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部分 現代奧運會與科技(二)(3 / 3)

中樞神經興奮藥,劑量可導致極度興奮、活動亢奮、震顗、發熱、血壓上升。如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自行車運動員克魯博詹森在比賽中突然昏倒,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屍檢證實,他在賽前服用了過量藥物。

使用麻醉鎮痛劑造成生理和心理障礙問題,這類藥物有止痛安眠、抗焦慮等作用,超量時可出現循環、呼吸係統抑製或急性中毒。久服還會成癮,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危害。

合成類固醇與違禁藥品對運動員的危害。此類藥物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效果十分明顯,故在體育界使用已泛濫成災,當然,其帶來的毒副作用也十分可怕。如在運動實踐中,可出現肌腱撕裂、肝髒損害、生殖係統功能紊亂、高血壓、蛋白尿等。

阻斷劑的不良反應。在體育比賽中,射擊、射箭、體操、滑雪等項目運動員服用受體阻斷劑後,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人體平衡功能、增強耐力。其不良反應有嗜睡、頭昏、惡心、皮疹、低血壓等。1998年漢城奧運會上才被正式列為禁用藥物。

利尿劑與違禁藥物。運動員服用利尿劑結合拿浴、節食等辦法可使體重在短時內迅速降低10%左右,從而獲得參加較低級別比賽的資格,取得在比賽級別上無法獲得的成績。如體操、舉重、賽艇等運動員服用利尿劑,體重減輕後,有利於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提高比賽成績。國際奧委會公布了15種利尿劑為違禁藥品,均為常用利尿藥。

350.第1次興奮劑檢測工作始於年?

答:1955年在法國舉行的一次自行車比賽中,第1次進行了興奮劑檢測的工作。此後某些國際單項運動協會在各自舉辦的比賽中亦相繼進行了興奮劑藥物檢測工作。如1966年在英國舉行的第8屆世界杯足球賽時,首次采用了藥物檢測手段。

國際奧委會正式施行對運動員進行興奮劑藥物檢測工作始於1968年,在墨西哥舉行的第19屆奧運會上。

351.奧運會對鄕劑的檢測程序和方法是怎樣進行的?

答:當代奧運會對興奮劑的檢測已逐步采用了最新的電子科學技術,如色—譜分析技術、氣相譜-質譜聯用技術知其檢測程序分為:

競賽中興奮劑檢查。首先確定被檢查人員和辦法,發放通知單(運動員簽宇),取尿樣(在嚴格監督下進行),尿瓶有密碼封化驗結果厲絕密,須由實驗室立即通知興奮劑檢查委員會主席和相應國際體育組織。允許運動員進行申述並進行第2次檢查。

競賽外檢查。各國必須進行賽外興奮劑檢查,每年向國際奧委會及相應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呈交報告。準許國際奧委會和有關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對各成員國運動員進行賽外“飛行檢查'

凡經證實違反禁用興奮劑的規定,將要接受處罰和製裁。一般分3個步驟進行:暫停比賽資格,聽證,取消資格。

興奮劑檢測方法有兩大類:即違禁藥物標準尿檢法和血液興奮劑檢測法。

352.興奮劑與體育成績有什麼亶接聯係?

答:藥物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成績,早已被科學實驗及運動場上的實踐所證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和日本為了讓士兵增強耐力、減少疲勞感、提高戰鬥力,給士兵服用苯丙胺後,耐力明顯增強,即使是雙腳打滿水泡的士兵,也能跟上長途急行軍。有報道說,訓練有素的遊泳、賽艇和投擲運動員,按每公斤體重給14毫克的劑量脤用笨丙胺,結果有75免的運動員明顯提高了運動成績。但應強調指出,服用禁藥後給運動員帶來更多的是負麵影響。在比賽後成績明顯下降,如要恢複正常水平,至少需要8個月。

353.中國奧委會對反興奮劑的態度如何?

答:中國奧委會為禁絕興的使用取了很多措施。1989年12月8日中國興奮劑檢測中心成為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認可的實驗室。1993年12月16日中國奧委會新聞委員會在北京舉辦了興奮劑專題研討會,重申我國反對興奮劑及堅決遵守國際奧委會的有關規定;同時還成立了運動員營養藥品評審委員會,對運動員服用的滋補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1993年12月15日,中國運動員接受了國際奧委會第1次飛行藥檢。

在悉尼奧運會上,我國先後有200多人次接受藥物檢查,但無1例服用違禁藥物,說明我國反興奮劑成效很大。

目前,中國在興奮劑檢測規模上,名列世界前茅,全球最先進的高分辨質譜儀與同位素儀已都在使用,這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的確不容易,可見中國反興奮劑絕不含糊。

354.利尿劑對哪些運動項目有重要影響?

