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他們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後來在李元父親的關照下,小慧果然調回來了。不久他們就結了婚。婚後的日子很甜蜜,但是小慧還是不滿足,她想出國留學,等到她真的接到國外大學的入學通知書時,許多親朋好友都勸她要慎重考慮,不要匆忙做決定,他們認為時空的距離可能會影響她和李元的愛,但是小慧不以為然,她相信自己,更相信李元。
就這樣,結婚不到一年的小慧隻身飛往了異國他鄉。剛開始,小夫妻倆還每隔三五天通一次電話,親熱得就像天天在一起時似的。可時間一長。先前的親密便開始悄悄減退,而且每次通電話,小慧總是感受到電話那端有別的女人的氣息。雖然李元從來就沒有提過這個女人,小慧也從來沒有聽過她的聲音,但小慧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她的存在。小慧獨在異鄉,非常渴望來自家庭的溫暖,可她怎麼也沒想到來自第三者的威脅讓她身心徹骨冰涼。她決定馬上回國探個究竟。
由於回國之前沒有給家裏打電話。所以當她出現在家裏的時候,迎接她的是李元那張蒼白的臉以及躲藏在他身後的那個女人,當時小慧很鎮靜,隻是覺得那個女人無論從哪個方麵都比自己遜色很多。
小慧一句話也沒說,轉身拖著行李箱回了娘家。之後的日子,她不吃不喝,靜靜地躺在床上,兩眼望著天花板發呆。腦子裏始終縈繞著一個問題:“我該怎麼辦?”
李元天天都過來看望她,看到她傷感和憔悴的樣子,很心疼,他說在他的心目中小慧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女人,是他這一生中的最愛,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和別的女人結婚。那個女人早在大學時代就一直在追求他,他一直就沒有答應,直到小慧出國,他感到孤獨寂寞,那個女人才有機會乘虛而入。
漸漸地,小慧那顆狂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李元畢竟是她想托付終身的男人,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離開他,出國讀書僅是她人生中的一個夢想而已。她原打算,一拿到學位就回到國內,從此和他在一起,永遠也不分離。沒想到,他竟然背叛了她,可又有什麼辦法呢,離婚就是最佳選擇嗎?自己天生心高氣傲,即便離婚後再找丈夫,也一定會選擇像他這樣活力四射的男人,而這種男人又無一例外的都是女人們追逐的焦點,所以離婚再嫁很可能還不如維持現狀,畢竟她和李元還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他還是很在乎她的。於是她選擇了跟李元回家,至於她心靈深處的創傷也許永遠都難以彌補了。
婚姻常常無法用理智來進行分析,因為婚姻裏麵包括了很多東西,生活的順利不一定意味著婚姻的幸福,財富的增加不一定就保證婚姻的穩固。一對法國夫婦一直想有一次浪漫的旅行,但限於他們的經濟能力,這隻是一個夢想。有一天,突然中了大獎,他們的夢可以實現了,他們也不用再為夢憂愁了,但當他們的浪漫旅行結束之後,他們決定分手,因為他們再也沒有另外一個共同的夢需要完成。
台灣著名作家餘光中談到對婚姻的理解時說:“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所以,不要企圖用科學的精準去衡量婚姻。
6.在愛情麵前含蓄一點兒
當一份美好的愛情擺在你麵前時,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愛意。
除了要正確把握、看準火候、理解愛情的光明正大外,就是要借用“難得方圓”的處世方式,比較含蓄地向對方表達心跡,運用得當的話,可以保持較好的進退自如的權力,如果對方暫時不願意,也不至於陷入尷尬,隻當是友善地開了個玩笑。在裝作“方圓”、含蓄地表達愛情的事情上,共產主義理論的創始人馬克思,做法獨樹一幟,其聰明的思維、運用道具的奇特,很值得人們欣賞和借鑒。馬克思與燕妮在交往中心心相印,他對求婚的成功有很大的把握與信心,但因為難以首先開口,就想出了一個很含蓄的法子:有一天,馬克思與燕妮又一次相約會麵。看上去,馬克思好像滿臉愁雲。他對燕妮說:“我交了一個朋友,準備結婚,不知她同意不同意?”燕妮大吃一驚:“你有女朋友了?”“是的,認識已經很久了。”馬克思望著燕妮緊張的樣子,胸有成竹了,接著說:“我這裏有一張她的照片,你想看看嗎?”燕妮痛苦不安地點了點頭。於是,馬克思拿出一隻精製的小木匣遞給她。燕妮接過來,雙手顫抖著打開後,一下子呆住了——原來,小木匣裏放著的是一麵鏡子,“照片”就是燕妮自己呀!一下子沉浸在幸福熱浪中的燕妮,不顧一切撲向馬克思的懷裏。這就是偉大人物的含蓄,他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愛情感受,肯定也有過和普通人一樣的徘徊無助,但最終用真情和智慧解決了問題。采用假裝方圓的方法,委婉含蓄地道出心聲,實際上是一種很講究的行為藝術,被人們視為“拋磚引玉”之法;就是在開始有關愛的話題時,要啟發對方說出求愛者想說而又不敢明說的心裏活,然後順水推舟地表明態度,其方式曲徑通幽,耐人尋味。
民國時期,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博士,1919年在巴黎跟年僅19歲的美麗姑娘黃蕙蘭相識。一天,喪偶的顧維鈞聊起白金漢宮、愛麗舍宮、白宮的情況時,黃蕙蘭說,她從未奢望過被邀請到這些地方。顧維鈞馬上抓住話題,意味深長地對她說:“我到那些地方進行國事訪問時,我的妻子是和我一起受到邀請的。”黃蕙蘭一時未聽出話中之話,天真地說:“可是你的妻子早已去世了。”顧維鈞馬上接話說:“是啊,而我的兩個孩子需要一位母親。”黃蕙蘭一聽,似有所悟,望著他問:“你的意思是說你想娶我?”顧維鈞這時十分認真地說:“是的,我希望如此,我盼望你也願意。”由此,雙方結成了美好姻緣。
試看以上兩種含蓄的方式,進行到中途時即使遭遇拒絕,也沒有什麼難為情的,不但可以馬上停止,而且隻當是開了一個友善的玩笑!
