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部分 現代奧運會與科技(一)(2 / 3)

在訓練全過程中,是否廣泛地運用了現代科技的成果,進行了多學科的綜合利用。

在訓練中是否用先進的思想作指導,采用先進的運動技術、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以及有效的恢複措施。

訓練全過程中的依據是否符合體育科學和運動訓練學的基本原理。是否對運動訓練實行了嚴格的質量管理。

教練員是否具備了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指導科學化訓練的能力。

運動員是否積極配合教練員進行科學化訓練,是否有相應的科研機構或輔助訓練的科研人員參與訓練過程。

對訓練的全過程是否用科學化、定量化的方法和指標實行最佳控製,對運動員是否實行嚴格規範的科學跟蹤監測。訓練的效果是否卓有成效。

能夠做到以上6個方麵,就可以說基本上實行了訓練的科學化。

307.什麼是高原訓練法?

答:高原訓練運動負荷的特點是:運動員機體要承受高原缺氧、運動缺氧的雙重缺氧。從生理功能反應看,在亞極量運動條件下血乳酸值差不多比平原高出1倍,從這個意義上可認為,高原訓練是一種耐受高乳酸的訓練;從運動負荷看,比在平原更容易把身體承擔的負荷推向極限的邊緣。由此可見,高原訓練是在―種特殊條件下的強化訓練。

308.高原訓練必須把握好的因素有哪些?

答:要使高原訓練達到一定的成效,必須把握好下列8個因素。即訓練地點的高度、訓練的時間、強度、比賽的時間間隔、效果的持續時間、高原訓練的負荷結構、如何提高再次高原訓練的效果以及輔助訓練。

309.高原訓練中常用的功能測試指標有哪些?

答:原則上,對平原訓練中有用的指標,在高原訓練中都可以應用。但是,高原基地一般都遠離城市,在儀器設備條件上受到限製,所以在高原現場使用時要考慮到實效和攜帶方便,當然有少數指標(超聲心動圖)也可安排在高原訓練前後在平原測試以進行比較。

目前認為在高原訓練中比較實用的指標為:心率(安靜及運動時)、體重、尿蛋白、尿潛血、血紅蛋白、血乳酸、血尿素氮、血睾酮、皮質醇、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

310.哪些項目可以開展高原訓練?

答:目前在我國已采用高原訓練的項目暫作如下分類:

周期性項目:中長跑、競走、遊泳、自行車、劃船、皮艇、劃艇、滑冰、滑雪等。

球類項目:足球、曲棍球、壘球、軟式網球等。

格鬥性項目:柔道、摔政、武術。

瞄靶項目:射箭。

綜合項目:冬季兩項。

此外,在國外已經進行,我國尚未開展的項目有:拳擊、水球、手球、橄欖球、花樣遊泳、投擲、跑、跨欄、跆拳道等,對於這些項目,在有條件時,隻宜擇點試行。

311.為什麼海拔高度會給運動成傳播來影響?

答:首次注意到這點還是在1955年。當時,泛美運動會正在海拔2240米的墨西哥城舉行。400米、三級跳遠的世界紀錄雙雙被打破;短跑、跳遠成績也大幅度提高。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所有的長距離跑的成績卻非常糟糕。

人們經過研究發現,這是由高原地區的空氣條件造成的。像墨西哥城那樣的海拔高度,空氣要比海平麵地區稀薄23呢,其結果,空氣阻力減小,當然對短跑運動員和跳遠運動員有利。而另一方麵,空氣中氧含量降低,當然又會給長距離(1500米以上)項目的運動員造成不利。在這種條件下,生長在高原地區的長距離跑運動員由於適應環境,成績自然會比來自平原地區的對手更好些。這一點,已被1968年同樣在墨西哥城舉行的奧運會所證實。在這屆奧運會的長跑項目中,來自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墨西哥的運動員們大顯神威,幾乎囊括了所有這些項目的獎牌。同是在這次奧運會上,較小的空氣阻力給短跑、跳遠等項目大幅度提高成績創造了條件。

312.“三論”是如何在專項訓練中應用的?

