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和諧領導:管理者的和諧能力塑造(1 / 3)

統籌協調善平衡

企業的發展策略並不是基於全部資源而做出,而是根據其最具價值的核心資源製定並實施。所謂核心資源,就是商業價值最大的那一種或少數幾種資源。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其核心資源是有限的。因此,相對於企業的發展策略而言,總是存在著資源“缺口”。如何彌補這一缺口以適應企業競爭和擴張的需要,便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以企業自身已有的資源為支點,撬動其它企業資源杠杆,通過集中借入、使用、融合等手段來彌補資源缺口,實現資源持續升級,是解決企業資源狀況的重要手段。

企業在尋求合作時,就是要選擇優勢互補的合作方,以此達到企業資源的和諧。

世界上凡是美好的事物均由事物的兩個方麵互補而成。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就必須要有資源共享、資源互補的理念。互補性共享首先要認識自己“多”了些什麼,“少”了些什麼,然後去以“多”補“少”。當然在實現資源共享、互補中要把握“度”,過度必偏,適度才均衡。

優勢互補的合作方式在我國已經受到很多企業的重視。優勢企業與弱勢企業或弱勢企業之間通過優勢互補的合作方式聯合起來,就能發揮合作雙方的能動性,變弱勢為優勢,使優勢變得更強。

上海針織公司原團委書記謝宏,主動請纓去虧損企業扭虧,將三家虧損的針織廠實現“弱——弱”聯合,長短互補,以資產作紐帶,通過盤活國有企業的資產存量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使企業走出困境。

這個成功的典型,使我們看到了弱勢企業的光明前景。謝宏的這種“弱——弱”聯合的思維模式是值得稱道的。他打破了“強強聯合”、“優勢兼並弱勢”的思維定勢,闖出了新的聯合模式。

事實上,弱勢企業並非一無是處,弱勢中也蘊藏著優勢。矛盾的轉換,依據各種時機,各種條件的成熟。謝宏看到了這一點。在這三個虧損廠中,針織十九廠有人才和技術的優勢;遠東廠有著名的“月兔”品牌;大明廠有寬敞的廠房和場地,三家企業各有所長。他將三家捏成一個拳頭,組建成“月兔”集團,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三廠聯動,使企業走出了困境。

因此,我們認為:水無山依難成韻,山無水潤必荒禿。所謂合作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捆綁不成夫妻。合作的紐帶是誌同道合,合作的基礎是自由聯盟。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共同的互補需求,就會合作,否則,任何協議都不能保證合作成功。

協議的不固定性也正是其魅力所在,該聚則聚,該散則散,來去自由。

在中關村,公司間的聯盟時合時分,其分裂的速度幾乎和建立一樣快,它們或者因為新技術的出現而變得過時而遭到拋棄,或者小公司因為擔心大公司會“榨幹”其新創意而黯然分手。由於這種聯盟相當鬆散,所以不會造成內耗等諸多問題。

鬆散的結盟不像企業間的合並,即購買對方股票,組成一個新的企業。這種結盟隻要能增加收入,或者能減少成本,使合作雙方都有利就可以了。

為什麼不互相滲透,購買彼此的股份?很多優秀的企業都認為,在一個自己沒有經驗的行業內投資是浪費資本。經濟學家認為,在消費行業,與某企業聯盟經常比接管該企業節約成本。

如為擠進“冰茶”行業,魁北克麥片公司花去了17億美元的巨款來收購斯納普冰茶公司;而百事可樂公司並未出錢收購任何公司,隻是與聯合利華的分公司結成了聯盟,也取得了同樣的效果,真可謂事半功倍。

這種新的結對現象受到兩個因素的驅動:全球化和核心競爭。這兩個因素使各公司將產品銷售到更多的地方,但同時它們也需要得到外界幫助。

當有人問農夫山泉公司收入的多大比例來自與其他公司的結盟時,公司董事長鍾睒睒響亮地回答百分之百。他解釋說,企業所賺的每一塊錢都來自某種形式的經營夥伴,如灌裝廠、分銷商等等。

英國權威的(經濟學家)雜誌認為,橫掃世界市場的“三劍客”麥當勞、可口可樂和迪斯尼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拉在了一起。這隻手無所不在,觸及聯合使用商標協議、聯合開拓市場、聯合開發新項目等領域。但這隻手隨時可能消失,一切全由利潤決定。

這種靈活、鬆散的聯盟與當今世界的企業合並潮流形成鮮明的對照。最近的一次“聯姻”發生在德國戴姆勒一奔馳公司與美國克萊斯勒公司之間。這樁“婚姻”使得報道這一事件的新聞記者們不停地翻字典,以找到最恰當的字眼來形容這一並購事件。近幾年來,世界上已發生了10多起收購額在25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合並。