含蓄的主要意思是:含而不露,耐人尋味。但是再怎樣的含而不露,也必須讓人家在“尋味”中明白,否則也就失去了“含蓄”的藝術效果。特別是求愛藝術中的含蓄,實際上是情操和智慧的顯示,是一種朦朧狀態下的暗示,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是已讓對方心中了然。絕不可為了含蓄而含蓄,讓人無從接受,以至於遺恨終生。在中國當代幽默大師趙本山主演的電視連續劇《馬大帥(二)》中,用劇中人“萍”的回憶,向觀眾講述了一個很離奇、很深刻、很悲慘,又的確很可信的愛情故事,說“萍”在大學裏,與一位公認的白馬王子產生了感情,兩人相處得很純美、很愉快、很心靈相通。就是因為太在意對方了,反而都心中害羞,誰也張不開嘴把這層“窗戶紙兒捅破”。畢業分配的時候,男的送給“萍”一本詩集,在每一頁的頂端寫了一個字,如果把寫在每一頁上的每一個字連起來,就是一封簡短的求愛信了。可是,“萍”偏偏不怎麼喜歡詩,更不知道詩集裏的秘密,把那本詩集束之高閣了。男方苦等了幾年,總放不下這份感情,以至於思念成疾,在生命彌留之際,打電話讓“萍”一定帶著那本詩集南下,在生離死別的病榻前,才揭開了這個謎底。鄭板橋老人創造的“難得糊塗”,實際上是佯裝不知的假方圓,是一門行為藝術。不過,想要做什麼,心裏明確,過於含蓄,就不再是藝術了,就是弄巧成拙,就是未能達到知己知彼的真方圓了。
7.愛情是方圓的產物
人一旦進入愛情階段,就是擁抱了方圓。一方知道自己是在愛對方,可不知道對方是否愛自己;在知道對方是在愛自己時,卻又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愛對方。男人往往把女人的友誼當成愛情,女人又往往將男人的愛情誤認為友誼。本來是雙雙進入了愛情的男女,卻常會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不知怎麼就不歡而散了。
愛情的產生是一種“糊塗又方圓”的自由情感;愛情的獲取,也必須對自己的“熱烈”進行“方圓”,給對方以自由,讓對方在毫無壓力與盲從的情況下,完成對你的愛情投入,這時你方可以不顧一切地迎接上去,從而使愛情的熱烈如大江奔騰,難以阻遏;使愛情的種子萌芽,縱使在鐵板巨石下也可以生長。
真正的愛情是自由產生的。“愛”的萌生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正因為這說不清楚,所以“愛”裏帶有相當大的“方圓”成分,由此產生了財富與地位失衡的戀愛、彼此年齡失衡的戀愛、相貌美醜失衡的戀愛、身體健康情況失衡的戀愛。而人們用世俗的目光認為是般配的男女,卻往往捆綁不到一塊兒。在世界史上,有膾炙人口的英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也有日本天皇明仁在當皇太子時,放棄“選妃委員會”審定的出身高貴的眾美女,一見鍾情地愛上了平民家庭的女兒正田美智子,“難得方圓”地衝破層層阻力,最後終成眷屬,留下了一段傳世佳話。在我們日常生活裏,也有許多在處理婚姻關係時,崇尚並追求愛情的實例,比如說一個小夥子從河裏救上來一個自殺的少女,並為鼓勵少女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經常去關心她,少女在感受到異性的溫暖中,不知不覺對小夥子產生了愛情。小夥子在明白了少女的意思後,仔細反思了自己,雖然心裏想的是盡量去迎合對方,可做起事情來顯得笨手笨腳,與對方的感情投入總是合不上拍。終於有一天,少女用很堅定的目光盯著他說:“我現在心裏明白了,你對我的好是同情而不是愛情。我已經戰勝了自己,你也可以離開我了……”一見鍾情的愛情是肯定有的,未曾見麵卻鍾情於人的愛情也會發生,明代曾有一絕美的少女因看了戲劇《牡丹亭》,而認為作者湯顯祖一定是個俊俏風流的男子,發誓非他不嫁。在清代最後廷試中的一甲一名劉春霖,是中國曆史上的“末代狀元”。他有個女兒,因看小說《玉梨魂》著了迷,不覺懨懨生起病來。劉春霖去追問女兒原因,女兒沒說什麼,隻從枕頭邊取出一本《玉梨魂》扔給他,眼淚就流出來了。老狀元從未讀過這種書,翻了幾頁後,不禁拍案叫絕說:“不知世間還有如此才子!”立刻托人來替女兒說媒。那《玉梨魂》的作者叫徐枕亞,為當時鴛鴦蝴蝶派的領袖文人,那時已年近50歲,前妻已卒,便很痛快地入贅劉府了。如此的愛情,是通過對客觀世界的諸多因素,一概進行了“方圓”的處理後,才完成執著的心靈追求的。也就是說在“熊掌”與“魚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隻有采用“方圓”之法,舍棄一方,才能得到更為重要的另一方。