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羅真人,即唐代才子羅隱。傳說羅隱曾為唐憲宗整理龍發,使憲宗非常高興,便給他賞賜,羅隱婉拒而去。第二次去皇宮時,皇帝讓他傳授技藝,羅隱隻挑中了一個叫陳七子的人,收他為徒。 理發業有部行業經典《淨發須知》,其中有多首詠理發工具的詩,如刀詩:“一柄寶刀刃如霜,仙人分付與本行。借問造時是寶鐵,巧匠鍛煉使純鋼。”此外還有鑷釵詩、手巾詩等等。 (十二)挑水業 古時候沒有自來水,用水都要到井裏、河裏去挑。挑水業也稱為配水業、水屋子、井窩子,就是指供應河水、井水的水鋪。舊時城市水鋪賣水給居民,每個水鋪掌櫃都有數口水井,並有若幹名水夫為水井附近的幾條街道送水,這幾條街道稱為“水道”,和腳夫等一樣,水鋪業也劃分地盤,不許越界經營。 北京挑水業供奉井泉龍王,井旁多建有龍王廟,水屋或井旁的小屋中也設有龍王的牌位。 (十三)糞業 人畜糞便是天然肥料,糞業就是一個處理人畜糞便的行業,又稱肥行。舊時北京的住戶多自備廁所,糞便由糞夫來清除。他們將糞便推到城外的糞廠去賣,糞廠再將糞便晾曬成糞幹,作為肥料賣給農戶。 糞業供奉“三財”,即三位財神,中為關公、左為趙公明、右為增福財神。有這“三財”庇護,糞業被稱為“化腐朽為神奇”的行業,是一個生財的行當。 (十四)救火會 古代民間有救火會、水龍局等救火的公益組織,有一些專職或半專職的人員,如專門負責瞭望、打鍾報警的,有通知聯係的等等。 專業的消防隊起源於宋朝。宋仁宗登基後,根據當時火災頻發,破壞嚴重的現象,製定了嚴密的消防措施,從京師的廂軍中挑兵選馬,經過嚴格訓練,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設備齊全、分工精細的專業消防隊伍,名為軍巡捕。當時的汴京城中,每三百步左右就有一所設在高處的“軍巡捕屋”,每所日夜輪流設五名士兵值班,在樓上觀望,樓下住著專門滅火的軍士,還存放大量救火器械。值班士兵一旦發現火患,便迅速報於樓下軍士,他們便帶著消防器械到失火地點撲救。軍巡鋪不僅觀火、滅火,還防火,他們每夜都有人出巡,走街串巷督促居民按時熄燈等。 (十五)醫藥行 醫藥行包括醫生、藥鋪、藥農、藥商販等。 懂藥者多知醫,醫者必善用藥,醫和藥自古相融,用來解除人們病痛之苦。中國古代醫藥業“名人”輩出,被稱為名醫的成百上千,就是那些經常在各地廟宇中被作為醫藥之神供奉的就有四十五位,如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葛洪、李時珍等,他們中有的醫術高明,有的更善於製藥,多數都有“妙手回春”“藥到病除”的美譽。他們中有的還留下了傳世名著,供後人學習參考,如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被奉為藥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又如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著有藥學名著《本草綱目》等等。 (十六)接生婆 接生婆又叫收生婆,遇有女子生產,她們便受雇前去收生。接生婆的門前都掛著一塊招牌,上麵寫著“祖傳某奶奶收生在此。”(其中的某一般用接生婆的姓代替。) 民間的接生婆除接生外,在嬰兒出生後三天,都要由其對嬰兒進行洗三儀式。這一天,嬰兒家中對接生婆酒食款待,然後由本家在桌上供上神祇、並床公、床母之像,供品為五盤點心,則正式進行洗三儀式。洗完後,將小兒的臍帶盤在肚上,敷上燒過的明礬末,用棉花捆好,然後看小兒的臍帶幾天落下,以預卜其將來。 明朝時還有一個職業叫做穩婆,主要為宮廷服務。她們有三個職責,一是與接生婆相通;第二是對宮廷選女進行檢查,即對入選宮女進行裸體檢查;第三個則是對入宮的奶婆進行檢查,看其是否有疾病,並按乳汁厚薄製定級別來喂養皇子或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