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長老拜佛述愚忠(2 / 3)

豬八戒也是,堂堂天蓬元帥,和一個宮女逗樂子就被打下界,還變成了豬,永世不得為人。你看他成了菩薩也是一副豬樣,這就看得出如來是不敢惹玉帝的,要不然為什麼不讓他變成人呢?

孫悟空更不用說,天上誰能幹過他了?

所以這師兄弟四個人就都很憤青,都覺得玉帝是個王八蛋,是個昏君,玉帝不容他們,他們去拜佛,一怒跟了唐僧。

而唐僧本人經過九世修行,取經還都沒有成功。取經真的很難嗎?其實不是取經難,而是唐僧的罪還沒贖完。

唐僧的罪過是這樣的,金蟬子在聽課的時候溜了個號,堂堂佛祖第二個徒弟就被如來一怒貶到人間,輪回轉世,重新修行。修行什麼?取經。

佛家裏不叫投胎,叫轉世,而且轉世都會記得前世的事。

如果真能記得前世的話,那唐僧會怎麼看待貶他下界受苦的如來呢?

金蟬子是什麼樣的人?雖然在西遊記原著裏沒有具體說明,但肯定是個高傲的人,要不也不會輕慢佛法。

高傲的人就會不服處罰,不服就要有所反抗,就得找各種各樣出路。和孫悟空他們一樣,打不過如來,如來又不要他,那他就另找出路。去投奔天庭,去投道,想叛了信仰。

然後呢?可行嗎?結果當然是個悲劇,唐僧被吃了九次。不管是不是被沙僧吃,反正是死了九世……。

到了第十次唐僧認命了,知道自己跑不出這個圈。隻有取經一條路可走,隻有受盡折磨才能求得佛祖原諒,才能被救贖,才能解脫。

同時唐僧在人世間經曆過九世,他發現人間也不逍遙。在人間會被天庭的法則管束,不但不自由還不公平,而且成仙困難。

慢慢的唐僧體內的金蟬子被磨平了棱角,磨沒了傲氣,變成了窩囊的和尚。

所以到了這一世,在唐僧心裏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取經成佛,求得寬恕。

他已經知道不管怎麼掙紮,都逃不開如來設定好的這條道路。他明白人間的那些所謂的誘惑,也比不了跳開三界外過得逍遙自在。

所以取經成功才是唐僧雷打不動的信念,隻有這樣他才能被救贖,被如來原諒,獲得和以前一樣的自由生活。

唐僧一個取經團隊其實就是勞改犯,這一趟他們必須去,因為別無他路,隻有如來才能給他們一條相對自由的道路。

取經的根本在於宣揚佛教,而唐僧的團隊就是免費宣傳的麵包車,他們的口號是“貧僧來自東土大唐,去往西天拜佛求經”這句口號太妙了,真可謂是一語雙關。

古時候的人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咳差頻了。

這說明那時候人的交通不發達,信息傳的很慢,就連神仙好像也是如此。

在孫猴大鬧蟠桃會的時候,找哪個人誰都得去個人請。這是那個時代人的一種慣性思維,就算有神通在通信方麵也快不哪去,不像現在可以打手機。

扯遠了,所以唐僧才用了一句這樣的口號。目的有兩個,第一個是說他要去西天找佛祖求真經,說明佛祖的真經很難得。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說明了大唐這個當時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國已經完全信奉並擁護佛教了。

這樣就是對路上那些小國起到了震懾作用,意思很明確,就問你信不信,連大唐都信了,不信分分鍾滅了你。

試想如果唐僧一開始就是個小國破廟裏出來的和尚,去西天取經誰會重視他?還用的著簽通關文諜嗎?跟著乞丐混進城再混出來,沒有人會攔他,我估計妖怪都不帶鳥他的。

這就是作者設定上的高明之處,理由符合當時人們對於傳教的從眾心裏。

這也是我小時候看西遊時一直沒想明白的問題,為什麼信佛就非要跋山涉水去取經呢?想想還是自己年輕啊。

有句老話叫趕著不是買賣,經過唐僧這麼一趟西行之旅,然後再風風光光的修成正果歸來。

那可不一般了,這時候師徒幾人金光加身,法相尊貴,一個個活佛再世一般,多威風?

大唐百姓看到他們的人也會相信,信佛有造化,有明堂啊。而且那一路上的國家們也被傳了教,並讓佛祖詳細了解了佛教普及情況。後文中很多不信佛的國家,都被改造了一翻,變得信佛了。

再說為什麼唐僧要帥,這不得不說作者設定的又一個高明之處。想想孫猴師兄弟幾個的長像,那真是毀天滅地的醜,毫不修飾的難看。其實這也是一個宣傳手段。慢慢分析啊。

想一想,唐僧代表了什麼呢?代表的是佛教的形象代言人,得道的高僧,這要難看了怎麼行。

這是在向世人說,隻要求佛向善,長的就能好看。

而孫猴這幾個就是反麵教材,也是在向世人說,不管你長什麼樣,有什麼樣怪脾氣,隻要肯修行,那就可以加入我佛。

這一下就明朗了,唐僧他們幾個就是活招牌,就是在展示佛教的海納百川,不管是什麼人隻要虔誠的信佛,就能加入。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除了孫悟空他們幾個之外,還有一堆人在暗中保護唐僧。這些人是: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偈帝,十八個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