老師學。開課這天,鄉紳擺了酒席,宴請陪客,給老師接風。席間,學生見老師抖抖手巾擦汗,他也抖抖手巾擦汗;見老師將筷子在桌上一敲然後伸手夾菜,他也如法炮製;見老師將菜夾進口裏後,將筷子放在桌上,慢慢咀嚼菜肴,他也照樣動作。老師感到這學生很好笑,實在忍不住,便偏頭、側身、彎腰,一個噴嚏將嘴裏的菜一下噴到地上。學生急了,趕緊對老師作揖說:“老師,你這妙處,學生實在難學到手呀!”滿座哄堂大笑。老師的動作,並非出於交際目的的需要的形體語,學生則以交際目的的需要視之,機械地去模仿,當然要引得哄堂大笑了。
(二)服從於內容的需要
形體語是為交際內容服務的外在表現形式。它的運用與否,應由交際內容來支配。我們強調它的交際作用,而並非認為在任何場合都必須用。交際中,發送者應當考慮某種形體語是否是自己交際的內容所必需的。如果必需,當然應當運用;如果並非必需,就不必多此一舉。
馬克·吐溫與《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是鄰居。因兩人都是知名作家,創作意趣又相投,所以很談得來,彼此友誼很深。一天,馬克·吐溫按慣例飯後到斯陀夫人家去聊天,回來後,妻子非常吃驚地問他:“你怎麼沒佩戴領帶就去做客呢?斯陀夫人是有身份的人,她一定會覺得你不懂禮貌、不拘小節。怎麼樣?她是不是很不高興了?”馬克·吐溫心裏覺得好笑,但又懶得去費口舌。於是寫了一封信,連同領帶一起,讓妻子給斯陀夫人送去:
斯陀夫人:
給您送去一條領帶,請您務必好好看一下。因為我剛才到您那裏聊天,忘了佩戴領帶,妻子對我好一頓指責。請您看過後馬上還給我,因為我隻有這一條領帶啊!
馬克·吐溫
斯陀夫人大笑不已。她告訴馬克·吐溫的妻子道:“我同馬克·吐溫是常來常往的老朋友,彼此茶餘飯後聊聊天,並不需要注重穿戴,又何必非要那麼鄭重其事地佩戴領帶不可呢?”
(三)吻合於感情的表達
古人說,情動於中而形於外。有了感情,才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形體語應當是發送者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思想感情不到位,卻硬要以形體語展現,則給人以矯揉造作、裝模作樣之感,反倒影響交際。
《莊子·天運》中有個“東施效顰”的故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村醜女東施以為這很美,也模仿捧心皺眉,與人交際。誰知,富人見了,堅閉門而不出;窮人見了,趕緊攜妻子躲開。其交際完全失敗。莊子評論說:“彼知顰美,而不知顰所以美。”東施的失誤,就在於她不懂得西施捧心、皺眉的形體語是由於心痛而自然流露的;自己心並不痛,無此感情,硬要裝相,怎麼成呢?
(四)適宜於接受的心理
發送者運用形體語,是在視覺上給接受者傳遞自己的情感、意向。從接受心理來說,那種醜陋的、不雅的形體語,隻會讓接受者看了反感、惡心、不快,還有什麼交際效果可言?因此,發送者在交際中要根據交際場合選擇那些不致給接受者造成接受心理障礙的形體語。
一位正在台上振振有詞地作報告的領導,麥克風突然發出一陣刺耳的怪叫,台下一片騷動。他瞪著眼,板起臉,火冒三丈地拍著桌子。氣氛頓顯緊張,職工都在心裏嘀咕這領導的失態與無能。對他所講的內容,根本無心去領會了。如果他是一個聰明的領導,對此突發情況,他會微笑著聳聳肩、攤攤手,以此表示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職工會報之以同情和理解,不一會兒就會安靜下來繼續聽取他的發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