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抑鬱症,21世紀最流行的情緒疾病。全球大約有1.5億人為此受苦,如果加上潛在的患者,保守的估計,起碼也有將近5億人正在遭受這種疾病的困擾。他們臥床不起,情緒沮喪,甚至崩潰和自殺;他們需要依靠安眠藥、鎮靜劑和抗抑鬱劑來抵禦這個悄然襲來的“灰色殺手”。世界衛生組織曾預言,抑鬱症將成為本世紀的三大疾病之一。

英語“blue”這個詞,既有藍色之義,又兼有憂鬱、傷感的意思,因此有人把抑鬱症稱為“藍色的心靈風暴”。但在臨床案例上,許多患者在與著者交談時都認為,患上抑鬱症對於一個人來說簡直是遇上了一個“灰色的殺手”,是經曆一場“灰色的心靈風暴”,甚至是“黑色的”心靈災難。我們非常理解這些抑鬱症患者的內心感受,並希望不僅醫療、心理谘詢機構,而且全社會都要來關心他們,要像抵禦台風一樣來幫助他們抵禦這場“灰色的心靈風暴”。

相對抑鬱而言,“憂鬱”一詞簡單易懂。人類自古就知道“憂鬱”,也知道千千萬萬的人已受到程度不同的“憂鬱”症狀的折磨。這是一種常見的情感紊亂,換言之,是一種情感性障礙。盡管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鬱悶”、“沮喪”或“情緒陷入低穀”的心理體驗,但其中隻有約百分之二十的人會進一步發展成為臨床抑鬱症。我們對這些抑鬱症患者尤其是有自殺傾向者,應關注其每一個初始狀態的“信號”,不能采取回避、僥幸的態度,如果等到危機爆發時再來應對,那就晚了。

20多年來,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已取得了重大進展。人們的觀念已發生改變,過去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純粹的精神障礙,而如今,我們認識到它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上的障礙。運用如認知行為療法、抗抑鬱劑治療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心理與藥物結合的治療,疾患可以逐步得到康複,抑鬱症患者無須在疾患的無能狀態和長期的病痛中苦苦掙紮。可以說,經過治療,疾患的嚴重程度會有所減輕,同時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也可顯著改善。因此,我們對抑鬱症涉及的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問題,既不能過於“恐懼化”,也不能過於“簡單化”。

本書是2006年版《別了,灰色心靈風暴》的修訂版。在新版中,我們增加了第一章“電影藝術和抑鬱症”,第三章“品紅樓:論林黛玉的抑鬱症”。本書增強了有關抑鬱症識別、防治的科普可讀性。新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理解抑鬱症”,是文學與臨床心理學的結合,在第三章中特別采用了長篇心理案例小說的形式,來描寫在抑鬱症治療領域內的驚心動魄之戰;第二部“心理門診對應”,是關於各類抑鬱症的識別、診斷以及治療、預防和康複的科普知識介紹,內容簡明而實用,其中增加了不少國內外有關這一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紹。

本書中的長篇心理小說,與其說是在描寫抑鬱症治療的社會現實,倒不如說是著重揭示產生抑鬱症的社會問題、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深藏的心理因素。讀者可深入了解抑鬱症患者的內心感受和體驗。當他們在經受病症的痛苦折磨時,他們是很難用語言來清楚地表達內心的所有感受。原因是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理解這種病,他們認為自己的感情有了殘缺,已經沒有能力與任何人交流溝通了,但他們又希望能呼喊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因此,運用小說的形式來描寫和表達他們的內心情緒,對他們來說不啻於接受一場形象生動的心理分析;而且通過閱讀,也是一種精神的升華和治療。希望這一有益的嚐試能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

本書不僅是一本為抑鬱症患者本人所寫的如何自我救助的書,也是一本專門為患者的親朋好友及其家屬和護理人員所寫的書。它將為您提供如何尋求各種幫助以及如何選擇最佳的預防、治療方法的有關信息。同時,從其實用性和指導性的角度出發,本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心理學或特殊教育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研修國家心理谘詢師職業資格工作者的一種輔助教材。

麵對抑鬱症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勇敢地站起來,用智慧、耐心和科學的態度,逐漸從抑鬱的泥沼中走出來!

掌握自己的命運,灰色的心靈風暴一定會被戰勝!

徐光興

2010年春於華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