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視職業道德修養,形成穩定的職業情感,成為“職業型”輔導員。高校輔導員工作任務重、社會責任大、職業要求高。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輔導員在價值取向上發生偏轉,在職業投向上出現偏差,不熱心輔導員工作,對工作應付了事,對學生簡單粗暴,嚴重影響了輔導員的形象,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一方麵必須加強對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培育輔導員愛崗敬業、忠於職守、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奉獻社會的高尚精神和職業人格,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奉獻與回報、紀律與自由等方麵的關係,樹立對國家負責、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敬業精神,在服務中體現人生追求,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創造中體驗人生樂趣;另一方麵,高等學校要克服“穩定時輔導員可有可無,緊急時輔導員是消防隊”的錯誤思想,把輔導員隊伍建設放到與教師隊伍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製定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的長遠規劃,在職稱晉升、職務升遷、工資待遇、表彰獎勵、培養提高等方麵製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提升其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輔導員整體工作績效的提升和專業化職業化程度的提高”。真正把輔導員職業規劃成值得一生去從事的事業,值得一生去研究的專業,值得一生去奮鬥的職業。
4.提高業務能力,強化科學文化和業務素質,成為“專家型”輔導員。這是新的曆史條件對高校輔導員的現實要求,也是高校輔導員開展專業化、專家化業務指導的需要。一是要建立高校輔導員的學習培訓機製。推行輔導員準入製度和資格認證製度,製定各種措施,積極創造條件,為輔導員提供各種學習、進修等繼續教育的機會,切實提高輔導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二是要建立高校輔導員的課題研究機製。引導輔導員對學生工作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課題研究,規範研究行為,形成研究習慣,在課題研究中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三是建立高校輔導員的業內發展機製。規範輔導員的學曆要求、職稱晉升、考核獎勵、職務晉升等的程序,把輔導員的業內發展放到與教學、科研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規劃,讓輔導員覺得從事這項工作有目標、有奔頭、有幹勁、有希望,沿著這樣的方向奮鬥下去,一樣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
參考文獻
[1]邵龍寶.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2-25.
[2]陳仲庚.人格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50-51.
[3]江高翔.高校政治輔導員人格魅力的構建[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2):97-101.
[4]杜言敏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求職方略[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37-40.
[5]江莉娜.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原因及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02):91-93.
[6]孫曉麗,李春風.高校輔導員工作定位與工作模式探析[J].黨史博采,2007(03):32-36.
[7]陳道華.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02):28-29.
[8]顏農秋.輔導員隊伍心理輔導職業化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0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