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錘煉本領經營自我——職場中生存要掌握好做人做事的成功秘訣(2 / 3)

6.讓壞習慣遠離你的工作

生活中的壞習慣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也許在生活中你無法克服這些習慣,但在工作中你應盡量避免將它們帶進來,影響你的工作。因為在工作中你的壞習慣有時不僅對你自己不利,還會牽涉到同事,甚至整個公司。

人們往往會以小見大,身在職場不可以隨便。那些自己的不良習慣更應毫不猶豫的丟棄掉,不要讓不良習慣伴你同行,反之,讓好習慣常伴你左右,你便可在職場中輕鬆獲勝。

(1)不要當眾搔癢。

大家都知道搔癢的舉止不雅。搔癢的原因通常多是由於皮膚發癢而引起的。在出現這種情況時,當事者要按所處的場所來靈活掌握。如處在極嚴肅的場合,就應稍加忍耐;如實在忍無可忍,則隻有離席到較隱蔽的地方去搔一下,然後趕緊回來。因為不管你怎樣注意,搔癢的動作總是猥瑣的,應避人為好。尤其有些人愛搔癢純粹是出於習慣且無意識,隻要人稍一坐就不斷用手在身上東抓西撓,這更是不好的習慣,應盡量克服。

(2)要防止發自體內的各種聲響。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人對發自別人體內的聲響都不太歡迎,甚至很討厭。諸如咳嗽、噴嚏、哈欠、打嗝,等等。當然,這些聲響有的隻在人們犯病或身體不適時才有。例如,打噴嚏,常常是在一個人患感冒的時候才發生。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正確的做法可用手帕掩住口鼻以減輕聲響,並在打過噴嚏後向坐在近處的人說聲“對不起”以表示歉意。但是,有的也是由於習慣所造成,主要是因本人不重視、不關心別人的心理所致,應當注意改正。

(3)不要將煙蒂到處亂丟。

許多人都反對有人抽煙,究其原因,與不少抽煙者缺乏衛生習慣不無關係。有些吸煙者往往不注意吸煙對別人所造成的不便,他們不了解,不吸煙者除了害怕煙味會引起嗆咳外,隨風吹散的煙灰也使人感到不舒服,有時帶有餘燼的煙蒂還容易引起事故。這些都使不吸煙者有一種自發的抵製吸煙的情緒,所以,如果吸煙者隨意處置吸剩的煙頭,將它們丟在地上用腳踩滅,或隨手在牆上甚至窗台上摁滅等,都是很令人討厭的。對此,也必須自覺加以糾正。

(4)吐痰務必入盂。

隨地吐痰,也是一種令人側目的壞習慣。有些人由於積患較深,隨意將痰到處亂吐。甚至在水泥和木地板上也如此,這確實是種令人作嘔的不文明行為。因為,隨地吐痰之所以惹人厭惡,不僅由於痰是髒物,吐在地上會直接弄髒地麵,而且還會間接汙染環境,傳播疾病,損害許多人的健康。所以,文明的做法應當是將痰吐入痰盂;如果周圍沒有痰盂,就應到廁所裏去吐痰,吐後立即用水衝洗幹淨。

(5)不要四處發嗲。

一樣在職場打拚,小姑娘遇到困難,撒撒嬌就能蒙混過關,這樣的例子,見多不怪;可要是撒嬌過份了,就有點兒讓人厭惡。

聽一位女白領說過這麼一件事:一次客戶請吃飯,和一位陌生小姐同坐。見她無人搭理,便和她聊了幾句。剛誇一句:“你這件衣服蠻好看……”小姐立馬兩眼發光:“好看嗎?我男朋友陪我買的!他很好的,陪我逛街,替我付賬,還幫我拎著,一聲牢騷都沒有的。他昨天陪我到淩晨3點才回去的,我一直叫他走,他說過幾天要加班,大概會沒有空陪我,死活不肯早回去……”好不容易刹住車,她就差沒說出男朋友的月薪有多少。

