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高標定位,低點起步(3 / 3)

能放下架子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彈性,不會有刻板的觀念,能吸收各種資訊,形成一個龐大而多樣的資訊庫,這將是他的本錢。

能放下架子的人能比別人早一步抓到好機會,也能比別人抓到更多的機會,因為他沒有架子的顧慮!

有一位大學生,在校時成績很好,大家對他的期望也很高,認為他必將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這位大學生的成就並不是在政府機關或大公司裏,而是賣麵線(一種名小吃)賣出了成就,最後竟然成了當地一家很大的飯店的老板。

原來,他大學畢業後一時沒有找到工作,得知家鄉附近的夜市有一個攤子要轉讓,他就向家人借錢把它頂了下來,自己當起小老板來了。他的大學生身份曾招來很多不以為然的眼光,但卻也為他招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從未對自己學非所用及高學低用懷疑過。他的口頭禪就是:“放下架子,路會越走越寬!”

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區別高度的也就僅有那一點點的附加值。所以,任何人都無須因為那一點點可憐的附加值就認為自己不可一世。你越是那樣認為,別人越不會認為你有何資本值得別人去尊重你。以一種零心態示人、策己,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也才能最終取盡精華,達到高境界。

9.低調為高標的起點

如果你降低姿態你就會發現,人性中那一麵麵光輝的心靈之鏡都願意照亮你前行的路。你可以有自己的高標追求、高標處世之風,但低調做人,不彰顯自己的優勢,才可能像一棵樹一樣,用根係從更低更深處吸取養料,讓樹莖和樹冠向更高、更輝煌的地方延伸。如果你隻顧讓自己人性的樹冠長得蓬蓬勃勃,枝繁葉茂,而忘記了那可以供給你養料的大地,你的根係就會萎縮,隻要有風吹雨打,你這棵樹定會搖搖欲墜,無法立足。所以,低調做人是高標生存的起點。

“臥薪嚐膽”的故事也許人們早已爛熟於心,其實,這何嚐不是一個低調做人的典範,是一個重新確立自己的處世姿態並從低基點起步發憤的警世案例。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越國殺父之仇,親率大軍進攻越國。越國勾踐率軍迎戰,與夫差對陣。結果吳軍得勝,順勢攻破越國國都會稽,俘虜了越王勾踐。

吳王夫差為了實現霸業,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決定不殺勾踐,隻派他在吳國的宮裏養馬。勾踐帶著夫人和相國範蠡天天小心謹慎地為吳王當馬夫。有一次,吳王夫差生了一場大病,勾踐殷勤服侍。夫差見他“忠誠”,就放勾踐回國。回國後,勾踐一心要報仇雪恥。他重新定都會稽,委派文種管理內政,任命範蠡訓練軍隊,加強戰備。

勾踐惟恐眼前的舒服會把自己的誌氣消磨掉,就改變了日常生活,把軟綿綿的褥子撤去,以草作褥。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時,先嚐一嚐苦味,提醒自己不忘雪恥。亡國以後,人口減少了,為了增加人口,勾踐就訂出幾條獎賞生養的條例。例如:上了年紀的人不準娶年輕姑娘做媳婦;男子到了20歲、女子到了17歲還不成親的,他們的父母要受處罰;快要臨盆的女人,必須報官,好派官醫前去照顧;添個兒子,國王賞她二壺酒、一頭豬;添個姑娘,國王賞她一壺酒、一頭小豬;有兩個兒子的,官家代養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官家代養兩個。耕種的時候,越王還親自拿鋤頭在地裏幹活,目的是讓莊稼漢提起精神,加把勁種地,多存糧食。國王的夫人也走出去,看望織布紡線的姑娘和老人們,沒事時,自己也在宮裏織布。7年裏,國家免收捐稅,越王自己穿衣、吃飯也處處節省。