答:利尿劑對舉重、拳擊、柔道等運動項目有重要影響。所謂利尿劑,就是增加排尿量的藥物。在那些按體重分級進行比賽的項目中,運動員通過快速利尿結合適當禁食,體重減輕,便可獲得較低級別比賽資格,從而獲得好名次。

1988年,在卡爾加裏冬季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開始禁止使用利尿劑。漢城奧運會上,有兩名保加利亞運動員因被檢測出服用利尿劑,而分別被取消56公斤和67.5公斤級的金牌。後來,又發現1名保加利亞隊員因同樣問題被取消銀牌,接著還發現不少隊員都服用了利尿劑,該代表隊被迫放棄比賽,此為典型的違例。

355.如何製止運動員使用興奮劑?

答:反興奮劑曆經30餘年,違禁藥物種類日益增多,檢測手段亦日趨完善和嚴格,處罰力度逐步加重,各種國際體育組織從科學和法律的角度做出了巨大努力。

國際奧委會歐洲理事會是最早開始反對使用興奮劑的國際組織之一,其通過的首部文件重點就是有關禁用興奮劑的問題。

國際奧委會強化了對國際興奮劑檢測官員的選拔和管理,在各個程序上都有環環相扣的嚴格手續。

最早製定反興奮劑規定和建立實驗室係統的是1965年國際自行車聯合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98年夏季引起世界體壇震驚的興奮劑醜聞卻都出自於自行車比賽項目。

歐洲各國大都有一個主要通過國家立法和公共控製的反興奮劑係統,逐步形成反興奮劑的國際合作階段。

為有效地製止運動員使用興奮劑,除靠嚴格的科學檢測、法律製裁外,還必須重視宣傳教育形成內在的道德和行為約束機製。

356.國際奧委會最早提出禁用藥物名單是哪年?

答:在過去的30多年裏,國際奧委會與少數運動員濫用違禁藥物的惡劣品習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國際奧委會於1967年正式提出禁用藥物名單。1968年初,在法國格勒諾布市舉行的第10屆冬季奧運會上,開幕前,由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正式宣布了冬季奧運會興奮劑禁用藥物名單。當時禁用藥物分5類,總共才8種。隨著國際體壇興奮劑的泛濫,國際奧委會規定的禁用藥物種類亦日趨增多,由最初的8種,增加到26種、50種、69種、127種,共分七大類,包括精神刺激藥、鎮痛藥、類固醇、卜阻滯劑、利尿劑、多肽激素及血液興奮劑。

357.足球場上是興奮劑事件的淨地嗎?

答:現代體育競賽愈來愈激烈,興奮劑事件亦層出不窮,服用違禁藥品更是屢禁不止,但相對而言,足球場上的興奮劑事件還是比較少的。可近年來,事實已說明足球場亦並非淨地,興奮劑事件已在綠茵場上投下了陰影。

1994年美國世界杯賽場上所暴露出來的最大醜聞,人們也許還記憶猶新。當時天皇巨星馬拉多納被查出服用違禁藥物麻黃堿,從而被禁止參加足球競賽,曾轟動一時。

其實早在20年前,即1974年世界杯足球賽上就曾首次發現興奮劑事件。4年後的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賽,又有1位球員被檢測出服用了興奮劑。

358.國際奧委會反興奮劑室言何時通過?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國際奧委會反興奮劑宣言亦稱為《洛桑宣言》,於1999年2月2~4日在瑞士洛桑召開的“世界反興奮劑大會”通過。

宣言的主要內容有:

有關興奮劑的教育、預防和運動員權益的維護:奧林匹克公約的約束要從運動員推廣到教練員及其他官員。堅持“在體育競技中遵守誠實、道德和公平的競爭”。在反興奮劑活動中,加強教育和預防行動,保證徹底的透明度。

奧林匹克運動反興奮劑法規:適用於所有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還有身邊的工作或醫務人員。

製裁:任何運動員在賽場內外初次發現服用興奮劑將處以至少2年的暫停比賽製裁。有關教練或官員將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國際反興奮劑機構:應在2000年悉尼舉行的第27屆奧運會上成立一個獨立的反興奮劑國際機構。

國際奧委會、國際體育聯合會、各國奧委會及體育仲裁法庭的責任:各相關組織各負其責,遇到無法解決的矛盾,最後移交仲裁法庭作權威處理。

奧林匹克運動與社會權威機構的合作:共同維護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