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國的政治文明建設有三個基本要件:一是體製,二是人事,三是文化。好的體製能夠帶來好的人事和好的文化;好的人事可以創新好的體製和好的文化;好的文化可以蘊育好的體製和好的人事。就中國目前來說,這三個方麵的建設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同時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因此,在未來發展中,我們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有計劃地培養高素質的政治家隊伍,有步驟地營造高品位的政治文化。
暑期,我看了兩本小書。一本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著名社會學家諾貝特·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作者)的文選《論文明、權力和知識》;另一本是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曆史終結論"的提出者)最近寫的《國家建構--21世紀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我認為,這兩本書可能對我們當下的政治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研究有著某種啟示。
埃裏亞斯認為,文明是人類生活方式的表現。總體來說,文明是習得的,與人們的習性有關。而人們的習性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中形成的。因此,要改變人們的習性,首先必須改變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
福山則認為,文明的進化並非自發的過程,當今世界存在的種種嚴重問題,主要是由於國家弱化的結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軟弱無能和無政府狀態,成為導致嚴重問題的症結。因此,要推進文明的發展,必須重構國家,強化現有的國家製度。
埃裏亞斯和福山雖然思考問題的角度和重點有所不同,但似乎都強調了政治結構、國家建設、國家製度等政治因素對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這從一個側麵為我們建設政治文明和研究政治文明提供了某種參考。
作為學者和學術研究團體,我們必須將政治文明研究作為一事重要的事業來做,因為文明的政治對於人類發展太重要了。人類的政治生活一旦脫離了文明的軌道,那將是不堪設想的。
--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也無論中國社會如何變遷,我們始終堅信政治文明是值得追求的,而且人類的政治生活正是在這種不斷的追求中逐步達於文明之境的,人類政治生活不斷地走向文明化的大趨勢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正如我在《政治文明論》"導論"中所指出的:"大行之道也,政治文明!"這也就是我們建設政治文明和研究政治文明的宗旨。
全新的時代需要全新的政治科學。我們創辦的"政治文明建設與發展論壇"的目的就是為研究政治文明、創新政治科學提供一個科學研究平台。借助這個平台,不同領域、不同單位的研究者可以長期地開展合作研究,共同去創新政治文明建設的理念,拓展政治文明研究的空間,創新政治文明研究的方法,引領政治文明研究的方向。我們相信,隻要我們能夠堅持下去,一定能夠做出無愧於時代和無愧於人類的研究成果來。
最後,再次對各位專家能夠蒞臨本次會議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真誠地希望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本次會議的主題深入地展開討論,為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和政治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也歡迎各位專家圍繞政治文明和政治發展的基礎理論問題展開討論,推進政治文明和政治發展基礎理論的創新。我們熱切地希望有更多政界人士和學界先進投身到政治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研究中來,共同推進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祝願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祝願與會專家身體健康、心情舒暢!
謝謝大家!
(作者為武漢大學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