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和林培青相識於四五年前的一個行業會議上,因為觀點相近,也有相同的興趣,又是校友,所以互留了聯係方式。他們平時基本上靠郵件聯係來往,談的也多是專業和感興趣的話題,根本不談私人話題。偶爾由於工作在一些場合遇到的時候,會停下來聊幾句,交情淺淡如水,誌同道合,卻沒有因此走近。
真正開始走的近,是因為鄧平川,他是林培青的朋友,也是張蓓的初戀。
說起來好笑,二十六歲才開始戀愛,一戀起來就燃燒了整個世界。
張蓓平時還算是個冷靜理智的人,可是遇見了鄧平川,就什麼都丟掉了。她把所有的感情都投了進去,覺得鄧平川就是她等待了多年的那個人,就是那個Mr.Right,就是那個值得她托付終身的人。而鄧平川也不負所望,的確回應她以相同的感情,愛她愛得如癡如醉。
隻是,這世間的事情,總沒有那麼完美。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造成他們性格上的差異,有時候很難磨合。
張蓓本質上是個冷靜理智保守的人,而鄧平川,骨子裏總透著一股難以磨滅的浪漫主義情懷,他瀟灑奔放,帶著一點對俗世滿不在乎的桀驁不羈。因為這個,兩人的相處,難免有摩擦,但好在感情基礎深,漸漸的磨合下來。
隻不過再深的感情,在來自家庭方麵的強大阻力麵前,也難免產生問題。鄧平川的家族,在一般人看來,那就是城中少有的名門富戶,這樣的家庭難以接受像張蓓這樣出身一般的普通女子。財富,權利,地位,所有他們想要的能夠增加家族財富的一切,在張蓓這裏,一點都沒有,所以,鄧平川的父母堅決反對兩人的交往以及談婚論嫁。
鄧平川自然不會因此而屈服,他也曾經努力爭取,甚至不顧一切的和家人吵架出走。隻是,為了一個女人和家庭決裂,這是三流言情劇裏才會出現的情節,如果在現實中真的出現,不是那個男人的家人實在太極品就是他的大腦多半有問題。
當得知鄧母因為鄧平川的出走而氣的心髒病發住院的時候,張蓓就知道,如果鄧家一直不接受她,堅持不改變態度,那她和鄧平川就走不了多遠了。
雖然愛情令她狂熱,但還不至於盲目。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讓她為一個男人和自己的父母決裂,她絕對做不到。畢竟父母對自己有生養之恩,完全拋卻親情和恩情的人,很難說以後不會拋棄愛情。
猶豫和退卻,就是那個時候生起。在鄧平川去醫院看望了鄧母回來後,張蓓提出了分手。雖然她愛他,但她覺得,他最愛的女人,首先應該是自己母親,讓他為她放棄自己的母親,她做不到。
鄧平川自然不願意,強勢的進行挽留,張蓓忍不住心軟,又實在是放不下這段感情,兩人和好。但鄧家的問題,始終是存在於兩人之間的大問題,一次次由於壓力和摩擦而分手,一次次又由於舍不得這份感情和放不開那個人而複合。
分分合合幾次之後,張蓓累了,也悲哀的認識到,她和鄧平川是不可能得到鄧家的認同和祝福了。看著他夾在她和家人之間,痛苦掙紮,憂鬱憔悴,她很不忍,也最終決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