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對上對下說話要把握好分寸(4)(2 / 3)

當然有時候開口說話也很重要。例如打抱不平、撫慰朋友、消除誤解。在這種時候,我們必須開口,但重要的是要找到恰當的話。這時,片刻的沉思使你說出的話更準確、更有效。

米西爾的祖父母是猶太人,死在納粹集中營。去年,兩位不了解米西爾身世的朋友抱怨他們的兒子和一個猶太人結婚了,並拒絕見他們的兒媳,這使他們的兒子感到非常痛苦。

米西爾非常珍惜與朋友的友誼,但他們明顯的偏見又使她極不愉快。經過權衡,米西爾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們:“我為我的猶太祖先感到自豪,而你們的做法使我感到遺憾。你們的議論使我非常不愉快。”

米西爾的朋友大吃一驚,向她道了歉,並把她的話記在心裏。沒過多久,他們就和兒媳和好了。

研究談話節奏的學者們認識到,有張有弛地談話在人際交往中至為重要。《談話的藝術》的作者、心理學教授格瑞德·古德曼解釋說:“沉默可以調節說話和聽講的節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於零在數學中的作用。盡管是‘零’,卻很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

正確的交流由兩個方麵構成:既被人關注,又關注別人。安靜、專心的傾聽會產生強大的魔力,使談話者更加心平氣和、呼吸舒暢,連麵部和肩部都放鬆下來。反過來,談話者也會對聽眾表現得更加溫和。

當你發怒、焦慮或自己想大發雷霆時,請你也要“繃”住,喝上一杯水或是握著自己的雙手,然後露出你的微笑。這種簡單的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控製住情感。

過去,心理學家常常認為我們應該把事情講出來,告訴別人,但人們逐漸發現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有時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我們必須認識到沉默與精心選擇的詞具有同樣的表現力,就好像音樂中的音符與休止符一樣重要。沉默會產生更完美的和諧、更強烈的效果。

巧妙拒絕領導委托的某些事

領導委托你做某事時,你要善加考慮,這件事自己是否能勝任?是否不違背自己的良心?然後再做決定。

如果隻是為了一時的情麵,即使是無法做到的事也接受下來,這種人的心似乎太軟。縱然是很照顧自己的領導,委托你辦事,但自覺實在是做不到,你就應很明確地表明態度,說:“對不起!我不能接受。”這才是真正有勇氣的人。否則,你就會誤大事。

如果你認為這是領導拜托你的事不便拒絕,或因拒絕了領導會不悅,而接受下來,那麼,此後你的處境就會很艱難。這種因畏懼領導報複而勉強答應,答應後又感到懊悔時,就太遲了。

領導所說的話有違道理,你可以斷然地駁斥,這才是保護自己之道。假使領導欲強迫你接受無理的難題,這種領導便不可靠,你更不能接受。

盡管部下是隸屬於領導,但部下也有他獨立的人格,不能什麼事都不分善惡是非都服從。部下並不是奴隸。倘若你的領導以往曾幫過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無理或不恰當的事,你更應該毅然地拒絕,這對領導來說是好的,對自己也是負責的。

此外,限於能力,無論如何努力都做不到的事,也應拒絕。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即是否真的做不到,應該確實地衡量一下,切不可因懷有恐懼心而不敢接受。經過多方考慮,提出各種方案後,是否再加上勇氣來突破它?都需要考慮清楚。考慮後,認定實在無法做到,始可拒絕。

當然,拒絕更要講究方法,采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上司接受,這裏麵也是很有學問的。

(1)觸類相喻,委婉說“不”。當領導提出一件讓你難以做到的事時,如果你直言答複做不到時,可能會讓領導損失顏麵,這時,你不妨說出一件與此類似的事情,讓領導自覺問題的難度,而自動放棄這個要求。

甘羅的爺爺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羅看見爺爺在後花園走來走去,不停地唉聲歎氣。

“爺爺,您碰到什麼難事了?”甘羅問。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聽了誰的挑唆,硬要吃公雞下的蛋,命令滿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內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罰。”

“秦王太不講理了。”甘羅氣呼呼地說。他眼睛一眨,想了個主意,說:“不過,爺爺您別急,我有辦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羅真的替爺爺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進宮殿,向秦王施禮。

秦王很不高興,說:“小娃娃到這裏搗什麼亂!你爺爺呢?”

甘羅說:“大王,我爺爺今天來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來了。”

秦王聽了哈哈大笑:“你這孩子,怎麼胡言亂語!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羅說:“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雞怎麼能下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