再如:過去,美麗女子被選入皇宮,被認為是皆大歡喜的好事,可是深宮中美女如雲,哪裏會輕易有愛情產生!所以有的宮女就在梧桐葉子上題詩,訴說自己心中的“愛情”,放在河水中飄出宮牆,詩曰:“一入深宮裏,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在唐代開元年間(唐玄宗),皇帝命令宮女們製作一批軍衣,賜給邊塞的士兵。有一人在發給自己的棉衣裏發現了一首詩:“沙場征戍客,寒苫若為眠。戰袍經手做,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重結身後緣。”這位士兵把詩送給將帥,將帥又把詩轉到宮中,皇帝起了同情心,將此詩遍示六宮,說:“這首詩是哪位寫的?請說出來,我不會怪她而定她罪的。”後來,有一宮女供認,詩是她寫的。唐玄宗就根據這個宮女的意願,讓她嫁給了邊塞那個得詩的士兵,兩人見麵,宮女含淚說:“我與汝結今世緣。”從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那位宮女,向往著宮外的自由,向往著平等的夫妻生活,因而冒著殺頭的危險,為自己創造了寫出心聲、抒發感情的“自由”,也因此而獲得了身心的解放,得到了青春不誤的愛情。
可見,在愛情麵前,人都該有方圓的勇氣,讓世間的一切障礙都黯然失色方可獲得最美的愛情。
7.婚姻如棋
精通下棋之道的人都會明白,對弈者往往全神貫注又彼此互不相讓,有時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掀翻棋盤又和好重來的場景,頗有某種象征意味,其實下棋的過程和形式與婚姻有些相似。
婚姻如棋,對弈的永遠是一男一女。兩個人從相識到相愛,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尋覓下棋對手的過程。當男女雙方在鞭炮的祝福聲中步入婚姻的圍城,彼此的對弈就已經拉開帷幕。男人的第一步棋就是想如何討得女人的歡心而確定自己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而女人的第一步棋則是,怎樣向自己所愛的人展示自己獨特的魅力,讓自己既美麗又動人。經過多次的反複較量,彼此開始摸透了對方的棋藝,於是,一些男人開始以攻為守,從奴隸晉升到將軍,而一些女人則以守為攻,從主人變成仆人。
有一幅漫畫,極其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婚後男女心態的變化。婚前,一個男人晴天打著傘去追女人;婚後一個女人雨天抱著孩子追趕著打傘的男人。這就是一盤棋的一個過程。
在對弈的過程中,有的女人往往故意讓男人一招,然後趁其洋洋得意中,瞅準時機,將男人置於“死”地而後快;有的男人往往裝方圓,然後趁對方放鬆警惕時而奮力出擊。在彼此較量的過程中,出現了成功的男人和女人,而其中的奧妙卻是,女人的賢惠為男人的成功架起了一道雲梯,而男人的無情則為女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男女雙方在對弈的過程中彼此改變和影響著對方,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墮落男人的身後往往有一個貪婪的女人,女人在對物欲的貪婪中,將配偶送進了牢房;成功女人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愚蠢的男人,男人在對婚姻的傷害中,將配偶推上了令人矚目的排行榜。婚姻如棋。在男女相互拚殺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當男人想征服女人時,自己卻稍不留神成了手下敗將,當女人想輸掉一局時,自己卻占了明顯的優勢。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人在下棋的過程中相信智能,認為如何下好婚姻這盤棋至關重要;有人相信命運,認為是勝是敗都無法預測。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或逃避這場令人矚目的兩性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愚蠢者想速戰速決,聰明者則力求打持久戰。在你來我往的交戰中,凡是相濡以沫的夫妻隻有和棋而無贏家,放棄了勝負心。在方圓相處中,婚姻本可幸福地走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