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不僅在於他們知道社會需要什麼,還在於滿足這種需要的才能往往是特殊的。隻有培養“人無我有”的才能,才可以先聲奪人,領先別人。歸納起來,其經驗可用下麵這個公式來表達,即:
特殊才能+滿足社會需要=適應社會
這兩個因素對一個人更好地生存是缺一不可的,仔細分析起來就會發現,兩者有著某種相輔相成的內在關係。特殊才能要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指向,而滿足社會需求又要以特殊才能作為基礎。
要抓住社會需求,就要首先學會去觀察社會,不僅要看電視、聽新聞、讀報紙,還要經常出去走走。許多人往往把自己關在屋裏,埋頭讀書毫不理會窗外事。那麼,你的知識隻能成為擺設。
光有觀察還不夠,還要學會獨自去思考各種問題,麵對社會的種種現象與現狀,我們到底怎樣想: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應該學習?哪些應該摒棄?等等。即便我們的想法與思考錯了也不要緊,隻要我們學會了思考,就意味著在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另外還要有改變慣性行為的思想和行動。
每天不管有多少例行公事,至少都得抽出一點時間,改變一下平常千篇一律的步調,這樣不但能轉變自己的情緒,也能得到新的收獲。
千篇一律的行為,會使人的智力定型,不能自由運用思考力。所以適當的改變一下生活的習慣有利於鍛煉靈活的思維能力。
畢竟時代在不斷發展,僅靠小聰明,死守老一套的習慣,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
有的人習慣於遵循老傳統,恪守老經驗,寧願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穩穩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從事別人為他們安排的重複性勞動,他們的生活毫無波瀾,更無創造。這種人思想守舊,循規蹈矩,心不敢亂想,腳不敢亂走,手不敢亂動,凡事小心翼翼,中規中矩,雖然辦事穩妥,但一般不會有多大出息。
我們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的行徑,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由你主觀努力,但這種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觀努力去爭取的。
隻有善於抓住機遇、把握機遇、創造機遇,才能達到成功。
12.超越他人的視線
中國首富、盛大網絡公司的總裁陳天橋曾經說:機會就像一扇快速旋轉著的旋轉門,想要成功的人要看準機會快速的擠進去。
因為機會在他們麵前總是新鮮的,是別人所沒有搶占過的,所以成功者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看見了新機會!”
在計算機硬件方麵,邁克爾·戴爾通過無人敢做的直銷和組裝電腦這樣的新模式抓準了機會取得了成功。現在市場上的個人計算機,實際隻有兩種,一種是IBM兼容機,一種是蘋果機。當年,在所有人都認為IBM和蘋果窮盡了PC產銷形式的全部可能時,邁克爾·戴爾開辟了他自己的模式,在這個小廠商難以分羹的市場上撕開了一個巨大的直銷裂口,使自己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超級富豪之一。
20世紀70年代,當戴爾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產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托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邁克爾·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獲,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即使沒有任何人相信它是機會,那也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
從16歲開始,戴爾獲得了一份賣報紙的業餘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為《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著,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啟迪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在嚐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後,邁克爾·戴爾在稍大後的創業嚐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後在奧斯汀一間93平方米的辦公室裏創辦了戴爾計算機公司,開始了他的財富之旅。
如果說戴爾創業的成本很低,他的風險相對也較低的話,那麼中國的李曉華則是以超人的勇氣做出選擇,獲得成功的。
