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如來安天顯神通(3 / 3)

不過想一想不這樣也不行,如來收的都是什麼人?全都是有脾氣的妖怪或,基本都是之前殺人放火無惡不做的人。不狠點壞點能鎮住他們?如來的教派就像是一個看守所,收的全是惡人,有句名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道家和佛家不同,道家一般收徒看天賦,佛家收徒一般看罪孽。這會有兩種本質上不同的結果,有天賦的人一般都傲氣,不會死心踏地的跟著師門。而佛家不一樣,收徒的時候就以化解罪孽為名,一直努力的追求,最後收到的信徒絕對的死心踏地。宗派實力怎麼化分,全看絕對信徒的數量,在這方麵佛家完勝。扯遠了。

如來小氣還小心眼,小心眼的表現比比皆是,取經的原因是“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如來說眾生愚蠢,這絕對可以稱得上罵人,和尚都應該戒什麼來的?

金蟬子是因為聽課睡了一下覺,就被貶下界受了十世的苦。

上麵那個蠍子精被八戒砸成了爛泥。

還有好幾回都是誰誰得罪了如來或如來的徒弟,然後受了多少年苦。

如來在七十七回收大鵬時說“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並且最後大鵬提了一個非常過份的要求,如來竟然答應了。原文:妖精道:“你那裏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裏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看看這句話凡做好事,先祭汝口,這裏的意思很難理解,做什麼樣的好事算祭口呢?想想佛祖做過的一件事,割肉喂鷹~~……天啊,佛家的信徒想做好事,就得舍己為人,做善事,就得喂大鵬,實在是罪過罪過。

總之隻要得罪了如來,肯定沒有什麼好果子吃。還有一句話,如來管四大部洲,這就比較內涵了,他管四大部洲,玉帝管什麼?

如來高情商在第五十二回體現的更淋漓盡致。金兜洞有個青牛精,青牛精有個圈,逮什麼套什麼。孫悟空沒辦法,去找如來,如來明知道這是太上老君的地盤,但不明說。先讓十八羅漢帶著金丹砂去演一下,然後很自然的被收走了。當悟空再去找如來的時候,如來不出麵了,讓降龍伏虎告訴悟空去老君那看看。

這手段太高明了,即不得罪老君,也給了老君麵子。仙人的坐騎跟凡人的寵物可不一樣,都能言能語是高級智慧生物,怎麼可能不怕主人?偷偷下界真得惹惱了主人還有命在?沙僧打碎個杯子還每天飛劍穿肋呢,它們這下界吃人還不得被剮死,可結果呢?都被接走了。所以說規則是給不重要的人定的。

如來不說破老君派自己的青牛下界,就是知道青牛在幫老君辦見不得人的勾當,如來不想把矛盾激化。

還有一個說法是騙人的。那就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有時候孫猴去天上請救兵,可請救兵的工夫,地麵上也得過個把月了吧?算算賬,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十二個月,一個小時等於十五天,四分鍾一天。我就不相信孫猴能快到四分鍾辦完所有的事,而且哪次請人都沒過一天。

終於最後如來在盂蘭盆會上提到了三藏真經,上趕著不是買賣,想尋個善信跋山涉水來取。

觀音請命,說她想去。如來來說:“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為什麼隻有觀音才去的了呢?我覺得是因為觀音的性別。

觀音是女的,佛教對男女之事很避嫌,但又不能不收女弟子,這樣有歧視就不能眾生平等。

但如來也不能親自教女弟子,這樣名聲不好。所以需要找個神通廣大,又名聲好的女性把這攤接下來,觀音就是唯一的選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觀音隻是個菩薩,卻地位比很多佛都要高。因為觀音是佛家女弟子這攤的扛把子。

尋取經人這個事派個男佛去也行,但如來不想讓男佛辦,可能是因為怕他們有私心,私自發展教派。而如來不怕觀音有私心,或者說他很支持觀音的私心,希望觀音可以開枝散葉。但是女人就是女人,完全是謹小慎微,根本不敢有私心。

再說那金緊禁三個箍,為什麼給了兩個不相幹的人?看上去是菩薩占小便宜,仔細一想啊,是菩薩留的後手。

假設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有哪個不聽話,心不誠,取經路上一散夥,觀音馬上就能組織另一套人馬去取經。

說白了唐僧都可以說換就換,更何況那些徒弟?而如來就是看中了觀音的這種辦事能力。

如來還說了一句話,原文: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這麼神神秘秘的是為什麼呢?這也是如來高情商的體現,他怕別人知道了取經的行程,萬一途中孫猴惹了禍,好有推脫之詞。

萬事俱備,隻欠唐僧。大鬧天宮到第七回,就算完完整整的結束了,下麵就開始了另一男主角唐僧的故事了,雖然不如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刺激,但怎麼說也是主線劇情,精彩的故事會越來越多的。

最後再說說如來和菩提,從立派傳教的心態上,他們不是一個人。菩提很明顯是想低調做人,而如來是司馬昭之心。

總之原作者把如來佛祖在西遊中出場次數不多頂尖人物,寫得活靈活現,看後發現佛祖並不是死板的寺廟雕像,而是更多的塑造出了,如來在開派祖師這個位置上應有的反應和作法,為了把自己的基業做大做強,佛祖真可謂煞費心機啊。

阿彌陀佛,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