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改變對待財富的心態(4)(1 / 3)

父親問他:“你也回來了。”弟弟則回答道:“是啊,爸爸,你不知道大城市真好,機會多,到處有錢賺,連我們喝的水都可以賣錢。我這次回來,恐怕要好久才能回來。”哥哥聽後,暗暗譏笑他說:“什麼遍地是錢,真是笨蛋。看他等到混不下去再回來時候,大家怎麼笑他。”

轉眼,幾年過後,弟弟在大城市裏發了財,成為了一家礦泉水公司的銷售商。而哥哥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由此可知,弟弟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致富的機遇,抓住了機遇,最終成了一個富人;而哥哥一直還不知道為什麼窮,也不知道弟弟為什麼能成功。

所以說,成功與失敗隻是一線之差,成功在於你為與不為。隻有發現機遇,並快速抓住它,窮人將不再窮,才能取得更理想的事業。

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你是否看到這是一次機遇;二是你是否敢投身其中,因為機遇中的成功和失敗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窮人要想致富,必須看到機遇,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它,才有可能成為富人。

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那成為富人的野心。

有句話叫“富貴險中求”,這話很有道理。雖然我們不認同盲目地冒險,但我們的確需要一種冒險精神。因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是永遠不會前進的,因為成功的機遇往往是最青睞敢於冒險的人。

風險是和機會緊連在一起的。冒險是機遇的代價,如果你隻求安定,不願承擔風險,那你同時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哪裏有風險,哪裏就有利益;風險越大,利益就越大。成功的人都是敢冒風險、善抓機遇、能透過風險抓住財富手臂的人。

人生離不開冒險,冒險的力量是推動成功的保證。卡耐基也指出:一個人能否獲得個人成就,看他是不是願意嚐試。願意去冒險,喜歡試驗,能變通。這些才是獲得學習和進步的唯一途徑。

蒙陰縣常路鎮被人們稱為“沂蒙蜜桃之鄉”。而且在這個地方有個女人因為種桃樹不僅自己發了家,而且還帶領鄉親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使那裏由原來的荒山野地變成了遍地的“桃花村”。因此人們都稱她為桃女狀元。

桃女狀元名叫王平霞,40歲,是個比較有思想的人,隻要她認定的事情,就有勇氣和魄力去做到底,誰都阻攔不了。在1993年的時候,鎮上推行一種反季節種植蔬菜,希望村民能夠積極參加。由於人們從來都沒聽說過這樣的種植方法,誰都不敢去嚐試。但王平霞卻第一個報了名,自己建起了1畝的蔬菜大棚,結果蔬菜成熟出售後,竟讓她純賺了6000元。這讓許多村民都十分眼饞和羨慕,於是就紛紛向她討教方法,在她的帶動下,許多人都參加了大棚種植。第二年,農民的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

1999年,村裏又開始推行土地承包,村裏有塊地卻始終沒人去承包。於是王平霞又大膽地在村裏承包了40畝荒地,簽訂了30年的承包合同,總共投資了20多萬元。她先買了10噸的有機肥改良土壤,又用挖掘機進行了徹底整治,還請專家論證,最後架了電,通了水,修了路,從此她把家搬到了果園裏。

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果園的科技含量,她就大量搜集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詢資料,或者去谘詢專家,甚至買有關蜜桃管理的科技光盤去學習。隻要是哪裏有新技術,她就大膽地去桃園子裏試,給果樹定幹、拉枝、修剪、施肥、套袋、授粉,打點滴。結果她的辛苦努力換來了果園的大豐收。由於她果園的的品種多,技術含量又高,贏得了人們的廣大歡迎,許多客戶都指名要她家的桃子。就這樣,她的果園成為了全鎮上的科技樣板園。

由此看來,王平霞創建“特色優質桃園”的成功,正是因為她的敢想敢做所致。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求安穩,不能考慮到長遠,瞻前顧後,沒有正確的決策,都是成為窮人的原因。

這也就是說,如果你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一隻鷹,那麼你可能隻射到一隻小鳥,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月亮,那麼你可能就射到一隻鷹。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他們缺乏野心。他們隻是追求一種平常、閑適的生活,隻要溫飽就行,不求上進。這恰恰是他們一輩子成不了富人的原因。這也正如古文所記載,仲永3歲便能成詩作文,才華橫溢,但卻滿足現狀不思進取,沒有繼續填充自己揚名四海的野心,最終滿腹才華都被埋沒,成為了平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