答:我們把係統論、控製論和信息論統稱為“三論”,我國科技人員將“三論”引入賽前訓練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奧運會金牌獲得者王軍霣的訓練就是一例。科技人員將王軍霞奧運會賽前訓練體係分為科研、訓練和管理3個子係統,三者協同運行。重點對訓練的大中小3個周期進行控製,以實現從現實狀態向目標狀態的遷移。依據生物學指標,如鐵蛋白、血紅蛋白等,對其下一次訓練安排,實現“極限”訓練,並在恢複基礎上進行下一次訓練。通過這種安排,使訓練節奏分明,專項能力恢複很快。王軍霞於1996年5月創當年5000米和10000米兩項世界最好成績。當年的奧運會上王軍霞是惟一身兼兩項的長跑選手,並且都取得了好成績。這也是通過賽前模擬試驗證明身兼兩項是可行的。科學對運動訓練實踐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並為我國在這一優勢項目上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313.怎樣合理地控製?

答:一般女子14~15歲後,男子17~18歲後體開始迅速增加。對於需要長期控製體重的項目的運動員來說,合理的控製體重方法目前看來應包括運動和營養兩方麵的措施。

首先應了解運動員的體脂水平。低於此水平會影響人的正常生理活動。應經常監測運動員的體脂含量水平。

控製體重主要是控製體脂百分比處於較低的水平,同時使體重處於適當的水平。

低脂肪、低熱量膳食和每天不低於1小時的胃強度左右的有氧運動(跑步最佳)是控製體脂含量的最好方法。

控製膳食中碳水化物的攝人量依項目不同而異,對於體操、短跑、跳躍類項目,碳水化物的攝人量要適當低一些;中長跑、自行車等項目,由於訓練量大,運動時間長,糖原消耗量大,碳水化物的攝入量應不低於總能量攝入量的70%。

控製膳食應強調多樣化的平衡食,蛋白質含量高,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合理搭配,多吃青綠蔬菜,同時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加餐以奶製品為主,以預防韓營養不足。

停訓和減量訓練期應嚴格控製熱能攝人量,以防止體脂快速升高,保持體脂百分比穩定,避免在賽前增加大量的肉類和含油量高的食物。

免去零食,不吃或少吃含脂肪或精致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物、巧克力、冰淇淋、花生等避免過食和暴飲暴食。

青少年運動員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在體重有一定增加而體脂無明顯增加、體重和體脂均在正常範圍、運動員能夠正常訓練的情況下,不必控製體重。

314.什麼叫“超置恢複”?

答:20世紀初,生理學家維蓋爾特首先發現了超量恢複的規律。運動時被消耗的能源物質,在運動後的休息期不但恢複到原來水平,而且在一段時間內甚至超出原來水平,即“超量恢複”。50年代初期,前蘇聯學者雅姆波列斯卡證實了運動時被消耗的肌糖原在運動後的休息期可以出現超釐恢複。如果每次運動訓練都在超量恢複階段進行,則可提高髒器功能,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如果運動時被消耗的能源物質尚未恢複就又作訓練,則身體功能就會逐漸下降。

315.為什麼要進行“心理訓練”?

答:一個運動員要想奪取冠軍,拿到金牌,必須具備3個條件:一是優秀的運動技能;二是特殊的身體素質;三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即是說,要達到並發揮高度的運動效能,必須在功能(生理)、技能和行為(心理)三方麵進行嚴格的訓練。心理訓練屬於運動心理學範疇,在世界上仍是新興學科。凡是競技體育比較發達的國家,比如前民主德國、前蘇聯、美國、加拿大等國的運動心理學一般比較先進。在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學、運動營養學等配合下,運動心理學促使運動員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而取得最佳的成績。體育在當代正在被賦予更豐富的內容,競技體育的比賽愈來愈激烈,這些都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提出了更高要求。

316.為什麼運動場上也會有“間諜戰”?

答:在運動場上,各國為探聽對方或別國選手虛實,常常展開“間諜戰”“情報戰”。他們表麵上打著“友誼第一”的招牌,實際上在搜集對方的體育情報。

袖珍攝像機出現以後,各國體育競賽的戰術情報搜集更熾熱化了。一場關鍵性的國際比賽,雙方各自出動多人,從頭到尾把賽程全部錄人鏡頭,然後對對方每一個運動員的動作和對方的戰術作細致分析,訂出製勝之道。一場重大國際比賽是否取勝,往往取決於事前對對方情報的搜集是否完備以及分析是否細致、正確。

墨西哥奧運會的女排決賽,在日本和前蘇聯之間進行。日本教練山田重雄了精心的安排。在比賽前,傳說對方的兩名主力負傷較重,不能參賽。山田重雄信以為真,可是,在金牌爭奪戰中,這兩名主力突然出場而且非常健康。這使日本人措手不及,被打敗了。事後了解到,對手用的是裝病戰術。日本人搞到的是假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