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獨斷的企業將會變成一個“流星”企業。因為管理者如果將所有者、決策者等職能集於一身,就難以發揮企業團體的智能和動力,所有的決策都隻體現一個人的智能。這樣的管理者就有了最高的決策失誤機會。
曇花一現的中國企業巨人集團的管理者史玉柱,在總結其失敗教訓時說過,決策權過度集中在少數高層決策人手裏,尤其是一個人手裏,負麵效果十分突出。特別是這個決策人兼具所有權和經營權,而其他人很難幹預其決策,危險更大。
在西方一些優秀的大型企業中,就十分注重企業決策過程中的員工參與問題。這都是為了實現信息的最大化流通,讓管理者的決策更科學、更實際。每當遇到急需解決的問題,管理者就需要從廣泛的企業內部的溝通中獲取大量的信息,然後進行決策,或建議有關人員做出決策,以迅速解決問題。員工的參與為各個部門和人員進行決策提供了信息,增強了管理者的判斷能力。
員工參與決策不但體現了民主,而且會激起員工極大的責任感和主觀能動性,同時還有利於決策更好地執行。因為員工作為決策的執行者,從被動到主動的地位,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決策,也能夠將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運用到執行決策的過程中。
西南航空公司一貫以來全力推行員工參與的做法,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充分理解公司的戰略意圖。這樣的做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一次,一位等候登機的乘客向一位經理抱怨:“西南航空公司的班機為什麼不把座位分為不同檔次呢?像別的航空公司那樣,他們不都是那麼做的嗎?那樣我們就不用再在登機的時候排長隊了。”這位經理還沒有站起來向乘客解釋,一位普通的乘務員就已經客氣地回答了乘客的這個問題“我們公司之所以不把機艙分成不同檔次,是因為我們一貫實行的是低價政策。這樣不但省去了預訂係統,而且提高了座位利用率。這當然不僅僅對公司有利,節省下來的同樣是乘客的錢。如果公司和別的航空公司一樣采用分檔的策略,公司必須增加17架飛機才能滿足需要,要知道,每架飛機都值3500萬美元。按照我們現在的策略,每位顧客每次飛行都要節省70美元。”
這位乘務員的解釋讓乘客十分滿意,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員工之所以能夠這樣徹底地執行企業的決策,正是因為西南航空的決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管理者與他們進行了充分和有效的溝通,從而使企業的決策信息取得了最大化的流通效果。
信息流動對於一個現代化的企業來說,十分重要。信息的最大化流動才能帶動企業的飛速發展。沒有信息流動或信息流動不通暢的企業就像是一潭死水,管理者聽不到來自員工的聲音,員工隻能感受到冷冰冰的命令,這樣的企業難以創新和發展。而要達到信息最大化流動的目標,企業的管理者就要重視員工的意見,和員工更多地交流,達成企業內部的和諧關係。員工對於企業的決策有深刻的了解,並且知道管理者做出相關決策的原因,就能使企業的信息流動順暢,從而實現和諧管理。
人盡其才,各就其位
企業管理中有一個“金魚缸法則”,說的是組織是一個大金魚缸,其組織管理應是透明的,才能更好地發揮眾人對它的監督作用。“金魚缸”透視法則在溝通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讓我們借鑒一下“金魚缸”作用來透視和諧溝通的全麵內涵。
金魚缸裏的“魚”是一個比喻,對於魚,我們首先得知道它是一種什麼魚;對於溝通,我們先來看看管理溝通的簡單定義。事實上,對於溝通的定義,管理學發展史上各種學派對管理理論與溝通的關係都作過深入地分析,有過係統的論證,這裏隻要認識“魚”就行。
第一種觀點認為,所謂“管理溝通”,就是指在管理領域裏麵發生的溝通。如果溝通的行為和過程發生在管理的過程和職能範圍內,那麼就屬於這一範疇。比如,有女職員在辦公室跟上司談她剛剛上小學的孩子這件事,如果她不談這件事,毫不影響她和這一上司的關係,談了也不會增加她們之間的信任感和親密度,那麼這一溝通行為在嚴格意義上講,就不屬於管理溝通;相反,如果她這麼做能夠增加她和上司之間的合作氣氛,有利於相互了解,那麼,這其實就是一種管理溝通。即,管理溝通的過程與範圍與管理的過程與範圍基本相同或相似,這是溝通過程與範圍方麵的一致。
