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5 齒輪齒厚偏差的測量實驗(1 / 1)

7.5.1實驗目的

(1)熟悉齒輪分度圓齒厚的測量原理、方法以及有關參數計算。

(2)掌握分度圓齒厚對齒輪副側隙的影響。

7.5.2實驗設備及測量內容

(1)齒厚遊標卡尺的主要技術規格:刻度值0.02mm,測量齒輪模數範圍m為1~26mm。

(2)應用齒厚卡尺測量分度圓齒厚;用遊標卡尺(百分表)測量齒頂圓直徑,用以修正分度圓齒高。

7.5.3儀器及測量原理說明

齒厚偏差是在分度圓柱麵上,齒厚實際偏差與公稱偏差之差。對於斜齒輪是指沿著螺旋線的法向齒厚。齒厚偏差是控製側隙的一項基本指標,實質為分度圓弧齒厚的偏差,即應沿分度圓進行測量。但由於弧長難以直接測量,故實際測量為分度圓弦齒厚。通常用齒厚遊標卡尺來測量,以齒頂圓作為測量基準。

7.5.4實驗步驟

(1)根據被測齒輪的參數和對齒輪的精度要求,按上述公式計算h、s(或從表中查取)及Ess、Ts、Esi的數值,並繪出公差帶圖。

(2)測量被測齒輪實際齒頂圓半徑r′a,並計算出理論的齒頂圓半徑ra。

(3)求出被測齒輪的實際分度圓弦齒高:h′=h-(ra-r′a)。

(4)將垂直遊標尺準確地定位到h′,並用螺釘固緊。

(5)將卡尺置於被測輪齒上,使垂直遊標高度板與齒輪齒頂緊密地接觸,然後移動水平遊標尺的量爪,使2個量爪分別與輪齒的左右齒麵接觸,從水平遊標尺上讀出弦齒厚實際值s′(注意:一定使量爪測量麵與齒麵保持良好的接觸,否則測得值會偏大。接觸良好與否可借透光加以判斷)。在圓周的四個等距離位置上進行測量。測得的實際齒厚s′與齒厚公稱值s之差即為齒厚偏差ΔEs。取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為測量結果。

(6)根據被測齒輪給定的齒厚上下偏差,判斷被測齒輪的合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