而此時吳王夫差卻自以為成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

公元前482年,夫差帶著精兵去黃池會盟,一心想早日成為霸主。這時,越國已十分強盛了。勾踐見時機已成熟,便乘機出兵打敗了吳國,成為春秋末期的霸主。

在夫差麵前勾踐如若不能低調,恐怕早已成為刀下之鬼。那時的勾踐用低調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回到越國之後,如果他忘記了低調,如何能讓自己的國家再次休養生息,日益強大,最終可以與吳王對壘?勾踐的再次崛起是低調和高標的統一。這就是成功人士的立身原則。

要學會把自己的姿態擺得比別人低,讓自己的心誌站得比別人都高。前者是低調做人的訓誨,後者是進入高標生存境界的必然。為自己設定高遠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從小處著手,從低處起步,這樣一點一滴地做起來,才能使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走出壯美的人生。高標是成功的必然要求,而低調做人則是規避失敗的韜晦手段。所以,高標處世和低調做人並非一對矛盾,而是一脈相承、互為表裏、相得益彰的。

10.不顯不露謂之低調

大多數人在春風得意時都極易喜形於色,誇耀自己;身處高位,都易頤指氣使,飛揚跋扈;稍有才能便妄自尊大,目中無人,那種惟恐天下人不知的彰顯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調行事作風的人卻恰恰相反。他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顯山露水,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高出於人的那一麵。

比如唐朝大將郭子儀因為平叛有功所以備受器重。但功高權重的郭子儀,被宦官們視為眼中釘。代宗大曆二年十月,正當郭子儀領兵在靈州前線與吐蕃軍拚殺的時候,魚朝恩卻偷偷派人掘了他父親的墳墓。當郭子儀從涇陽班師回朝時,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怕他回來不肯和魚朝恩善罷甘休,鬧得上下不安。郭子儀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動提了這件事,郭子儀卻躬身自責,說:“臣長期帶兵打仗,治軍不嚴,未能製止軍士盜墳的行為。現在,家父的墳被盜,說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君臣聽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儀坦蕩的胸懷。

郭子儀心裏明白,自己功勞越大,麻煩就越大,就是當朝皇帝代宗,也會對自己有所顧忌。所以他處處謹慎小心,低調處事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給他加官晉爵,他都懇辭再三,實在推辭不掉,才勉強接受。廣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書令”,他死也不肯,說:“臣實在不敢當!當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擔任過這個職務,後來幾位先皇,為了表示對太宗皇帝的尊敬,從來沒有把這個官銜授給臣子,皇上怎能因為偏愛老臣而亂了祖上規矩呢?況且,臣才疏德淺,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沒法,隻得另行重賞。

郭子儀以豁達大度和深謀遠慮,得以保全了自己。他位極人臣,滿堂兒孫,享盡了人間榮華富貴。

有一出戲叫作《打金枝》,其中代宗曾對公主說:“你公公若想當皇帝的話,還真輪不到我們老李家!”可見郭子儀功高蓋世,但他深知誰能一人打天下呢?官與錢不能都一人獨得。適當的時候要表現得低調一些,為別人提供點兒方便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如此清醒的頭腦。這就是許多為人臣者雖然戰功赫赫卻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原因。精通世事的人很清楚其中的道理,他們以低調換取了永享安康富貴,達到了生存的至高境界。

漢更始元年,劉秀指揮昆陽之戰,震動了王莽朝廷。然而,劉秀兄弟的才幹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劉玄的嫉妒。劉玄本是破落戶子弟,投機參加了農民起義軍,沒有什麼戰功,自當上更始皇帝後,又整日飲酒作樂,不事朝政。劉玄怕劉秀兄弟奪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劉王寅久有異心”的莫須有罪名,將立有戰功的劉王寅殺害了。劉秀接到兄長劉王寅被殺害的消息,幾乎昏厥,但當著信使的麵仍極力克製自己,說道:“陛下至明。劉秀建功甚微,受獎有愧,劉王寅罪有應得,誅之甚當。請奏陛下,如蒙不棄,劉秀願盡犬馬之勞。”轉而,劉秀又對手下眾將說:“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喪宛縣,自作自受。我等當一心匡複漢室,擁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漢室複興有望了。”劉秀的這種虔誠態度,感動得眾將紛紛淚下。劉秀突然遭此打擊,自然難以忍受。然而他心裏清楚,劉玄既然殺了兄長,對他劉秀也難以容得下。此後,劉秀對劉玄更加恭謹,絕口不提自己的戰功。劉秀的行動,早已有人密報給劉玄。劉玄在放心的同時,覺得有些對不起劉秀,便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之事,並令劉秀持令到河北巡視州郡。劉秀借機發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劉秀實力已壯,便公開與劉玄決裂。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末日,劉秀登基,是為光武帝,建國號漢,史稱東漢。此時,劉秀隻有32歲,正是年輕氣盛、成就大業的時候。以屈求伸,“忍小憤而就大謀”,終使劉秀化險為夷,創建了東漢王朝。

