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
今捧讀《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書稿清樣,先睹為快,十分欣慰。
瀏覽目錄,開卷有益。全書辟有龔正豐教授的學術思想篇、骨折脫位篇、筋傷痹證篇、臨床方藥篇和養生導引篇,其涵蓋了“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的中醫骨傷診療原則的精粹。這些精粹也與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的底蘊一脈相承。
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的底蘊,源自於20世紀40年代就名揚江浙滬的葛雲彬老先生,他擅長運用中醫正骨手法治療骨折脫位,運用中藥內服外敷治療跌打損傷,每每讓病家破涕為笑。2001年,在紀念《中華骨科雜誌》創刊20周年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邱貴興教授曾撰文《新世紀、新起點、新要求》指出:“我們要特別緬懷那些為骨科事業發展壯大及為骨科人才培養做出突出貢獻的已故的著名骨科專家孟繼懋、方先之、陳景雲、杜自明、葛雲彬、吳之康教授等。”作為蘇州吳門中醫骨傷科的葛雲彬能名列前五,與12位赫赫有名的西醫骨科泰鬥並駕齊驅,這是蘇州中醫骨傷科人值得驕傲的財富、底氣與精神。
葛雲彬1956年響應黨中央號召,從蘇州奉調進京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數十年來,蘇州中醫骨傷科人在傳承葛氏傷科的基礎上,帶著吳醫的底蘊,執著葛氏的特色,踏著時代的節奏,經過幾代人、半個多世紀的共同努力奮鬥,又湧現出3名江蘇省名中醫,他們是顧大鈞、陳益群和龔正豐教授。其中,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的龔正豐教授在跨世紀與新世紀交替時期的重要關頭,執掌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達12年之久,其身先士卒,嘔心瀝血,為使之成為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出了非凡的貢獻。
作為葛氏傷科的傳人之一,龔正豐教授承前啟後,學貫中西,博采眾長,厚積薄發,他站在學科發展的曆史高度,全麵繼承葛氏傷科,其研究領域之廣,學術造詣之深,臨床經驗之豐,品德風範之高,人所共仰,有口皆碑。學術上的卓越聲望,讓他獲得了廣泛尊敬,引來桂冠無數,光環不盡。他鍥而不舍數十年,專心致誌於臨床診療,堅持不斷研究,帶教學生弟子,總結經驗體會,先後著書撰文,主編了《老年疾病手法治療學》、《吳門馬氏喉科薈萃》等醫學專著。如今又馬不停蹄地帶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龔正豐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向更新的領域進軍,顯示出工作室團隊的學術強勁。
春華秋實,水到渠成。今龔正豐教授新著的問世,是他數十年來臨診經驗與治病心得的薈萃,涉獵病種廣,治療疑難多,內容從學術思想,診療決策,防治未病,醫患交流,到手法正骨,夾板固定,藥物內服,養生導引,深入淺出,一應俱全。
既有中西理論,又有臨證實錄;既有研究前沿,又有學科交叉。細讀書稿,品閱章回,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深悉全書條分縷析,旁征博引,縱橫對比,引人入勝。方寸天地,字裏行間,圖文並茂,無不折射出龔正豐教授那精湛的正骨手法,深厚的內科功底,獨特的治心調神,寬廣的學術視野,豐富的人文情懷。眾所周知,橫覽豎看一部中醫藥學發展史,各家各門對於經典教化,醫術精誠,道德修養之重視並推崇,真是薪火相傳,典籍迭陳,汗牛充棟。而《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則是一部非常實用的骨傷科臨證經驗集,很多地方得用手動真格。如他根據葛氏傷科“原路往返”的理論,創新性提出了“逆損傷機製”複位的觀點,並以此用獨特的正骨手法整複嚴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翻轉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脫位和踝關節骨折伴脫位等,每每能達到解剖對位或近解剖對位,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功能恢複快。在如今,這些病種幾乎全線拱手讓位於手術治療的全國中醫骨傷科界內,他仍能獨樹一幟,守望精神,弘揚特色,實在難能可貴,可敬可佩。因為他深知,運用正骨手法治療骨折是我們中醫骨傷科不能失傳丟棄的看家本領。不可否認,時下傳統醫學的優勢和特色正在逐漸褪色,流派也日漸凋零,甚至沉沒於時尚現代的興浪中。然而,龔正豐教授逆水行舟用力撐,其長期精心研製總結並在臨床屢用屢獲良效的四張經驗方藥,常能通過氣血同治、攻補兼施、溫涼並用達到治病奇效,頗有特色,各顯神通。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枳殼甘草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骨密葆方、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芪藤湯和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通絡解毒湯,有的已被收入於《國家級名醫秘驗方》。龔正豐教授的這些臨床經驗與學術見解,也從側麵反映了我國中醫骨傷科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相關進展,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和實踐檢驗的,因而在中醫學術界具有典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