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李真伊對武大郎,似乎天生帶有係統贈送的初始好感度。
兩個人原本不認識。剛一見麵,這泡菜姑娘,就好像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老祖宗似的,一五一十,把該說不該說的事情,全都交待了一遍。
這裏頭的詳情太多,還沒來得及全部說完。
此行的目的地已經到了。
兩乘步輦轉過最後一道彎,眼前豁然開朗。
疏林和沼澤地形到此截止。
出現在麵前的,是一帶高崗。
高崗之上,巍然屹立著層層殿宇。遠遠望去,竟好似一副古老神秘的風景畫卷。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高崗之下,次第坐落著一道又一道高大莊嚴的玉石牌坊。大概這東西宋時不叫牌坊吧?蒯飛是鬧不大清楚。反正後世民國電影裏常見的貞節牌坊,就長這個樣子。隻是民國那些牌坊,沒這宋時的尺碼那麼大。
第一道石頭牌坊上,寫著“朝陽門”三個大字。
門後有亭台樓閣。
當先一座涼亭裏,或坐或臥,或者趴著,有幾個小道僮正在打著瞌睡。夏日午後,蟬噪不休。這裏的氣氛十分安寧。
一道白石階梯,筆直通往前方。
一行人沒有理睬那幾個睡午覺的小道僮,一路長驅直入,拾階而上,接著穿過了“翔鳳門”和“櫺星門”。
眼見得所剩時間不多。
蒯飛趕緊發問,“這裏主事的老大,是誰?稍後我要怎麼跟他說話?”
“敕命純粹真人,提舉太清神霄宮京西北路常平倉司衙門。”
“衙門?這明明是諾大的一片道觀,衙門又在哪裏?沒看見呢?”武大郎左顧右盼,半個衙役的影子也不見。
說起常平倉司,這個蒯飛倒是有點常識。隻不過沒多少自信,也不曉得這常識是正確的還是歪批的。
所謂常平,其中那個平字,大概是起源於漢武帝時桑弘羊首創的那個中央物價平準倉庫。
官方出錢出倉儲空間,唯恐穀賤傷農,遇到糧食賤價便予以保護性收購。遇到糧價過高時,便拋售國庫存量以平抑物價。
這無疑是個好主意。曆朝曆代都有這麼操作。
這操作一方麵起到了市場杠杆宏觀調控的和諧效果,另一方麵,負責這項工作的單位,成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低買高賣……這可是個超級肥缺。拿國家的錢,賺自己的差價。爽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這提舉常平衙門的老幹部,必定都是有很大來頭的。
關係不夠硬的人,怎麼可能被朝廷分配到這種美差上來呢?
大宋朝官製冗繁。州府衙門、兵馬都監、漕運司、提刑司、常平司、巡檢司、X察司、鹽鐵專榷司、市舶司等等各種衙門,互不統屬,互相監督製衡。其中就數這常平司的日常最爽。提舉常平司,無疑比提舉刑獄司什麼的,合算得多。
這常平衙門的任務主要是買進賣出,掌控國家平準倉庫,所以俗稱倉司,這層字麵,一點都不晦澀,很容易懂。
至於這提舉常平倉司,怎麼又跟這太清神霄宮搞在一起,合為了一體……
這其實也蠻好懂。
雖然國家平準倉庫,跟道家崇拜,胡亂攪和作一堆,有點荒誕的感覺。但官家這麼做,其實也蠻科學的。後世之人對於佛教,詬病最多的第一大毛病就是:和尚們從民間騙得來無數善捐,名為供養,卻如貔貅似的隻進不出,從來不反饋社會。
細細想來,這道士好歹還要幫民間除祟驅邪捉鬼吧,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鬼,道士們至少安撫了怕鬼之人的玻璃心。對社會,是有所回饋的。
和尚界做過什麼呢?什麼都不做!和尚隻管化緣,化了你的緣,還說一句什麼六根清淨、斬斷俗緣。這意思其實就是,明明拿過了你的錢,還是跟你沒交情。你化了許多香油錢,連個臉熟都買不來。
這大概就是佛門教義上最大的一處硬傷了吧。
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