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部分 現代奧運會與科技(三)(1 / 3)

359.運動能力與遺傳因素有關嗎?

答:遺傳性是生命的特征之一。遺傳學告知我們,人的細胞內含有從父母親那裏遺傳下來的全套遺傳物質,父母親基因上的遺傳信息傳給了子女,使其不僅在外貌形態上,而且在機體組織器官功能上帶有父母的特點。換句話說,一個人的外貌形態、功能、素質等諸多方麵的指標,後天環境是不易改變的,比如人的身高、體型等。有研究報告指出:人體最大吸氧能力的93.4%,最大脈搏頻率的85.9%,血乳酸濃度的81.49%以及骨骼肌纖維的數量等,都受到遺傳基因的支配,後天再加強鍛煉和保證營養供給,也是改變不大的。同時,父母親智力方麵的遺傳基礎也會影響下一代。

這說明人的運動能力與遺傳性因素有緊密的聯係。

事實上,在體育界存在體操世家、足球兄弟的現象並不少見。如聞名足球世界的魯梅尼格兄弟和馬拉多納兄弟更為人們所熟悉。

有報告統計,著名運動員後代中平均有50%的人具有突出的運動能力,如肌肉力量、速度神經反應性、耐力和視覺功能等運動素質主要來自遺傳,具有天賦性、穩定性。後天是很難培養或改變的。

這些現象,告訴我們應重視少年兒童體育人才的選拔與培養。

360.運動曆與智商有何關係?

答:智商(即設值)是指測定一個人的智力指數。智力是有目的的行動,合理思維以及有效地處理問題的綜合或整體的能力。表示這種能力高低的指數即稱為智商。

通過測試,一般中等智力的人,其智商在90~110之間,約占人口的50%,凡智商超過120以上者應屬優秀人才之列。

我國體育科研工作者對數十名運動員進行智力測定後,認為智商屬於120以上者,其運動技能之成績都高。故此,有學者提出,為加快運動水平的提高,應確定某種運動項目運動員的智商最低值。過去那種認為運動員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傳統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研究資料表明,從事體育運動鍛煉的人,其運動技巧思維的能力較其他從事功課學習的人要快。這說明智商不僅與運動技巧操作有關,還與一個人的智力高低密切相關。所以隨著當今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國家在選拔和培養運動員時,更加重視對運動員智力因素的測定。當然,也應該指出:智力高低並非是運動員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惟一因素。

361.婦女涉及競技運動的爭議有哪些?

答:近1個世紀來,不少僅限於男運動員參加的體育競技運動,婦女也擠身期間,於1900年正式進人了奧運會的大門。可是,對某些競爭甚為激烈或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項目,人們對婦女是否適合參加仍然爭議不休,有些體育醫學專家更是提出種種警告,提醒體育界注意。同世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一樣,婦女參加某些體育項目競賽從來都是困難重重的,比如女子馬拉鬆競賽。有的專家說,女子長跑可能會使月經不調,痛經甚或影響生育,而運動醫學研究指出:女子馬拉鬆賽是一項符合女子生理結構的體育運動,因為女子皮下脂肪多,約為體重的30%,而男子僅為20%,故此,女性體內的動力能源比男子多。近年來世界女子馬拉鬆賽的運動成績大有提高,其幅度之大為其他田徑項目所不能比。

再者,足球運動曾經是男人的專利,到了20世紀80年代,女子足球已經昂首邁進了世界杯足球賽和奧運會的大堂。

中國女子足球運動發展迅速,可堪稱世界強隊。同女子足球運動一樣,女子舉重也是我國的一個強項,早在1995年舉行的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上,我國就獲得了全部27枚金牌中的24枚。

體育運動醫學家認為:女子舉重作為一個比賽項目並不適合女性的解剖生理特點,因女性骨盆下口較大,附著的肌肉韌帶力量弱,長期承受重量後,可能導致子宮下垂等。像拳擊等這些更為激烈的比賽項目.爭議就更大了。

362.兩運動會運動壽命的因素有哪些?