第二種觀點認為,所謂“管理溝通”,應該是指為了達到管理的目的或目標而進行的所有溝通行為與過程。如果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管理行為上的目標,比如純粹是為了加強個人感情交流,如職員間談戀愛,那麼,這樣的溝通就不能稱其為是管理溝通;相反,如果職員間談戀愛的目的在於加強團隊合作,以更好地完成組織或企業的目標與任務,那麼,原本被人看成了純粹私人溝通的行為和過程,同時也是管理溝通極其特殊的一部分,從這個層麵講也應該是管理溝通。這裏管理溝通的目標管理行為目的方麵的一致。
第三種觀點認為,所謂“管理溝通”,也是指用溝通交流的方式來完成管理的某種職能的一切活動?管理的許多職能要真正實施並發揮作用,不能沒有溝通這是因為組織或
企業是由眾多人員組成的,而人是有思想、感情、情緒、想法等活動能力的,而且組織的所有活動或任務都必須依賴於人的恰當活動才能完成,這就需要不同的人之間要共同完成任務,傳達思想和情感,而這一切都少不了和諧的溝通、那麼,所有為了執行管理職能而進行的溝通活動,當然就是管理溝通。這又是管理溝通的職能與目標任務職能方麵的一致。
以上幾種簡單的溝通定義,隻是從某個方麵或角度來說明管理溝通的問題,事實上,溝通可能綜合存在於多個方麵。
為了加深對管理溝通的理解,更準確地把握管理溝通的內涵本質,我們來看幾個較為完整和詳細的定義,這些定義為我們深化對管理溝通的理解提供了更多的角度。
溝通對象,主體並不限於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還同樣也存在於管理者與管理者、被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也就是說,作為組織信息的交流行為,它廣泛存在於企業或組織的所有成員當中,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和方式就是一種管理溝通。
溝通有多種多樣的具體方法和內容。企業的管理工作和職能,大部分依賴於這些溝通方法和形式的成功運用,最常見的就有語言溝通、副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等等。內容方麵,凡是管理中需要的內容和信息,如市場信息、企業決策、產品設計等等,就是溝通所要傳達的內容,溝通不僅存在於組織內部,還存在於組織外部。企業與相關企業、企業與相關供應商、企業與市場、企業與客戶、企業與社區、企業與公眾或媒體等之間也存在著大量必要的、為實現企業管理目標的溝通行為過程;如公共關係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對於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現代企業來講,企業外部溝通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管理溝通活動。
溝通還體現在其立體性和層次性上。如粗略區分,筆者就可以把管理溝通劃分為個人間溝通、團隊溝通、部門內溝通、跨部門溝通、組織溝通,以及組織與所處環境的組織係統溝通、外部溝通;這是一種按照溝通範圍大小,人數多少來劃分的管理溝通層次。如果換個角度,從企業內部所進行溝通的內容的重要性來劃分,又可以劃分出基本日常管理溝通、例外管理溝通、部門決策溝通、企業決策溝通、企業戰略管理溝通及企業文化管理溝通等等。
我們以上的溝通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另外,全麵的溝通定義還應該包括真正有信息傳遞的個人自我溝通與人機溝通。個人自我溝通是組織成員的自我管理過程。人機溝通則主要發生在知識型企業的人與電腦的溝通。當然,溝通還可能存在於人與物之間。
以上我們隻是從管理的層麵來認識溝通,我們可以著重從執行的角度來把握溝通的含義,即溝通是指組織成員之間、組織與外部公眾或客戶之間發生的,旨在完成組織目標而進行的多種多樣的形式、內容與層次的,對組織而言有意義信息的發送、接受與反饋的交流全過程,其目的在於有效地完成組織的任務,實現信息共享。
總之,溝通是人們進行信息和思想交流,以此取得彼此了解、信任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活動。同時,溝通又是保證人們在共同活動中協調一致的基礎。一切組織的存在與發展都必須以成員間的溝通為基礎,並擴大溝通的範圍。通過溝通來使組織任務規範、有序地進行,以保證管理體係的運行處於各部門之間協調互動的良性發展中。
建立規範的績效體係
