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進行戰略調整後,決定在邊遠地區開設分公司。每個部門至少抽調一名員工到分公司去。雖然說去分公司更能獲得重用的機會,工資補貼也高,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惡劣,生活條件差,誰也不想去,尤其是結婚成家的員工,在大城市裏生活慣了,更不願意去,於是人心惶惶。公司先是號召員工自己報名,見響應者甚少,隻好指派。
正當趙銳所在部門的主管醞釀名單時,一個下屬悄悄溜進他的辦公室,遞上一封聯名推薦信。被推薦去分公司的人選是趙銳,推薦人是部門的多數員工,推薦的理由是趙銳具有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有闖勁,最適合去分公司工作。既然是眾望所歸,主管就把趙銳報上去了。
(3)名單一公布,趙銳自然不樂意,徑直找老板詢問緣由。老板說:
“大家都反映你具有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幹工作有闖勁。分公司需要的就是你這樣的人才,所以公司決定派你去。”
趙銳半天才愣過神來,他沒想到“釘子”會成為調動他的借口!
3.別逞強好勝
在聊天時爭論起來,一般是因為雙方各執己見,誰也不肯讓誰。這主要是逞強好勝的心理在作祟。如果你抱著一顆平常心,把聊天看作休閑的一種方式,不論輸贏,無關乎成敗,就不會跟對方進行無所謂的爭論了。
下麵兩種方法,你不妨一試:
(1)求同存異。當意見發生分歧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求同存異,終止辯論。
(2)改變話題。看到對方有可能跟你發生爭論時,主動改變話題,就會讓爭論胎死腹中了。
四、培養多聽少說的習慣
在辦公室與其他成員和睦相處,特別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深曉辦公室兵法的老手都懂得:“溝通之道,貴在少說話。”
多聽少說,做一位好聽眾,處處表現出聆聽、願意接納對方的意見和想法的模樣。這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對方也比較願意接納你,並且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和訊息,甚至把他的真正想法告訴你,讓你事事順心如意。
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經常花相當多的時間,和他的夥伴及上司做麵對麵的溝通。他最常運用到的兩項能力是:一是洗耳恭聽,另一項能力則是能說善道。
所謂“洗耳恭聽”,指的就是“傾聽”的能力,這是邁向溝通成功的第一步。至於“能說善道”,則是“說服”的能力。當別人來跟你做當麵的溝通,或者你主動與別人進行麵對麵的晤談,爭取夥伴支持你的計劃並爭取他們的通力合作時,你是否善於運用“傾聽”與“說話”的藝術,來達成你的目的呢?在談到這些原則、技巧之前,你不妨反複思考受人敬重的政治家邱吉爾的一句金玉良言:
“站起來發言需要勇氣,而坐下來傾聽,需要的也是勇氣。”
改善傾聽的技術,是溝通成功的出發點。
聽是一種行為、一種生理反應。傾聽則是一種藝術、一種心智和一種情緒的技巧,可認為我們了解他人,甚至不需出聲即可達到溝通目的。
聽可以說是除了呼吸之外,我們最常做的事。然而,真正懂得傾聽的人不及25%。而且,對我們真正關心的事,我們不是忘了,就是扭曲、誤解了。
要有效傾聽,你必須要專心聽並篩選重點,解釋其意涵,決定你對它的看法為何,然後適當回應。
1.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你自己是妨礙自己成為有效傾聽者的最大障礙。因為你會不自覺地被自己的想法纏住,而漏失別人透露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在良好的溝通要素中,話語占7%,音調占38%,而55%則完全是非言語的訊號。
2.選擇性注意
有效的傾聽,不是被動、照單全收;它應該是積極主動地傾聽。如此你會更了解對話內容,更懂得欣賞對方,回答也更能切中要點。
3.負責任
負責任的態度能增加你與他人對話成功的機會。參加任何會議前,都要妥善準備,準時出席,不要隨意退席或離席,而且要集中注意力。你是否有過和別人說話,而對方卻心不在焉的經驗?不要坐立不安、抖動或看表。如果你能決定會議的場地,選一個不會被幹擾、噪音少的地方。如果在你的辦公室,走出有權威障礙、妨礙溝通的辦公桌,站或坐在你談話對象的身旁。如此,會讓對方覺得你真的有誠意聽他們說話。