答:延長運動員運動壽命是世界各國體育界共同努力的目標,因為延長運動壽命要比縮短運動員成熟周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影響運動壽命長短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麵:

訓練技術的方法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如果教練和運動員不注意科技更新,習慣於陳舊落後的運動技術,必然會遭致失敗,即使原先很有前途的運動員,其運動壽命也會招致夭折。

運動員機體素質下降。一個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而競技能力的提高又取決於運動員本人所具備的潛在素質與機體的綜合能力。如果不思上進,厭煩長期而單調枯燥的訓練生活,當然便會產生退役思想。

管理鬆弛鬆勁。如果功成名就,躺在成績表上睡大覺,沉浸於鮮花攀聲的榮譽中,驕儎自滿,自以為是,無視紀律,將正常的訓練次序打亂,嚴格的訓練計劃落空,成績滑坡,運動壽命必然就此結束。

363.人體生物節奏與競技運動的關係如何?

答:所謂人體生物節律是指一個人從誕生到生命終止,都存在著一種固定不變的體力、情緒和智力周期。也就是說人體生物節奏製約著一個人的活動效率。若處在生物節律周期的高峰期,人的情緒高漲,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可承受較重的體力和運動負荷。反之,處在低潮期,人就容易感到疲勞,精神不易集中,智力不佳,反應遲鈍。

20世紀70年代以後,許多學者將這一理論運用到體育運動訓練中去,加強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訓練。甚或還有學者用此理論對第18屆東京奧運會和第19屆墨西哥奧運會的200個運動員進行測算分析,結果發現有879的運動員是處在人體生物節奏的高潮期獲得好成績的。但也有學者持相反的觀點,如美國學者辛格爾在1978年對186項田徑世界紀錄和奧運會紀錄進行分析對比,竟發現運動員在生物節律低潮期創造的紀錄要比高潮期多,因此,他們認為運動成績與人體生物節奏無關。看來,這個問題還有待體育科學工作者繼續觀察與研究。

364.仿生學與體育比賽有何關係?

答:仿生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其研究範疇介於生物科學與技術能力之間,20世紀中下葉以來才有比較快的發展。其實,在體育運動中模仿生物行為的現象很早就存在了。我們中國更是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通過模仿鳥獸的行為動作來編排拳操。東漢名醫華佗所創的“五禽戲”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鶴的姿態和動作來進行肢體活動的。

在現代運動訓練中,通過仿生學的研究來提高運動成績已是屢見不鮮。如1888年,澳大利亞短跑運動員會裏爾從袋鼠的跑跳中得到啟發,放棄了傳統的站立式起跑姿式,改為蹲踞式,使成績很快提高,最終這種起跑姿式在全世界流行起來。此外,在研製運動器材方麵,人類從生物界也同樣受到不少啟發。人們從鯨魚的流線型體形,皮膚光滑領悟到要使運動舟艇加快滑速,便用平滑板來替代原來所用的重疊板式的外板,減少了水的阻力,賽艇的滑速明顯提高。近代,運動仿生學已取得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果,相信這一學科對促進體育運動的發展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365.足球運動與醫學指導的緊密性表現在哪些方麵?

答:眾所周知,足球比賽是一項劇烈的體力消耗運動,足球運動員在足球場上奔跑,體溫上升,大量流汗,每參加一場比賽,體重要減少1~2公斤,如氣溫過高,體重可減少3~4公斤。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法國足球隊醫生對球員進行緊密的醫療跟蹤,係統體檢,嚴格規定飲食,提出睡眠要求等,用醫學指導訓練取得顯著成果。據1998年法國《科學生活》月刊介紹,法國足球世界杯賽,東道主隊連過六關之後,第七役奪冠戰把有“足球王國”之稱的衛冕冠軍巴西隊,打得無還手之力。法國隊以3比0大勝,捧得大力神杯。這是因為法國隊主教練雅凱非常重視醫學指導,來保障球員健康。他認為球員精力越旺盛,就越能做出神奇的技術動作。

研究證明,要想培養體質超群、球技高超的尖子,就必須對球員進行全麵的醫學指導與跟蹤,法國隊醫生就是經常對球員的心髒、肺、消化器官、關節、腿腳等作全麵體檢,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醫療。他們重視分析球員運動時和運動後的反應,以促進球員技術的全麵發揮。同時,他們為球員提供足夠營養與可口的飲食,嚴格規定睡眠時間,優秀選手的睡眠長達12小時。

366.什麼叫營養,人體需要哪些營養素?

答:人體為了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吸收、利用營養物質的過程,就稱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