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豐教授之於吾輩,可謂亦師亦友亦領導。三十多年來,我們作為龔正豐教授的學生弟子,在他的帶教下、感召下或指導下工作,學習他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品質風格,感慨頗深,得益匪淺,已非寥寥數語所能表達。他忠於學術,勤於臨床,求於精誠。值得一提的是,《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除了專業層麵的經驗學識之外,其閃爍的人文思想,理性火花,特別是“功夫在詩外”的那些看病藝術與技巧,在當今更具有臨床實用性。如《從醫感悟雜談數則》,充滿人性,蘊含哲理,發人深省,它也是消除醫患糾紛的一把鑰匙。識病,識人,還要識理,做到知行合一,醫患糾紛也許就難以成為解不開的死結。我們還特別欣賞龔正豐教授的座右銘:“看病就是看良心,行醫就是行良心”、“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這既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哲理,也是本書所要倡導的價值取向。龔正豐教授的個人經曆、人生軌跡,以及漫漫從醫之路,也是社會大時代大變革的一個縮影。顯然,在這部書裏,我們還可以讀到骨傷專業之外抑或比專業本身更重要的學識德養和人文情懷,這更是本書的思想和魅力所在。因為對臨床醫生而言,最難的問題也許永遠不是專業技術,相信讀者對此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經驗體會,並加以認同肯定。

夏秋時節,陽光普照。蘇城盡顯四麵荷花三麵湖,一城園林半城河的美景。

掩卷動容遐思《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眺望蘇州市中醫醫院百草園中的池塘綠,朱熹《觀書有感》油然而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龔正豐教授用心血汗水撰就的一篇篇學術論文、一張張經驗要方、一類類正骨手法,亦即我們蘇州市中醫醫院百草園中,抑或我們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叢叢纖纖花草,燦爛奪目。我們深信,是書的問世發行,也一定會成為海內外骨傷科同道交流學術、增進友誼的橋梁紐帶。

奉命為龔正豐教授的新著作跋,真有點誠惶誠恐,忐忑不安。力不從心,拉雜寫來,也引發了一些題外話,成為蛇足,不值得內行一顧。

聊表敬意,謹此為跋。

葛惠男 薑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