(6)勿隨口髒話。

髒話本來就不受歡迎,在工作場合說髒話就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所以切忌在工作場所髒話連篇。

(7)勿借酒裝瘋。

有不少人平常沉默寡言,三杯黃湯下肚就喋喋不休,有時候是嘮嘮叨叨地抱怨個沒完,有時候是打架鬧事……酒醒了之後又對自己這種舉動深感後悔不已。

像這些一喝了酒就胡鬧的家夥,他們的自製力已經完全被酒給麻痹了,等到酒精的作用退去了之後,根本就不記得自己說過或是做過什麼。

俗話說:“酒後吐真言。”酒醒了之後,你可以不必對自己酒後的行為負責任,但對方可不會忘記你所說過的話。

有些酒品不好的人甚至於會在喝酒的時候裝醉,大肆批評自己的老板。這些“醉話”一旦傳到老板的耳朵裏,最容易引起老板的痛恨。

(8)勿表裏不一。

老板因為會議或出差而不在的時候,辦公室氣氛自然會顯得比較輕鬆。

這時候,有的人大聲談笑、有的人批評老板的不是、有的人甚至大搖大擺地坐在老板的位子上大放厥詞……

所謂“閻王不在,小鬼當家”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平常表現得唯唯諾諾,隻有在這個時候才擺出耀武揚威的樣子,這種人和可憐蟲有什麼兩樣?

表裏如一並不是很難做到的。事實上,不論什麼時候都保持相同的處世態度,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陽奉陰違地看人臉色做事,必須要隨時保持警覺心以防被拆穿。讓自己活得這麼累,有什麼意義?

開會時憋了一肚子的氣,好不容易才解放出來的一夥人,一起跑進洗手間鬆一口氣,這些人碰在一起就毫不留情地批評起上司:

“這總務科長可真會逢迎拍馬,叫人受不了。跟這種人怎麼會有好呢?”

結果,總務科長就在另一間廁所裏。

以上所列這些隻是工作惡習中的一角,不良嗜好又何止這些。不管怎麼說,類似的習慣終究是不好的,在職場中要給他人一個好的印象,避免這些不良習慣,既可以增加人氣,又可以讓自己活出瀟灑、活出高境界,何樂而不為?

7.工作形象要幹練

工作場合,除了在儀容和著裝問題上注意之外,在其他工作小事中也必須注意,要處理得幹淨利落,簡潔明快,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比如,保持辦公桌的整潔幹淨,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你便可以有條不紊地處理任何事情,對工作應對自如。

有一位研究所的研究員,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攻關苦戰,終於解決了研究中的一個難題。這位研究員把攻克這一難題的資料和辦公桌上其他的資料放在一起,就帶著滿足的笑容入睡了。他睡得很香,第二天上午醒來時,卻找不到攻克難關的資料了。原來,這個研究員的孫子進入他的辦公室,為了紮一個風箏,正巧拿走了那些有用的資料。當這個風箏帶著小孫子的幻想,在天空中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最後變成一個看不見的小黑點時,老研究員的心血也化作了泡影。這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如果研究員的辦公桌是井井有條的,把那些無用的東西不放在桌上,並告知小孫子辦公桌上的東西都是有用的,不能亂動,這樣的事情便不會發生了。

另外,當你寫文案或者報告時,一定要簡明扼要、重點明確。因為上司的時間一般很緊張。如果你的上報材料密密麻麻,亂七八糟,甚至連你自己都看不懂,很難想象你會幹好你自己份內的工作。而當你把這些材料交到上司手裏,估計他也不會認可你的工作。因為你的材料一開始就讓他產生了不信任感。

有一個職員,他寫的報告十分詳盡,可每次呈給上司時,上司總是隨意地翻一翻,不置可否。這個職員很是不解,為什麼明明寫得很好的報告卻得不到上司的認可呢?

