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女人豔羨那些美女明星,豔羨那些鮮花和掌聲。可成功有很多種,誰能說平凡的女人就不能成功,不配贏得掌聲呢?莎拉的一生就很平凡,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偉大的女人。她就像是一支蠟燭,雖沒有豪華酒店裏的燈飾華麗,但卻獨具一種淡定、平和的美。
所以,別總是把眼睛放在別處,隻要你真真實實地生活著,你就有獲得掌聲的權利。即使所有的人把目光投向別處,你還擁有最後一個觀眾,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可以為自己鼓掌。為自己鼓掌,不是自我陶醉,不是自我滿足,而是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你不必在乎別人刻意的目光,因為你就是自己生命中最好的欣賞者。
容忍自己的不足,別跟自己過不去
在美國,醫院一半以上的病房住著精神或是神經科的病人。他們通常都很憎惡自己,自己跟自己較真兒,沒法跟自己相處。正因為如此,心理學家A?H?馬斯盧在《動機和個性》一書中建議人們學會接受自我,因為我們靈魂生病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不要用別人的標準評價自己
我曾經在洛杉磯參加女性講座時,認識了一位謙虛、溫和的女學員伯蒂。伯蒂的先生是一個成功律師,敢作敢為,野心勃勃,在圈內享有盛譽。他們家的社交圈子也由先生的朋友構成,在他們看來,成功的標準就是有名望,有成就。在這樣的氛圍中,伯蒂覺得自己一文不名,十分渺小。而且,很少有人發現伯蒂身上的美好品質,也很少有人欣賞她。伯蒂也曾經嚐試融入他們的社會,接受他們的價值觀,可越是如此,伯蒂就越不喜歡自己,生活一直很壓抑。
每個人都害怕被孤立,所以人們總會調整自己,以適應來自周圍的各種勢力,這是人的本能。在適應各種勢力的同時,我們會不自覺地用他人的標準來評價自己,讓自己屈從於壓力,去做出改變。正因為如此,我們穿衣服、吃飯、談話、選擇工作等等,做這些事的方式,基本上同我們的鄰居一樣。當我們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時,就會變得神經過敏,感到失落和困惑,甚至因此否定自己、討厭自己。
伯蒂的困惑就是如此。她處於先生的交際圈中,當周遭人都對名利抱有強烈渴望時,溫和而謙遜的她也變得茫然了。
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人們對成功和名望的重視極其強烈,人們像做苦役一般地工作,就是為了那些所謂的成功。追求成功並沒有錯,隻是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對於某些人來說,功成名就才是成功,可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怡然自得也是成功。我們不能用他人的標準評價自己,更不要用男人的價值觀來要求自己,何不安安心心地接受自己?人活著並非是要完成別人的使命,而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應該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按自己的價值標準去生活,要知道,認可自己,接受自己,這才是獲得幸福的第一步。
接納原原本本的自己
我們知道,適度的自我批評隻要是健康和有建設性的,對於自我完善便很有必要。不過,自我批評也是有限度的,倘若過分挑剔自己的毛病,就像得了強迫症一般,隻能讓我們越發地討厭自己。
一次我在講座時,一個女學生向我抱怨,說她自身缺點太多,尤其不敢站在台前演講。她說,每次她站起身準備講話時,立刻就會覺得膽怯、害羞,不像別人看起來那麼鎮定、信心十足。她越是在意自己的毛病,就越是沒信心,最終把演講弄得一團糟。
這個女學生還說了許多細節,一一闡述她的弱點。而我,卻因此而敬佩她,因為她足夠了解自己,竟能把自己剖析得如此深刻!每個人都有缺點,可我們並不會因為一些小缺點而看低他們。
舉個例子,在莎士比亞的劇本裏有很多曆史或是地理知識錯誤。狄更斯的小說裏更是有大段大段矯揉造作的傷感句子。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他們的作品仍舊是偉大的,因為他們的美德,他們偉大的藝術成就,使得這些小毛病看起來如此的微不足道!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愛自己。這不是在倡導驕傲自滿,而是要我們接受自己,明明白白地接受自己的本來麵目。一個成熟的女人,她會審視自己的工作和婚姻,認清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缺點了如指掌,但並不會因此而討厭自己。她對自己和對別人一樣寬容,不會讓自己活在痛苦中。而且,她不僅僅滿足於了解自己,還會試著花精力去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