力求出人頭地,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無可厚非。但急於出頭,行高於人,讓自己鶴立雞群,必定會遭遇別人的嫉妒和排斥。細觀郭子儀和劉秀的處世之態,也許你會得到許多啟發。你可以讓自己的才能高出於人,但絕不可讓自己顯出高人一等的姿態。不顯不露是一種低調,也是生存達到更高境界的有力保障。

11.從卑微處學起

習武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打人就得先學會挨打。做人的道理同樣如此,要成為“人上人”,就必須先學會做一個“人下人”。隻有從最卑微的地方學起,才可以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提升自己的境界,實現自己做“人上人”的目標,而真正的“人上人”是真正的能伸能縮、不惜做卑微小事的人。

1917年1月4日,一輛四輪馬車駛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徐徐穿過校園內的馬路。

這時,早有兩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兩側,向蔡元培——這位剛剛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的傳奇人物鞠躬致敬。

隻見新校長緩緩地走下馬車,摘下自己的禮帽,麵帶笑容的向這些校園裏的雜工們鞠躬回禮。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在北京大學可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級森嚴的官辦大學。校長享受內閣大臣的待遇,根本就無須把這些工友放在眼裏。但是,今天的這位新校長是怎麼了?

像蔡元培這樣地位顯赫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禮,在當時的北大乃至中國都是罕見的現象,這不是件小事,而蔡元培先生由此變得卑微了麼?沒有,恰好相反,他為北大的學生樹起了一麵如何做人的旗幟。

真正的高人不會顯示自己的優勢,而是低調地處理身邊的一切。讓自己從最卑微的地方嶄露頭角,一步步向高標邁進。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並代表著當時重型機械製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後到該公司求職均遭拒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職位,對那些求職者來說具有莫大的誘惑力。

科曼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業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他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錄用,科曼並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製造公司,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不計任何報酬。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是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就決定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一年來,科曼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而勞累的工作。為了饣胡口,下班後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機會終於來了,一次由於技術故障,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造成客戶紛紛退貨,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一大半仍未見眉目時,科曼闖入會議室,把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他的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又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當得知真實情況後科曼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的副總經理。原來,科曼在做清掃工時,利用職務之便,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做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的一鳴驚人奠定了基礎。

年輕人當有遠大誌向,才可能成為傑出的人物,但要成為傑出人物,光是心高氣盛還遠遠不夠,必須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在你還默默無聞不被人重視的時候,不妨試著暫時轉移一下自己的物質目標、經濟利益或事業目標,做好一個普通人,做好一件普通事,這樣你才能掌握紮實的基本功,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如果我們也有科曼這種埋頭苦幹、鍥而不舍的精神,有在平凡中求偉大的品性,那麼離成功也就不遠了。要知道,在整個社會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人從事特定工作之外,一般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雖然是平凡的工作,但隻要努力去做,和周圍的人配合好,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由點點滴滴的經驗、點點滴滴的努力彙集而成。所以,真正能夠算得上“人上人”的人,都必定會有這種積累的過程。

12.暗中積蓄力量

如今競爭勢頭越來越強勁,一個羽翼未豐的人過早的參與到這股競爭浪潮中必會慘遭淘汰。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低調是最恰當的抉擇。在別人不注意的角落暗自積蓄力量,當力量積聚到足可以噴薄而出的時候,選擇適當的時機一定可以功成名就。

