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4孩子,完美生活中跳動的音符
李開複曾是攻堅挫銳的科研天才,後來成為成功的職業經理人,也是大學生的“思想教父”,還是一個成功的父親。看上去智慧而理性的李開複,其實是一個很會享受家庭溫馨的人,他從小備受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疼愛,後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溫馨的家庭成為他專注於事業的堅強後盾。
在他溫暖的家庭中,一直有兩個跳動著的音符,兩個女兒,聰明可愛。他一直為把她們培養成智慧講理的人而努力。他在給學生寫了四封信之後,給家長也寫了一封信,其中闡釋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HTK]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孩子的一個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隻做聽話的孩子,我要她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隻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矩。孩子的成長需要啟發,也需要管教。孩子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自省。
我對“規矩”的定律有四個:(1)定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2)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講好的懲罰;(4)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
另外,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的機會,但是多用正麵的例子,少用負麵的例子。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招呼”,那你自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很嚴厲,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是不能贏得孩子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麵,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誠信教育、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培養,這些家長個人的表現直接影響孩子。所以除了用例子或故事(不要用說教)來教導孩子,還要提醒自己不要產生負麵的影響。
在人格的塑造方麵,有的家長本身就很迷茫。比如誠信、正義等,因為現實生活中堅持這些往往會吃虧,許多學生走向社會後也慢慢放棄了這些。所以,我覺得要提醒中國的家長,眼光要放長遠,中國已經走向國際的舞台,要以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的現象,不要做負麵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輸負麵的思想。
父母應多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當孩子碰到困惑時,給以建議,多引導孩子,多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願望,培養成功學習的孩子。在今天這應試的學習環境裏,我們很難對課業成績不在乎。但是,孩子在這環境裏的壓力很大,我們要盡量體諒他們。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或者有沒有天賦。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隻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使他們產生對不起父母的罪惡感。不要把成績看得太重,他隻要盡了力就好。不必要求老是考第一,隻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
盡量讓你的期望合理化。你可以要求他慢慢地做得比現在好一點,讓他慢慢進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孩子可能根本就放棄了。
盡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成對孩子的建議。當然這不是說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闖,不去履行適當的約束權,而是盡量正確引導。
盡量不要把孩子和別人比,否則會培養孩子的競爭心理,有礙於孩子以後步入社會需要的團隊合作。
孩子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像李開複一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