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述看來,將MSOF修正為MODS是對此嚴重的臨床綜合征的再認識,而在這個新概念的基礎上對多髒衰的診斷依其動態演變的本質製訂動態診斷標準,也是必要的,對早診斷、早治療及及時搶救尤有指導意義。
多係統器官衰竭中胃腸功能衰竭的臨床表現及診治
按:發表於《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1996年第8卷第1期
臨床上多係統器官功能衰竭(MSOF)已成為急診常見症,又因其病情凶險、發展迅速、病死率高而成為急救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在重症感染、外傷(包括燒傷)、大手術及病理產科等應激狀態下,機體同時或相繼出現多個器官功能損傷乃至衰竭。這其中引起MSOF的病因不盡相同,各器官發生功能衰竭的頻度也不一。我們曾總結100例急性重症感染並發MSOF,就其原發病分析,消化係統感染為59例(占59%);其各器官發生功能衰竭的頻度,胃腸功能衰竭居第5位,但大約半數患者發生了胃腸功能損傷。顯示出胃腸係統損傷在MSOF發生中的重要位置。
近年來的研究,多係統器官功能衰竭被認為是全身感染或炎症反應失控的外在表現,但有些患者常是在無明顯外源性感染或重症感染原發灶已被充分控製的條件下發生了MSOF;另外,在臨床上發現重症感染後繼發感染的致病菌多為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腸杆菌,顯示出腸道菌群的影響;並且MSOF的發生常與腸原性繼發感染有關。這些研究提示在MSOF時,胃腸功能衰竭即是MSOF中的一衰,又可是引起或加重其他各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因而被稱為MSOF的“動力部位”、“扳機因素”。
進一步的研究,還強調了胃腸道除具有重要的消化、吸收、免疫和內分泌等功能外,它還是體內最大的細菌和內毒素的貯存庫,對它的研究是人體微生態學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進入到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胃腸道中貯存大量細菌,稱為腸道正常固有菌群(Mormalindigenousintestinalflora),其含高密度、低免疫性或無免疫源性的專性厭氧菌構成的原籍菌群和以具有免疫原性、潛在致病性的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為主的部分低密度的外籍菌群及環境菌群。胃腸道正常微生物實際上參與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病理生理和藥理過程,是構成腸道屏障的重要部分。為防止腸道細菌和毒素侵入腸外組織,腸道本身具有一整套複雜的防禦保護機製,包括屏障機製、免疫機製和自身調節機製等。而另一方麵,胃腸道又是重症感染後的易損靶器官,原因之一是胃腸道的血供特點,其血流量為心排血量的15%~20%,且腸黏膜絨毛的血管襻呈極度彎曲的環狀結構,血液易“分流”,因而對血流量減少很敏感。當機體在應激反應或全身炎症反應狀態下,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腸道血流相對減少,腸黏膜缺血,微循環障礙;加之缺血後再灌注引致的氧自由基損傷,導致腸黏膜損傷;細菌和內毒素直接或間接造成腸黏膜損傷後,致使腸黏膜對穀胺酰胺利用減少,又加重了腸黏膜損傷,均使腸道黏膜屏障被破壞,通透性增加,腸道內細菌和內毒素易位至體循環,從而出現菌血症和內毒素血症。內毒素通過激活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產生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及蛋白酶、超氧陰離子等,損傷器官組織細胞及引起一係列病理變化,最終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上述機製不僅能解釋G-菌感染時的內毒素血症的發生,亦可解釋G+菌感染時內毒素血症的發生。我們以往的研究也顯示出,實驗性肺炎球菌感染家兔,60%於感染後48小時內血漿內毒素濃度高於正常值,提示G+菌感染時也可以出現內毒素血症,此時的內毒素主要來源於腸道自然菌叢。另外,細菌和內毒素不僅損傷腸黏膜,且可影響腸道運動功能。我們用Wistar大鼠製成內毒素休克模型,在注入內毒素30分鍾至3小時,顯示胃電振幅指數及十二指腸電和空腸電的頻率、振幅指數較休克前均明顯降低,表明內毒素休克時胃腸電活動受抑製,與臨床上胃腸麻痹現象相仿。而在胃腸運動受抑製以及腸血流障礙等狀態況下,腸道內細菌則過度生長。腸內細菌的過度生長、細菌和內毒素的易位,即腸道微生態平衡紊亂,成為導致內源性感染及發生MSOF的關鍵因素。
1胃腸功能衰竭的臨床表現
1.1麻痹性胃腸梗阻
我們總結的46例全部有腹脹、無排便和排氣、腸鳴音弱甚或消失,少數有嘔吐。其中16例高度腹脹,腸鳴音消失,表現為胃腸運動功能障礙。
1.2胃腸黏膜損傷
46例中2例進行了胃鏡檢查,均見胃黏膜直至十二指腸降部黏膜大片淺潰瘍;另有3例發生大嘔血,經搶救無效死亡。此外,近年諸多研究提示,由於腸道微生態失衡可導致腸原性菌血症、內毒素血症,以致並發MSOF。腸道菌群過度生長、易位的表現及有關參數,亦應視為胃腸功能損傷的表現之一。
2胃腸功能衰竭的診斷與診斷標準(草案)
臨床實踐中體會到,胃腸功能衰竭的發生、發展與其他器官衰竭一樣,也是一個由輕→重,由功能損傷→完全衰竭的連續的病理過程。在我們總結的器官衰竭分期診斷標準中,將胃腸功能衰竭分為功能受損期、衰竭早期和衰竭期。
3胃腸功能衰竭的治療
3.1保護胃腸黏膜
選用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40mg/日靜脈滴注,或用質子泵阻滯劑洛賽克40mg/日靜脈滴注。
3.2恢複胃腸運動功能
應用促動力藥嗎丁啉或西沙比利,和(或)選用中藥大黃、厚樸等水煎,口服或灌腸。
3.3注意腸道微生態平穩的維護
選用抗生素時尤要注意對腸道正常菌群的幹擾。
3.4原發病治療
選用針對性強的抗生素,而且要足療程、足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