李曉華曾以第一個擁有法拉利跑車的中國人而聞名,他精於在風險中操控機遇。1989年香港樓價下跌,不少人對前景感到迷茫,而李曉華卻大量低價收購樓花,不少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半年之後,香港樓價一路攀升,李曉華瞄準時機,盡數拋出,買賣之間,躋身億萬富豪之列。當時李曉華把全部的資金投在這個房地產上,這需要何等的膽識!不久,李曉華又出人意料地把自己的所有資產3800萬美金傾囊而出投注在馬來西亞的一條高速公路上,其理由是了解到馬來西亞在高速公路的附近發現了一個油田,一旦公布它的蘊藏量,這條公路就會大大增值。但如果到期不公布它的蘊藏量,所抵押的全部資產和投入的現金就會全歸銀行,李曉華就會從富豪變成一個窮光蛋。然而,李曉華憑借超凡的膽略和魄力,贏得了這次“豪賭”。更驚險的是,如果消息晚14天公布,他同樣將血本無歸。很顯然,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別人認為有風險的事,恰恰是李曉華成功的基礎。
與李曉華相似的成功者還有日本的渡邊正雄。渡邊正雄曾經隻是日本的一個小商人,每月辛苦所得僅夠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為改變這種狀況,他立誌在房地產方麵有所作為。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先是到一家大的房地產公司,主動提出不要薪水,使公司接受了他這個既無房地產經驗,又無相關社會關係的人當了業務員。在這裏,由於他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業務知識,積累了很多經驗,關鍵是結識了很多人。於是,他辭去了工作,開始自己的創業曆程。
通過找親朋好友借錢、向銀行借錢等途徑,他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大都房地產公司。這時,有人來向渡邊推銷土地,這是一塊有幾百萬平方米的高原,價格非常便宜,算起來,每平方米隻售60日元——在寸土寸金的日本,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低價。
可是這麼便宜的地卻是大家都不想買的。渡邊在以前那家房地產公司打工時,那公司就知道有這麼塊地,卻不願買,因為那家公司的董事長認為,這塊地實在太偏僻了,又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甚至沒有直接通到那裏的道路。對於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盡管價格便宜,但仍是賠本買賣,所以不同意購買。其他很多房地產公司都知道關於這塊地的信息,但基於同樣的理由,大家也都不願購買。
渡邊的看法卻與這些人不太一樣。他認為,這塊地現在看起來確實不值錢,但它卻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因為,正是在那塊荒蕪的高原上,曾建有日本天皇的別墅,既然天皇都看中了這塊地,普通老百姓會不理它嗎?他要讓時間來做出證明。
基於這樣的信念,就在大家都對這塊“荒地”不感興趣時,他不僅動用了自己的全部家當,而且采取了分期貼息付款的方式,買下了它。他明白,正是因為大家都對這塊地不感興趣,自己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沒過兩年,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日本人在有了餘錢之後,開始厭倦嘈雜、汙染的城市生活,向往清新的鄉村生活,對鄉村別墅的需求應運而生。渡邊正等著這股風的到來,他把那幾百萬平方米的土地很好地規劃了一下,然後,把其中的80%分作道路、建築用地、農藝園、公園等,分別向不同的用戶推銷。這時,人們都已注意到郊區化的潮流,渡邊並沒有費太大功夫,就把這些功能分劃很好的地賣了出去,這使他不僅還了貸款,而且有了盈餘。
這樣,渡邊開始在剩下的20%的土地上好好下工夫,既然各種公共設施已經開始有發展商興建,他就把剩下的這些地全部建成別墅。三年後,在別的發展商和渡邊的共同建設下,那塊原本荒涼的高原地,成了一片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別墅區。再加上渡邊以強大的廣告攻勢向人們宣傳,這些別墅與天皇的別墅相鄰,使得它們的身價更高了,購買的人們蜂擁而至,渡邊由此賺了幾百億日元,他的大都房地產公司成了日本著名的大企業。
類似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機遇,所以,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生存境界中的上層人。隻有那些超越了別人的視線並勇敢、積極行動的人,才能求得他們理想中的生存狀態。13.找最好的方式抓住機會機會之神對所有遇見他的人都是平等的,遇到他的人會獲得什麼全看自己的表現。有的人隨便跟他打了個招呼,就錯過了成功;有的人和他握一握手,便達到了目標;有的人給了他一個擁抱,結果獲得了意外之喜!
機遇對於我們來說,是重要的,但不會像天氣預報一樣,會有提前的通知,常常悄悄潛入我們身邊,就像個童話中的精靈,很難一親其芳澤。
你想讓夢想成真,達成自己的目標,首先必須給成功一個實現的機會!你不努力嚐試,那怎麼可能成功?你不敢戰鬥,又怎麼可能獲勝?
