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獲婚事時,還是個孩子,確實未有感觀。隻是漸漸大了,懂得多了,便也知事了。
十二、三歲時,看書看到“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心頭便生羞澀之意。
夏日飲著冰梅湯時,會忽然想到“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然後那冰梅湯忽然間似變成了熱梅湯,令得雙頰有些發燙。
侍女們每每出宮時總會打探一些侯府長公子的消息,回來後總是在我麵前不經意的說著,我也就不經意的聽著。
“聽說侯府長公子生得俊美不凡。”
“聽說侯府長公子武功了得。”
“聽說‘雲騎郎’校場比武,趙大公子又奪魁首。”
“聽說趙大公子初上戰場毫不怯敵反殺敵數十,果然不愧是將門之子。”
“聽說趙大公子今日當街打了武家霸王,一拳就把人打趴地上不能起來,滿街的百姓都在叫好。”
“聽說趙大公子又立軍功,陛下賞賜殊厚。”
……
聽說了許多許多,於是便會想起幼時隔著長廊見到的那個銀衣少年,會想起他舞劍如龍的英姿,會想像他而今的模樣……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每每想起時,腦中總是浮起此詩,他許就是這樣的。
白雪飄,紅梅豔,十五歲生辰就那麼悠然而來。
及笄禮後,威遠侯親自過府議婚。
在皇朝,男女婚姻需經過意約、親約、禮約、和約、書約五禮方成。
意約,乃婚說。
親約,乃男、女方先後遣人至對方家提婚。
禮約,乃兩家贈以對方婚定信物。
和約,乃男、女方擇地相見,共譜琴瑟和曲,以定白首之約。
書約,乃男、女方在長輩、親友見證之下書誓為約,共許婚盟,同定婚日。
因是父皇早早便賜下的婚事,又是王室與侯府聯姻,是以五禮與民間略有不同。意約、親約、禮約兩府都按禮而行,隻和約、書約兩禮免了,而是由太儀府將一年的吉日選出,再呈報父皇,最後由父皇選定日子。
那次婚期,定於當年的五月十二日。
隻是二月中時,然州邊城傳來南丹犯境的急報。
趙玉辰金殿請纓,父皇準奏。
然州遠在千裏之外,邊疆戰情如何我並不曉,隻是婚期臨近時,然州州府呈上一份奏折“南丹十萬犯邊,幸趙將軍英勇善戰數退敵軍。五日,敵再犯,趙將軍率五萬軍出戰,一箭取敵酋,敵潰。將軍乘勇追擊,再會路將軍三萬大軍,欲驅敵疆外。戰前曰:‘若予追敵恐不能速歸,必誤婚,汝代予請罪。’”
父皇閱畢,並未降罪,反下詔嘉獎,又下旨婚期延後。
趙玉辰直到七月初才回到帝都,帶著南丹臣服的降書。
父皇令太宰城門親迎,金殿上又恩賞不斷,並召太儀府再選吉日為趙將軍完婚。
婚期選在了第二年的三月十五日。
隻不過來年開春時,北邊的古盧又再次毀約犯邊。
趙玉辰再次請纓,父皇曾婉勸。但趙玉辰慨言“國不安,何安家。”
父皇準奏,趙玉辰赴邊。
古盧是皇朝的宿敵,數百年來與皇朝爭戰不止,古盧人是草原上的孤狼,勇猛善戰,又是有備而來,是以這一場戰事呈膠著狀態,從二月打到三月,眼見著婚期又至,趙玉辰親筆上奏“不退古盧不歸。”
月餘之前,捷報傳來,我朝南征大捷。
大軍僅用九個月時間,遠征南疆蠻族,一路勢如破竹,南疆二十七部族全部歸降,我國疆土向南拓展了六百餘裏,聲威震懾四方,更截斷蜀中叛賊南邊退路,令賊寇膽寒心驚,退守劍門不出。
捷報傳來,朝野振奮不已,隻有父皇似乎早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隻是淡淡而笑,欣慰之餘,隱隱有一絲憂慮。我卻不明白他憂慮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