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職場關係絆倒了你
有人這樣總結:人在單位,幹工作的精力不到三成,十之六七的精力都用於處理人際關係;而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精力中,又有十之六七用來處理與上級的關係。我無法印證這句話。但是,處理與上級的關係,幾乎是每一個工作的人都會碰到的、十分重要的問題。
認清職位的內涵
瑪麗是個人人羨慕的角色,因為她一畢業就在一個大公司當上了總經理秘書,成了離老板最近的人。同事們總是半真半假地開玩笑說:“你的工作是最好的,最接近高層,也最容易得到老板的歡心,最容易高升。”這些話讓瑪麗興奮了好長時間。
可是沒過多久,她卻開始為如何與領導相處犯了難。瑪麗在一個很優越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從小到大享盡了身邊人的寵愛,不懂得什麼是迎合。向來是別人逗她說話,她不知道如何在與他人的交談中尋找話題……在工作中,她每次與領導對話,總是找不到話題。不管怎樣的下決心,她還是很多話都說不出口,哪怕是一些很正常的話。剛開始老板看她是職場新人,還對她問長問短,而瑪麗除了有問必答外,別的什麼也說不出。漸漸地,老板也不怎麼和她說話了,即使說話,也局限在工作範圍內。這種狀態,讓瑪麗很焦慮,她不知道老板對她的耐心還有多久,生怕哪一天老板就把自己給辭退了。
我身邊有不少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向我請教與領導如何相處的問題。確實如此,與學校和家庭相比,職場的人際環境要複雜得多。在職場中,同事之間,有長幼、上下級之分,講究一個論資排輩,各自經曆也不盡相同,不能簡單套用學校裏的經驗。而在與領導的相處中,也不能把自己對家長的態度混同於對領導的態度。
如文中的瑪麗,若要改變現狀,就要從認清職位的內涵開始。總經理秘書是公司各種複雜關係的中樞。這個職位雖然令人羨慕,但也頗具挑戰性。
對於像瑪麗這樣的職場新人來說,優越的家庭環境、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一帆風順的經曆,這會讓這些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缺乏關心,甚至忘卻了基本的溝通技巧。我建議瑪麗從最基本的商務禮儀做起。
瑪麗可以就自己職場中遭遇的問題找自己的親戚朋友溝通一下。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做個有心人,多觀察與老板相處融洽的同事,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與老板的關係的,相信很快,瑪麗也能在職場中遊刃有餘了。
“對事不對人”應對派係鬥爭
我曾經收到了這樣一封年輕女孩的書信:
我很幸運,剛畢業就在一個很大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並很快適應了工作環境,老總和副總都在有意無意間對我表示了栽培之意。可時間不長,有老員工悄悄給我遞話:“你沒看出來啊?老總和副總不和,你站哪邊,看著辦吧!”剛工作就遇到這種事,也沒有什麼經驗,不知道該怎麼辦。一番思考後,我決定嚴守中立,“我認真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就沒有人能找我的錯,挑我的刺了?”
老總和副總都喜歡越級交代工作。任務繁重得讓我喘不過氣來,但我寧可自己加班加點,也盡量做到兩邊不得罪。幾個星期下來,我累得夠嗆,但兩位領導似乎並不領情。他們開始變得熱衷於教訓我,常常是我前腳邁出總經理室,就被隔壁的副總經理叫去,換個角度、換套說辭再罵一遍。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部門經理悄悄告訴我:“兩邊都幫,可就等於誰都不幫啊!”聽了部門經理的話,我徹底蒙了,我隻想好好工作,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麵對職場中的派係鬥爭,一個人很難保持中立,更不用說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想做到兩邊不得罪,最後往往兩邊都得罪了。其實,問題關鍵在於怎麼解讀“得罪”兩字。如果你做的是本職內的工作,讓任何人都無可挑剔,而又讓對方不能捅破窗戶紙,不能拿你開刀,那就來個“難得糊塗”吧。所以,我主張,麵對職場內的派係鬥爭,要堅持三“不”原則——不介意、不參與、對事不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