國內的燃氣大王王玉鎖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離家做各種各樣的小生意,但一直沒賺到什麼大錢。有一次在河北任丘遇到一個能弄到燃氣的朋友,他覺得是個大機會。還沒等對方弄到氣,他就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先將設備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鋪一放,貼了個告示:就這個東西,誰買,你先交12罐氣的錢,10塊錢一罐,是120塊。王玉鎖後來回憶說:“我這個東西一套是120塊,加上氣一次共交240塊錢,我記得很清楚。實際我這個氣是一次交一次錢,這樣我不就多一些資金了嗎?另外,再加上利潤呢,那時一套掙40多塊錢。”做飯燒燃氣,那時候即使對於許多北京人來說也是有門路的象征,何況是在河北廊房。他的告示貼出來,顧客立刻蜂擁而至,當時就登記了七八套,幾天時間就賣出去40多套,淨賺1000多元。以後王玉鎖常跑任丘,瞅準燃氣,不斷做大,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和大富豪。王玉鎖掘出第一桶金的過程很簡單,但他的做法卻是大膽而有謀略的,他抓住了當時燃氣供應緊缺的機會,以打廣告讓人預訂的方式來提前收回資金,既為自己賺到了啟動資金,也使供貨方更容易信任他。這一做法在當時商業不發達的情況下十分可貴。
王玉鎖的成功實例驗證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以最適當的方法抓住機會,並將其以最好的方式加以運用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都是以開創性的方法抓住了機會。但如果你是個有心人,通過模式的套用也可以抓住機會。
美國實業界鼎鼎大名的愛克爾先生,一開始的時候經營鹹肉生意。他不但善於發現機會,而且善於抓住機會,使自己的生意一舉成功。一天,他在紐約街上散步,忽然看見一家小店門前有很多人在排隊購貨。他走近一看,原來也是賣鹹肉的,隻是這家老板方便顧客,將鹹肉切成薄片,裝在兩磅裝的紙盒裏出售,所以很受歡迎。愛克爾想:這個主意真是太好了,隻可惜兩磅裝的鹹肉片還是太多了些,如果改成1磅裝的,生意肯定還會興隆。於是,他回去後便對自己的生意進行了改進:把肉片切得更薄,更均勻,以1磅裝送到市場,並配上精美的山毛櫸食品公司商標。果然,購買者踴躍,該公司加工的食品很快聞名全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推廣至全世界。
機會常常是一種看時有、尋時無的東西,需要突發的靈感加以把握。你可以用獨創的方式去抓住它,也可以用借鑒和模仿的方式抓住它。總之,無論你采用哪種方法,利用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是最主要的。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善用他們的方式抓住機會的人。
14.做好文憑之外的事
社會進步的推動力不是那些隻有文憑的人,而是那些有知識更有能力的人。光有鍍金的文憑是不夠的,你必須能夠拿出比文憑更能證明你自己的本領來。社會需要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學曆,學曆能夠證明的隻有你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真正的才能是在實踐中體現出來的,實踐能力是最主要的生存能力。
前幾年,社會上流行“考證熱潮”。想找個好工作?好辦!你先拿出你的學位證、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以及各種資格證書,證書越多就代表你越有才幹。報紙上登了這樣一件事:某名牌大學的一名高材生,在學校裏是個“十項全能”的風雲人物,當然各種證書也拿了不少。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畢業前夕,一把意外之火卻燒掉了他全部家當。他自信能力過人,也就沒急著補辦證書,隻是請老師開了個證明。沒想到招聘會一開始就吃了大虧。各家企業對他才情並茂的自薦信不屑一顧,卻一再追問他有什麼證書,盡管有學校的證明,但各家企業都很客氣地請他走人。眼看同學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隻有自己毫無著落,他心急如焚,這真是“企業大門朝南開,有才無證莫進來”!最後,此君還是拿到補辦的各種證書後,才找到了個工作。
現在各企事業單位就理智多了。因為,先前他們招聘到的優秀大學生,有許多都是眼高手低,隻挑高管職位,卻沒有實幹能力,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所以,現在的企事業單位已開始越來越重視能力了,“擁有哈佛的學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混得好”,不少現在或將來想去哈佛求學鍍金的人都這樣認為。那麼哈佛到底有多神?哈佛學子真是個個成功?哈佛的理念真能在中國的土壤上生根發芽?非也。僅有哈佛的一張文憑卻沒有能力的人,絕對擔不起重任,難以出人頭地。手裏拿著哈佛的畢業證書,有時卻連工作也難找到,這在哈佛畢業生中並不少見。
漢斯學習成績出類拔萃,財務、會計等課程門門優秀,投資銀行很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參加幾家投資銀行的麵試,但他卻接連失敗了。在學校,他確實是位屈指可數的優等生,但不知怎麼偏偏在麵試時怯場,哈佛的口才培養看來沒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連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都錄用的二流企業,也沒有錄用他。最後在他準備的麵試公司名單上,隻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於連續的挫折,漢斯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他想,自己的大學時代就是在這個城市的近郊度過的,回到這裏不是也很好嗎?
麵試開始後漢斯感受這次麵試有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好氣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輕人,而且畢業於與母校有密切關係的大學,所以談起來非常融洽:他想,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這時考官發問了:“你想來我們公司的動機是什麼?”