後來,一個在職場打拚多年的成功人士提醒他:“你的報告寫得好,如果附上一份簡短的概要,那就能行得通了。”

這個職員悟到了這個道理,以後在寫報告做方案時,就附上一份簡短的概要,他的報告果真就很容易通過,很容易得到上司的認可了。

概要就是報告重要內容的縮寫。如此,上司在有限的時間內就知道你報告裏反映的內容。他會從概要裏知道你的報告主要目的是什麼,報告內容是什麼,這樣既有利於你的上司閱讀,也有利於你的工作。上司因此還會認為你是一個精明且有心的人,從而肯定你的工作能力。

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還很多。書中當然不能一一盡述。這就需要你在工作環境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有時還要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這樣你就可以將自己的工作進行得徹底、幹淨,將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最好。

8.不要隨意發牢騷

發牢騷是一般人都會有的生活習慣,但發牢騷也要注意場合。再則,當你的牢騷針對別人而發的時候,應該想到你自己是否也在某些地方有所欠缺?人無完人,別人的缺點你無法容忍,那麼你的缺點別人當然也會無法容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量少發,或不發牢騷,尤其是在工作場所。這樣可以體現你的素質,也會讓你的生存環境更加輕鬆愉快。

有些人總是自命不凡,心比天高,但讓他們做事,往往又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當別人取得成績時,他們嫉妒得要命,認為那些成績根本是應該由自己而不是別人來取得。這樣的人往往喜歡發牢騷,到頭來一事無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羨慕人家的成績,你自身便要更加努力。隻有這樣,你才能趕上並超過別人,做個職場中的佼佼者。

某公司有兩個秘書小孫和小沈,兩人都比較上進,但又各有不同。公司裏有能力的員工提升的比較快,讓小孫羨慕不已,但他根基尚淺,所以羨慕歸羨慕,他一直還是在原地打轉。

而同樣的小沈就有所不同,看著那些被提升的同事,自己心裏雖然也是羨慕不已,但他把這轉化為激勵自己奮發的動力,暗地裏和自己較勁,以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小沈做事認真,頭腦靈活,平時有記“日常備忘錄”的習慣。他將工作中遇到的事,諸如重要數據以及老板的指示或指令都在“日常備忘錄”上記載下來,並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的好習慣幫了老板的大忙。

有一次,老板做報告,臨時需要兩個數據,忙問身邊的隨員。可是幾個人所報數字相差甚遠,該聽誰的呢?此時,小沈不慌不忙地掏出“日常備忘錄”,報出了老板所需的精確數字。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向小沈投以欽佩的目光,老板對他另眼看待,認為他工作踏實,做事認真、周到,幹得好。無形之中,小沈在老板心中的印象大大加深了。自然而然地,小沈也被提升了。

小沈區別於小孫,能夠最終獲得提升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小沈不是僅僅羨慕別人,而是選擇了刻苦努力,用行動去證明一切。

發牢騷這種壞習慣不僅不利於我們的工作,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所以,不要亂發牢騷,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9.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

興趣是活動的重要動力之一,是成功的重要條件。興趣在生存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興趣可影響人們的職業定向和職業選擇。在求職中,人們常會考慮到自己對某方麵的工作是否有興趣。興趣發展一般經曆有趣、樂趣、誌趣三個階段。從有趣開始,逐漸產生樂趣,進而與奮鬥目標相結合,發展成為誌趣,表現出方向性和意誌性的特點,使人堅定地追求某種職業,並為之盡心竭力。

其次,興趣還可以開發人的能力,激發人們探索和創造。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會激發起他對該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熱情,促使他充分調動整個身心的積極性,使情緒飽滿,智能和體能進入最佳狀態,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華,挖掘潛力,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於成功。

另外,興趣可以增強人的適應性。研究資料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工作有興趣,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80%~90%,並且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相反,對某工作不感興趣,在這方麵隻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感到疲勞、厭倦。廣泛的興趣可以使人善於應付多變的環境,即使變換工作性質,也能很快熟悉和適應新的工作。