4.不要有預設立場
如果你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無趣,你就會不斷從對話中設法驗證你的觀點,結果你所聽到的,都會是無趣的。
抱定高度期望會讓對方努力表現出他良好的一麵,你隻要認真地關注與適當地發問,就可以幫助對方提升他的說話技巧。
多聽少說,其目的是從對方的表述中聽出言外之意,從而及時改變自己的策略。
一位生意興隆的房地產經紀人認為,他成功的原因在於不但能細心聆聽顧客講的話,而且能聽出沒講出來的話。他講出一幢房屋的價格時,顧客說:“哪怕瓊樓玉宇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說的聲音有點猶豫,笑容也有點勉強,那經紀人便知道顧客心目中想買的房子和他所能買得起的顯然有差距。
“在你決定之前,”經紀練達地說:“不妨多看幾幢房子。”結果皆大歡喜。那主顧買到了他能買得起的房子,生意成交。
即使聽自己最喜愛的人說話,也容易隻聽到表麵的含意,而忽略了話中有話。“你錢用光了?這是什麼意思?全家的人隻曉得拚命花錢!”這番氣衝衝的抨擊話可能與家庭的開支無關。真正的含意是什麼?“我今天的工作已經把我折騰夠了,我正想發脾氣。”
要是你善解人意,便聽得出這番氣話隱藏著委屈和挫折。在較為心平氣和時,隻消稍微說一兩句表示關心的話(“你看來很疲倦。”“今天很辛苦吧?”)就可幫助一個滿腹牢騷的人,以不傷感情的方式消氣。
五、耐心傾聽下屬的意見
如果說善談是一種本領,那麼善聽更是一種藝術——傾聽的藝術。
在辦公室中,一些最成功的管理人員通常也是最佳的傾聽者。美國一家大公司有一位銷售經理,他對該行業的特點一竅不通,當推銷員需要他的忠告時,他卻不能告訴他們——因為他什麼都不懂!但盡管如此,這個人卻了解如何去傾聽,所以不論別人問他什麼,他總是回答:
“你認為該怎麼做?”
於是推銷員會提出方法,他點頭同意,最後推銷員總是滿意地離去,心裏還想著這位經理真是了不起。
這便是用人的藝術。很多根本不需要你親自解決的問題,隻要你善於傾聽——讓對方感覺到你正在重視他,那麼他會義不容辭地替你解決。隻要聽得夠久,對方是會找出適當解答的,他隻須給予讚成與點頭,事後,他總會認為是在你的幫助下他才解除困難的。
傾聽是辦公室兵法中最易被忽視的環節,它有不同的層次之分。
最低是“聽而不聞”:如同耳邊風,對別人所說的話根本沒聽到或完全沒聽進去;
其次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好……哎……略有反應其實是心不在焉;
第三是“選擇的聽”:隻聽合乎自己意思或口味的,與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動消音過濾掉;
第四是“專注的聽”:某些溝通技巧的訓練會強調“主動式”、“回應式”的聆聽,以複述對方的話表示確實聽到,即使每句話或許都進入大腦,但是否都能聽出說者的本意、真意,仍是值得懷疑。
第五是“同理心的傾聽”: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最貼切的反應,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所以同理心的傾聽的出發點是為了“了解”而非為了“反應”,也就是透過交流去了解別人的觀念、感受。
同理心的傾聽要做到下列“五到”,不僅要“耳到”,更要“口到”(聲調)、“手到”(用肢體表達)、“眼到”(觀察肢體)、“心到”(用心靈體會)。當我們能用同理心去傾聽別人說話時,自然可以提供給對方心理上的極大滿足與溫馨,這時你才能集中心力去解決問題或發揮影響力、領導力。
很多辦公室管理人員在與下屬溝通上沒有行銷的概念,更不懂得運用現代行銷的手法,在領導的行為上不重視行銷包裝——影響力,我們不可能“命令”消費者買我們的商品,相對地我們也不可能“命令”員工聽我的,因為員工終究會用“腳”來投票,棄我而去。
若能改變想法,自然就可改變態度與行為,應有的態度是“請協助我從你的觀點來看這世界”,應有的行為是“傾聽以了解他人,傾訴而被人了解”,從雙方的共同點開始溝通,再慢慢地進入分歧的根源。此時管理者已不再說“絕對就是這樣”,而會說“這是我的想法”、“依我之見”、“就我來看”,這種讓別人也有參與感的話語,等於是告訴其他人“你們也很重要,你們的觀點與感覺值得尊重”。
一名優秀的辦公室管理人員理應多聽少說,耐心地傾聽下屬的意見。也許這就是上天為何賜予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巴的緣故吧!