說實話,他本來就沒想到會到這最後一家候選公司麵試,所以準備很不充分,對該公司的內部情況一無所知。慌亂之中他隻能把自己有關投資銀行的知識拿出來應付場麵,這樣他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一席話說完,考官默默地站起來,打開房門,做出一個請走人的手勢:“對不起,我們公司可不是投資銀行,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打算成為投資銀行。不過你的發言還真讓我吃了一驚。迄今為止把我們與投資銀行搞混的人你還是第一個。請記住,我們公司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幾家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麼從哈佛畢業的。”走出麵試房間已經很長時間了,那位考官的話還在漢斯耳邊回蕩。
類似漢斯的遭遇的哈佛畢業生不少,他們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但絕對不是如人們想象的是憑了哈佛的畢業證書,而是他們自身的能力出色。
實力是你唯一的通行證,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證。
不要以為文憑可以代表一切。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無論站在哪個地方開始出發,都應該讓自己有一種歸零心態,踏實走好每一步。這正是通往高標生存境界之門的正確心態,而且也隻有這種心態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
15.訓練自己的競爭力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讓生存不會時時受到威脅,就要注意訓練自己:
(1)在工作中磨練自己。“不進步,就退步。”一個人各方麵能力的磨練,都可以做如是觀。商人在工作上所受到的磨練往往是多方麵的,所以他們經驗的豐富,遠非一般從事專門工作者可比。如今一般畢業生,多半投入商業,雖然用非所學,他們卻在工作中得到磨練。
(2)適時抓住機會。經營商業,在100年以前,被認為是不高尚的事,但時至今日,跟著世界文明的進步,各國的商業都已呈突飛猛進之勢,其地位之重要,已占全部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要從事商業,一個知識廣博、經驗豐富的人,遠比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容易獲得機會。當然,在事業經營之前,能夠準備得越充足越好,經驗積蓄得越多越好。一個初入社會的人,當他的地位逐漸升遷時,他一定有不少機會,可以從各方麵學得一件事情的精髓。如果他能抓住這些寶貴的機會,他遲早必會獲得成功。有位先輩說:“我的職員,沒有一個不是從最基層依次升遷的。俗語說:‘有益於職務,就是有益於自己。’任何人,如能在開始服務時就記住這句話,他的前途一定充滿希望。凡經我們考試及格而任用的人,隻要自己肯上進,都不難逐步獲得良好位置。”
(3)不能淺嚐輒止。一個熟悉世情、經驗豐富的人,在各行業裏,無處不可立足。那些企業家隨時都在向各處訪求勤勉刻苦、敏捷伶俐、意誌堅強的青年。因為這種人,一旦到手,必千方百計地求得完美、求得發展、求得成功。
一個初出茅廬的人,進入社會,必須隨時體察,處處注意,必須研究得十分透徹才好。千萬不可粗忽疏失、學得一知半解就罷手。須知雖小至微塵,也應仔細觀察,雖千辛萬苦,也應努力經營,這樣一來,一切中途的障礙,都可以一掃而盡。
(4)要有不畏艱險的勇氣。我們隨處可以看見許多人,做起事來,都喜歡避繁就簡,對於其中麻煩、困難、乏味的部分,隨意趨避,不願接觸。好像那些打算占領敵人陣地的士兵,卻不願動手去破壞敵人的炮台,結果,必然被敵人轟得東躲西竄、無處安身。所以一個希望成功獲勝的人,必須不分巨細,悉數決心征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去做才行。
這裏有一句很好的格言,可以寫在無數可憐的失敗者的墓碑上:“隻因沒有好好地準備,所以糊裏糊塗地失敗。”有些人,雖然很努力,但因他們事先沒有準備妥當,因此,不得不大兜圈子,以致一生都走不到目的地,達不到成功的境界。
(5)做事要用心。有不少人,對於眼前的事物,往往不知不覺。即使有人在一家商店裏已經服務多年,對於經商營業仍是一個門外漢,原因是他們做事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留心任何與他接觸的事物。但那些精明幹練的青年隻做上兩三個月,對於店中大小事物就了如指掌了。
(6)不斷充實自己。有些人,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力隨時都在磨練,任何事他都要做得高人一籌;他總是睜大眼睛望著一切接觸到的事物,務必觀察思考得完全明白才罷休。他無時無刻不抓住機會學習、磨練、研究。他對有關自己前途的學習機會,看得非常重要,遠在財富之上。
他隨時都學習工作的方法和待人的技巧。一件極小的事情,在他眼裏,總覺得有學好的必要;對於任何方法,他都要詳細研究考慮,探求成功的奧秘。當他把這許多事情都一一學會之後,他所獲得的,比起有限的薪金,真不知要可貴多少。他的工作興趣,完全係於學習與磨練上。
那些才智卓越的人,一定會利用晚上的閑暇時間,把白天所見聞所思考的工作方法與應對、技巧從頭研究一番。這樣一來,他所獲得的益處,真比白天工作所得的薪金多多了。他很明白,這些學識是他將來成功的基礎,是人生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