在選擇自己的生存途徑時,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對哪類工作感興趣並能滿足自己的意願。隻有將能力和興趣結合起來考慮,才更有可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有一個男孩子,父母希望他能成為一位體麵的醫生。可是男孩讀到高中便被計算機迷住了,整天鼓搗著一台現在看來十分落後的蘋果機,他把計算機的主板拆下又裝上。

父母很傷心,告訴他,他應該用功念書,否則根本無法立足社會。可是,男孩說:“我對電腦很感興趣,有朝一日我會開一家公司。”父母根本不相信,還是千方百計按自己的意願培養男孩,希望他能成為一位醫生。

不久,男孩終於按照父母的意願考入了一所大學的醫科,可是他隻喜歡電腦。在第一學期,他從當時零售商處買來降價處理的IBM個人電腦,在宿舍裏改裝升級後賣給同學。他組裝的電腦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便宜。不久,他的電腦不但在學校裏走俏,而且連附近的法律事務所和許多小企業也紛紛前來購買。

第一個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告訴父母,他要退學。父母堅決不同意,隻允許他利用假期推銷電腦,並且提出條件,如果一個夏季銷售不好,那麼,必須放棄電腦。可是,男孩的電腦生意就在這個夏季突飛猛進,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完成了18萬美元的銷售額。

他的計劃成功了,父母很遺憾地同意他退學。

他組建了自己的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很短的時間內,他良好的業績引起投資家的關注。第二年,公司順利地發行了股票,他擁有了1800萬美元的資金,那年他才23歲。

10年後,他創下了類似於比爾·蓋茨般的神話,擁有資產達43億美元。他就是美國戴爾公司總裁邁克爾·戴爾。

正是他對自己的興趣理智地做出了選擇,從而成就了後來的輝煌。所以,當你選擇生存之路時,千萬別讓你的興趣在遺憾中消磨殆盡,而應該緊抓興趣,創出一番不凡的事業。

10.隻有踏實才能躍得更高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站在沙堆裏的時候,無論你使多大的勁,總沒有你站在結實的路麵上跳得高、跳得遠。其實,創業也是如此,如果你好高騖遠,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也就等於沒有為自己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的能力,尤其是專業知識、工作規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不是三兩天可以培養起來的。也許你一開始的地位低下,能力也不強,但隻要你能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工作,你的各方麵能力必然會很快得以提高。

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全力以赴,這樣會使你越發能幹,同時你的心智也會成長,可以追求更大的成功。

如果誰好高騖遠,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個大錯誤。不要以為可以不經過程而直奔終點,不從卑俗而直達高雅,舍棄細小而直達廣大,跳過近前而直達遠方。心性高傲、目標遠大固然不錯,但有了目標,還要為目標付出努力,如果你隻空懷大誌,而不願為理想的實現付出辛勤勞動,那“理想”永遠隻能是空中樓閣,是一文不值的東西。

不能腳踏實地者首要的失誤在於不切實際,既脫離現實,又脫離自身,總是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或者以為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為難,或者不屑於周圍的一切,不能正視自身,沒有自知之明。你該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要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長去比人之所短。

脫離了現實便隻能生活在虛幻之中,脫離了自身便隻能見到一個無限誇大的變形金剛。不能腳踏實地,隻能在空中飄著,那所有的遠大目標也隻不過是海市蜃樓。

事業成功與工作態度,就像車身與車輪一樣,如果你不讓車輪著地,汽車就永遠不可能駛向遠方。

俗話說:“勤能補拙。”在學校,會經常聽老師念叨這些活,當你走上創業之路之後,這句話更要謹記在心。

我們要做的是先要認定自己是“巧”還是“拙”。也許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麼渺小,你原先學到的一點兒東西也確實是滄海一粟。當然,剛剛走上社會之後,承認自己“拙”的人並不太多,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個有用之才。但現實生活中,真正能一步衝天的年輕人其實少得可憐,有的不僅衝不起來,還跌下來摔了跟頭。為何?一是知識不夠,二是能力不足。