溝通不是一個單純的環節,事實上它在管理執行中也是一個體係,存在於管理過程的前前後後,就如上文所說的“溝通無處不在,溝通無時不有”。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管理溝通體係中,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麵的內容:溝通計劃方案、信息發布、評估報告和管理收尾。溝通計劃決定了信息溝通的需求:誰需要什麼信息,什麼時候需要,怎樣獲得。信息發布使需要的信息及時發送給所聯係的對象(可能多個)。評估報告包括狀況報告、進度報告和評價結果,管理收尾包含信息交流過程記錄的收集、對符合要求最終規範的保證、對效果(成功或教訓)進行的分析以及這些信息的存檔(以備將來利用),當然,這是一個較完整的溝通體係,通常我們的溝通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沒有這樣正式,但都是這個體係中內容的反映。
根據溝通的功能、方式、渠道和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溝通分為不同的類型。從溝通的功能看,可以分為工具溝通和情感溝通;從溝通的方式上看,可以分為口頭溝通和書麵溝通;從溝通的渠道看,可以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從溝通的方向看,可以分為下行溝通、上行溝通和平行溝通。
此外,根據溝通是否存在著反饋,又可以把它分為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不同類型的管理係統對溝通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管理者應當根據自己所處係統的性質、規模和活動內容,采用經濟高效的溝通方式。
溝通有其基本的框架和內容,其中相當一部分溝通環節,是任何企業進行管理都必不可少的。但另有一些重要性稍弱的管理溝通內容,則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當前的實際需要加以取舍處理。以企業對外溝通中的顧客關係管理為例,當你的洗衣機賣給了你的顧客後,你理應免費送貨上門,但你現在的銷售價格是如此低,實際利潤是如此的小,以至於你根本無力負擔送貨費用。在這種情形下,你決定舍棄這種服務,從管理溝通學的角度講,也就是忍痛舍棄送貨上門以滿足顧客經濟、便利與情感需要的有益溝通,轉而隻能用幾句禮貌語言加以代替。在有限的條件下,有溝通總比沒沒有好。
事實上,管理溝通的內容具有不同的層次,由最基本的情感信息、日常操作性業務信息,一直到企業戰略信息與企業文化、目標願景,每一個層次的內容都需要相應的管理溝通。有的企業隻注意日常操作性業務信息的溝通,但卻嚴重忽視企業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的溝通;或者隻注重企業戰略的溝通,而忽視企業成員間情感的溝通等等.管理溝通內容在某個層次上的溝通內容的缺少,都會影響到企業管理溝通的內容的全麵性和完整性.進而影響企業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會產生和接受到多種多樣、紛繁複雜的管理信息。一般說來,有實力與能力的企業與管理者可以處理更多的信息,而一些小的企業或較弱的管理者則由於資源、能力有限,並非對所有有用的信息都能予以及時分析處理。因此,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力、能力情況,對企業管理溝通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處理,對傳遞的信息進行分類區分,公布明確,以以便有利於實踐中的溝通。
下麵我們對管理溝通的形式也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分類:
1、按其信息載體和溝通渠道進行分類
企業管理溝通正如一般溝通,如果按照溝通所用的信息載體和溝通渠道不同,可以將溝通分為語言管理溝通和非語言管理溝通兩類形式。
語言管理溝通形式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上,以語言文字和語言聲音為載體。語言溝通形式又可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及電子數據語言三種溝通形式。口頭語言溝通形式是人們最常用的一種溝通形式。按照它發生的不同方式,口頭語言溝通形式又可細分為演說、傾聽、正式交談、私人交談、討論、征詢、訪談、閑聊、小組會議、小組討論、傳話、大型會議、傳聞等多種具體形式。書麵語言管理溝通又可細分為正式文件、備份記錄、信件、公告、留言便條、內部期刊、規章製度、任命書等多種具體形式。