北魏節閔帝元恭,是獻文帝拓跋弘的侄子。孝明帝時,元義專權,肆行殺戮,元恭雖然擔任常侍、給事黃門侍郎,總擔心有一天大禍臨頭,索性裝病不起。過了一段時間,又對外說得了喉疾,連話也說不出來了。那時候,他一直住在龍華寺,和誰也不來往,就這樣裝啞巴裝了將近12年。孝莊帝永安末年,有人告發他不能說話是假,心懷叵測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間流傳著他住的那個地方有天子之氣,元恭聽了這個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來。沒過幾天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師。關了好幾天,由於抓不到什麼證據,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爾朱兆立長廣王元曄為帝,殺了孝莊帝。那時,坐鎮洛陽的是爾朱世隆。他覺得元曄世係疏遠,聲望又不怎麼高,便打算另立元恭為帝,但又擔心他真的成了啞巴。於是便派爾朱彥伯前去見元恭,摸清真實情況。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見到爾朱彥伯後開口便說:“天何言哉!”12年的啞巴說了話,彥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當了皇帝。

與元恭相比,楊廣則做得更加隱秘,楊廣少年時長得英俊瀟灑,而且聰明伶俐,極善於察言觀色,楊堅及皇後都很喜歡他。他13歲的時候就被立為晉王,拜柱國、並州總管。楊堅曾讓一位算卦先生給他的幾個兒子看相,這位算卦先生說:“晉王的眉上雙骨隆起,將來一定貴不可言。”

隋文帝晚年,太子楊勇失寵,楊廣得到這一秘聞後,惟恐禍及自身便極力“矯飾”起來。

首先,他針對楊勇多內寵引起皇宮內外議論這一點,極力顯示自己對女色不感興趣。他雖然合法地擁有眾多姬妾,但隻和正式配偶蕭妃居處。

其次,凡是有人前去拜訪他,無論貴賤,他必定和蕭妃親自迎送,招待周到。所以,一時間連宮中執役的下人也無不稱讚他的仁孝、謙和。此外,他還專門收拾了一間房間,陳設樸素,在此服役的宮女既老又醜,並把故意弄壞的樂器放在角落裏,不讓人撣去灰塵,表示這類東西他是從來不碰的。文帝和皇後來看他,他就在這間屋子中和他們見麵,使隋文帝覺得他不好聲色,對他的寵愛因此與日俱增。

公元588年冬天,隋軍向陳國展開進攻,楊廣為行軍大元帥。打敗陳國之後,楊廣就把陳國的所有府庫都封起來,絲毫不取,聽候處理。他的這一舉動,深得隋文帝的歡心。

而長子楊勇卻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出頭鳥”,眾人紛紛向隋文帝告狀:太子生活奢侈,太子為人傲慢……於是楊勇漸漸地失了寵。終於在楊勇廢黜之後,楊廣被正式立為太子。

楊廣登基後的作為當然令人所不恥,因為他成了曆史上有名的無道昏君。但此人在養精蓄銳、克製和掩飾自己方麵,卻能給人許多啟迪。

把自己的一切優勢和圖謀在不利於顯示的時候隱藏起來,蓄勢待發,既可以保全自己又可以成就自己。

當自己的力量還未達到那一層,就不要去逞強,更不能總是躍躍欲試地想去超過別人。應當努力地去長自己的學識、積自己的力量。

技能高超的鷹,總是把利爪隱伏在羽毛裏,待接近目標時,才突然迅猛地將利爪伸出來。在與人交往中,不要總是故意顯露你的才能和戰勝別人的欲望,當別人覺得你是個欲望很強的人,就會降低與你交往的熱情。因此,一方麵要控製欲望,另一方麵則不要總是暴露欲望。

不論是莊子還是老子,都勸人要以謙和為上,不可自作聰明地顯示、誇耀自己的才能和實力。隻有這樣,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