其實,對於這兩種不足,都可運用一個辦法加以補救——“勤”。

所謂“勤”,就是要勤學,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一刻也不放棄,一個機會也不放棄地學習,不但自己加強學習,同時也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別人休息,你去學習;別人去旅行,你去學習。別人一天隻有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你則有16個小時,那就等於一天當兩天用。這種密集的、不間斷的學習,效果相當顯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經高於基準的水平線,加上你的這種“勤”,你很快就會從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還有一種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說,他的先天資質就是不如他人,學習能力也比別人差,這種人要和別人比較長短是很辛苦的,而應該在平時多多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脹,迷失自我,否則這種人一輩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敗、失敗、失敗!

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到自己能力不足,那麼為了生存,也隻有通過“勤”才能補救。如果每天癡心妄想,不僅不能達成自己想要的那種生存境界,而且就連取得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很難!對能力真正不足的人來說,“勤”便是花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不怕苦不怕困難,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向成功邁進。

其實“勤”並不隻是為了補“拙”,即使是聰者智者也不能離開一個“勤”字。如果你看看那些生存狀態極佳的人,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機遇與天資外,真正離不開的還是一個“勤”字,他們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幾乎都在抓緊時間勤奮地學習和工作。

踏踏實實將自己的工作進行到位的人,可以在每一個環節中學到自己所需的知識,打好再次起跳的基礎,而不會因基礎不紮實,在跳躍過程中不進反退。每一個有誌於讓自己的生存達到高標境界的人,都不能忽視踏實行動的力量。

11.有審時度勢的眼光

我們的生存境界除了自身的能力決定之外,更重要的還有生命給予我們為數很少的那幾次機遇,有的人抓住了機遇,就可以一展鴻圖,而有的人雖有才能卻一輩子都庸庸碌碌,原因也許隻在於沒有抓住機遇。這兩種人的生存境界就隻在一瞬間便分出了高下。我們生存的時候要學會審時度勢。在踏實行動的同時不要忘記抬頭看一看有沒有幸運之神的光顧。

被譽為“上海灘奇跡之王”的周雲光以善於抓住不是機會的機會來創造奇跡而聞名於舊上海。如果說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那麼周雲光就是這樂園中最為風光的人物之一。

周雲光的那種審時度勢的智慧是世人永遠值得汲取的。

開辦上海銀行伊始,周雲光經常能聽到一些嘲笑說:“中國的銀行是不可能辦好的。”

實際上,在複雜交錯的金融市場,錢莊儼然以僅次於外資銀行的老二自居,華資商業銀行,實際上是在外資銀行和錢莊的夾縫中討飯吃。周雲光明白上海銀行既無強大的政治勢力,又無雄厚的經濟基礎。因此,對於這家“小小銀行”來說,首要的任務是站穩腳跟。而要想站穩腳跟,必須從服務質量和內部經營上下功夫,周雲光知道這才是銀行生命的源泉。

善於觀察的周雲光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外資銀行和錢莊注重吸納大戶存款,而對小額存款頗為輕視。所以,他就以此為突破口,特別看重小額存款,把它作為上海銀行能否成功的關鍵。他十分強調“服務社會”,主張“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厭細微,我寧繁瑣”的經營方針。

上海銀行由於登門服務,手續簡便,態度熱情,深受廣大市民歡迎。

周雲光正是因為審時度勢,抓住改變事態的時機才使上海銀行站穩腳跟。要想有掌握機遇的能力,沒有審時度勢的本領是不行的,我們不論幹何事,都要審時度勢,擇時而行。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是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注意分析情況,對症下藥。沒有別人的支持和呼應,沒有客觀的需求,一個人的努力很可能就像沒有方向的箭,無法擊中目標。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讓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很強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