1.給予對方全然的注意
傾聽是一種技巧,這種技巧的第一信條就是給予對方全然的注意,當有人來到老板辦公室時,若他與上司交談,聰明的上司不會讓任何人、任何其他事務打斷他談話時的凝神。即使上司是在一個擁擠的房間內和人說話,他也會盡量排除其他事務的幹擾,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唯一的在場者。
一位經理講述他談話的體會:
“我會直視對方,此時如果有隻猩猩進來,我或許都不會注意到。我記得有一次我是如何地被激怒,那時我正和我們的一位銷售經理共進午餐,每次漂亮的女侍走過,他的眼睛總是緊盯著她,我覺得被侮辱,且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女侍的腿顯然比我對他說的話重要,他根本沒聽到我說的話,他根本不關心我!’所以你必須注意到對方,這樣才能聽到對方告訴你的話,假如不全神貫注,我們就會心不在焉。”
人們也會因個人的小偏見而分心。例如,有人可能習慣用髒話或是一些你不喜歡的舉動,或許你容易被某種腔調激怒。於是他們就為這些小偏見而分心,而忽略了別人談話的價值。
也許每個人都看過愛開玩笑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換笑話的情形。一個人剛說完,另一位馬上繼續下去,他們誰也不聽誰的,因為他們各自忙著準備下一個笑話。所以,有時我們無法傾聽,是因為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說話。
通常人們對談話中的停頓很不安,他們會有被迫開口說話的感覺,或許他們繼續保持沉默,對方就會加以解釋或提供一些額外的消息。有時雙方靜默片刻是很好的——可以有時間思考,在交談中沉默片刻也許是受歡迎的解脫。事實上,沒有間歇的交談可能是一種相當嚴重的錯誤。
2.要善於和員工平等討論問題
許多管理人員在和員工建立老板和雇員關係時犯了大錯——把關係變成老師和學生一般。雖然老師一般都是站得高高的,並且包辦大部分的說話,但一位好老師也知道如何去傾聽學生說話,優秀的管理人員也應該如此。管理人員對部屬扮演權威的角色,會使得雙方產生敵對的關係,使得有效的溝通中斷,最後變成誰也不聽誰的。
至於一位管理人員應和部屬討論多少個人的問題,隻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夠決定。天天一起工作的人,自然會發展出一些個人的關係。當然你必須謹慎,要關心部屬,但不要有如審問一般。
如果你能問對方一些問題,而且觀察很敏銳的話,可以表現出你對他的回答真正有興趣。大夫問你一大堆問題,表示他關心你的健康。一位繁忙的醫生,沒問多少問題就下診斷,給你的印象是他一點都不關心你,隻是對賺你的錢有興趣而已。
3.重視傾聽每一位員工的意見
當公司規模較小時,管理者和公司內所有的員工都能保持密切的工作關係,因為經常傾聽別人的意見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如果公司擁有幾萬、幾十萬名員工的話,若以同樣方式去傾聽員工的意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時間和精力不允許。但盡管如此,每個人還是和從前一樣重要,必須有人去傾聽他們的想法。可行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管理人員銘記在心,通過不斷的訓練,記住傾聽是件重要的事。
美國一家大公司實行一種頗有特色的方法:召開推銷會議時,設立一個“你說我聽”討論小組。這個小組由一群公司主管們組成,包括行政部門、營業部門、製造部門、行銷部門和研究發展部門的副總裁,在研討會期間,他們仔細聆聽每一個指導員提出的問題。
4.采用員工的意見改進工作
借著傾聽下屬的意見,我們能夠開發出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因此,隻要管理階層真心想做,市場是一定可以開辟出來的。
有一位銷售經理,每星期至少召集一次手下的35位銷售代表。所以盡管他未親自接到顧客的電話,但經常和他的推銷人員溝通,使他能夠趕得上他那一行的步調。另一位手下有40位銷售代表的經理,則是每周不限定對象地打25次電話給他的部屬。“情況如何?”他以很友善的方式詢問他們,“我能為你做什麼嗎?如果你有任何問題,盡管提出來。”他表達得很清楚,盡管再忙,他總是會抽空聽取他們的意見。如果他實在沒空,在就寢之前,也會抽空去打個電話給他的推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