在現代社會,隨著有線、無線電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數據語言溝通成為了企業管理溝通的重要語言溝通形式。電子數據語言溝通是指將包括圖表、圖像、聲音、文字等在內的書麵語言性質的管理信息通過電子信息技術轉化為電子數據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溝通方式,它的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可以將大量信息以較低成本快速地進行遠距離傳送。按照電子數據采用的具體設施和下具、媒介不同,電子數據溝通又可細分為:電話溝通、電報溝通、影視溝通、電子數據傳輸、網絡及多媒體傳播(像網絡會議)等多種主要形式-
非語言溝通形式是指通過某些媒介而非語言文字來傳遞信息。非語言管理溝通形式主要包括體態語言溝通形式、副語言溝通形式及道具溝通三種形式、體態語言溝通形式是指通過動態的目光、表情、手勢等身體運動、姿勢、空間距離、衣著打扮等人體形式來傳遞信息的溝通形式,副語言溝通形式,是指通過非詞語的聲音,如重音、聲調、哭、笑、停頓、語速等,來傳遞信息的溝通形式:道具溝通形式,則是人們通過對物體的運用、環境布置等方式來傳遞信息的溝通形式。
2、按其參與人數和溝通覆蓋範圍進行形式分類
如果換個角度,從參與溝通的人數多少和溝通的覆蓋麵大小,又可以分為人際管理溝通、群體管理溝通、企業管理溝通、跨企業管理溝通、跨文化管理溝通等多種形式。
人際管理溝通是為達到管理的目的而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信息的傳遞、交流過程。它是群體管理溝通、企業管理溝通、跨企業管理溝通、跨文化管理溝通的基礎,群體管理溝通也可以叫做小組或者,團隊管理溝通,它是指在為數不多的有限人群內部進行的管理溝通,它是企業管理溝通內部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溝通是指發生在整個企業內部和相關外部的溝通,可分為企業內部管理溝通和企業對外管理溝通兩大部分,跨企業管理-溝通是指兩個以上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如數據共享、互聯網、供應鏈管理等等;跨文化管理溝通,則是處於兩種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或外部人員間進行的管理性質的信息溝通。
有效溝通,化解衝突
溝通是人們進行思想或情況交流,以此取得彼此了解、信任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活動,溝通又是保證人們在共同活動中和諧一致的基礎。一切組織的存在與發展都必須以成員間的溝通為基礎,隻要是兩個人以上在一起共同活動,就需要通過溝通來保證動作的和諧一致。管理就是要使溝通規範、有序地進行,以保證管理體係的運行處於各部門協調互動的良性發展中。溝通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家庭之間,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無不需要經常性的溝通、經常性的交流。溝通對組織尤為重要,沒有溝通,其組織就不會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沒有溝通,就不會有合作,沒有合作,就不會有團隊,沒有團隊,就不會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不會成功。溝通是聯絡情感的紐帶,是通向友誼的橋梁,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在企業的經營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很大的障礙,那就是人際衝突問題。人際衝突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它幾乎存在於人與人的一切關係之中。工作關係中人際衝突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對企業來說,如果企業員工之間關係緊張、互不信任、互不團結、內耗現象嚴重、缺乏溝通、各自心靈閉鎖、拉幫結派等不良人際關係,會造成企業生產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一旦企業出現困難或危難之時,員工不能同舟共濟渡過險關,最終可能會導致企業的倒閉或破產。如果企業與客戶、合作商等關係緊張,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同樣會給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
那麼如何來解決這些矛盾和衝突呢?在任何一個企業,有效溝通是解決矛盾衝突的最有效的方式,溝通是人靈活運用製度來管理企業的協調工具。溝通不暢,企業內部的各個要素就不能協調地發展。溝通不僅是管理者最應具備的技巧,也是企業最需具備的基本體製。隻有無阻力的溝通,才會形成和諧的關係,減少衝突和矛盾,這樣才會有企業無阻力的未來。
任何一個企業都有製度,但有人認為,隻要製度健全就不會在公司管理中出現任何問題。其實不然,因為製度永遠是強製性的,溝通才是人們本性的體現和需求,任何組織乃至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改變和忽視人們企求溝通的基本需要,隻有有效溝通,才能達成和諧,這不僅能提高管理績效,同時也防止了衝突的發生。
在一個缺乏交流、不善於溝通的組織中,人與人之間會出現隔膜,這對團隊的合作與合力是極具破壞性的。內部不斷出現矛盾,大家都受到情緒左右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使得別人采取自衛的態度,這樣一來,可就很難溝通了。假設公司中有個職員,提出一項建議,經理卻不假思索就認為那主意太笨了。這麼一來在職員內心就會造成無言的傷害。那職員或許會這樣想,他不能夠勝任工作或者會覺得經理不重視他。至少,以後那職員不會再直截了當地提出建議,而會猶豫不決,更糟的是會打算另謀高就。不管哪一種情形,公司和經理都損失了本來能夠貢獻才能的人才,隻因為經理說話不夠謹慎,以致造成無法溝通的情形。
組織中發生不愉快事件,是司空見慣的事,在一定程度上這和父母子女間的糾紛,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如果善於溝道,巧妙排解的活,矛盾總不至於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有員工說:“溝通就是我說的便是我所想的,怎麼想便怎麼說,如果公司同事不喜歡,也沒辦法!”從目的上講,溝通是磋商互通的意思,即隊員們必須交換和適應相互的思維模式,直到每個人都能對所討論的意見有一個共同的認識。
說簡單點,就是讓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隻有達成了共識才可以認為是有效的溝通。團隊中的成員越多樣化,就越會有差異,也就越需要隊員進行有效的溝通。
談到溝通,從根本意義上說,公司內部順暢的協調溝通是一個公司能夠順利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溝通方式的暢通、溝通內容的綜合利用都能為公司管理創造更和諧的環境,轉化為推進公司管理的資源。
企業外部的溝通,往往能夠及時地化解危機,平衡種矛盾衝突。
家樂福又出事了!2004年10月2日,《武漢晨報》一則題為“保質期內有酸味17件問題火腿腸撤櫃家樂福”的新聞見於報端。該消息迅速被新浪等強勢媒體轉載,消費者過激言論不絕於耳,家樂福被推至輿論浪尖。
為了平息事件,家樂福的管理者立即製定相關的危機處理策略,特別是把與各方的有效溝通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危機發生的第三天,家樂福的管理者與所有員工采取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與客戶、與新聞媒體、與各有關單位積極溝通,不到一周時間,事態慢慢地平息下來了。
積極有效地溝通讓他們很快地擺脫了危機。危機發生半個月後,家樂福的營業額又和以前差不多了。
近幾年,國內外著名企業接連爆發了多起社會影響重大的危機事件,如阜陽“奶粉”事件、德隆危機事件、杜邦的“特富龍”事件、默沙東“萬絡召回”事件、“台灣毒蠻牛”事件等等,各種危機事件層出不窮,成為當前媒體報道的熱點,嚴重威脅到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這些危機事件的背後,我們看到了大部分企業對危機的預警不到位、不及時,危機處理缺乏經驗,缺少訓練有素的危機管理人員。當危機發生時,一般企業的反射動作就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應對策略,而非以滿足外界期望為優先,所以才會使外界的指控和批評難以平息,企業必須要從外界角度思考,進行積極有效地溝通才能化解危機,平衡矛盾,減少衝突。
企業通過與加盟商的有效溝通,可以獲得最為準確的市場反饋,可以把握住最準確的市場動態。當一條暢順的溝通渠道建立之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反饋也就不難獲得了,同時也減少了很多潛在矛盾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