觀察家認為,企業規模正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企業合並正成為一種潮流。

像可口可樂、迪斯尼和麥當勞這樣的消費業巨頭之間的合作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公司經營狀況比較相似的基礎上。它們從事的行業變化速度也比較慢,形勢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變化仍是一個威脅。比如,如果麥當勞在另一快餐業巨子“漢堡王”的進逼下繼續失去市場份額,那麼情況會怎麼樣呢?答案當然是可口可樂和迪斯尼去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結盟是為了更快的發展,結盟本身不是目的。

企業並購雖然是企業實現低成本規模擴張的重要方式,但是由於企業並購麵臨諸多風險與困難,比如並購合並後的公司,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由於文化上的差異,雙方經營人員工作方式上的差別,導致經營效率的低下,加之大規模裁員等引起的摩擦,很容易使企業坐失商機。所以,鬆散的聯盟與合作也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目前,一些大型公司都十分重視企業間的聯合與合作。有人做過統計,企業收入的18%幾乎都來自各種聯盟。聯盟的形式和規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合資企業,還有連鎖公司組成的家庭企業。

企業兼並的目的歸根結底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如果兼並的時機尚不成熟,不妨采取合作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資源整合,以圖發展。資源互補性共享可以使有限的資源得到集中使用,從而達到資源分配和諧的目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適當授權分權製衡

你的競爭對手不是你的敵人,事實上,你與他們有更多的相似之處而不是差異。一個沒有偏見的企業領導人明白,企業擁有一些好的競爭對手不僅有助於定位市場和傳播行業的正麵信息,而且還能為企業增加變革的壓力,促使企業不斷進行創新。把你的競爭對手視為對手而非敵人,將會更有益。你一旦把事情定性為“他們反對我”,一旦將世界劃分為朋友和敵人,一旦對敵人的行動采取抵禦措施,那麼,對你的敵人而言,你也會成為他們的敵人,同時你也會成為自己平靜心態的敵人。

在軍事謀略中,十分強調利用對手的能量保衛自己。在自衛或者競爭的經營環境中,如果你總是處於進攻的狀態,那麼就會削弱自己的戰略地位。如果你隨機應變,後退一步,就能夠創造性地對許多不同的競爭狀況做出反應。

最近在信息高度透明的電子行業,利名公司開始大幅度降價,以此來削弱別人。大多數競爭對手十分憤怒:“他們怎麼可以這麼做?他們打算做什麼,毀了我們?破壞整個行業?”自然地,他們也開始進攻,降價更多,價格戰於是無休止地持續下去。

然而,有一個公司卻利用這場激動人心的價格戰的機會,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隻是稍微地降價,然後提供幾項增值服務,包括為顧客的銷售代表舉辦研討班,同其他公司合作進行交叉促銷,等等。當然,所有這些服務都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但怎麼也比不上單純降價所導致的成本高。

此外,等到價格戰結束之後,該公司已經擴大了市場份額,並且由於顧客認為可以從該公司的增值服務中收獲甚多,該公司因而可以適當地提高價格。總之,該公司通過利用競爭對手產生的能量而大大獲利。

如果你不保持敏捷,那麼就會像許多大公司那樣,由於自身力量是如此強大——而且公司的政策也加劇這種力量——以至於束縛了員工的創造力,從而飽受競爭之苦。

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知道如何以及何時做出屈服。遭遇強風時,樹枝的明智之舉是彎曲而不是逆風折斷。在颶風中,棕櫚樹會以任何方式向地麵彎曲,之後又迅速恢複到筆直的狀態。屈服也可以說是一種勝利。懂得如何屈服的最大好處在於,在你取得勝利的時候,你的對手不會感到被擊敗。

建立商業夥伴關係,就是在公司內部機構之間,或在公司與供貨商或顧客之間建立一種合作聯盟。雙方彼此信任,共享資源,不斷謀求共同發展。這種關係可使參與其中的各方建立並保持競爭優勢,戰勝其他同業實體。

舉例說,傳統的供貨人與客戶處於各自為政的關係中。為了鞏固其地位,如果質量沒問題,它們必須就產品、數量、價格及送貨等進行談判。服務隻是在雙方服務已經達成協議,但卻未能信守協議時才成為要考慮的問題。

在商業夥伴關係中,客戶和供貨方能夠因此獲得新的、更高層次的能力;采購部門依舊與對方的銷售代表談判。不過,雙方的生產部門有了積極的對話關係,促進雙方提高績效。在開發新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市場營銷部門允許供貨商的設計人員參與,這樣既可以縮短供貨周期,也使創新更適應雙方的能力。商業夥伴關係一直可以延伸到雙方的發貨和收貨部門。這樣不僅能按時交貨,而且可以采用對雙方都有利的送貨方式。

公司間的夥伴關係,雖然不會出現在雙方相互格鬥的領域,但卻能出現在對雙方互利的地方。在夥伴關係中,雙方的對話不局限於產品質量和價格,資源也集中共享。一切可能的共通因素都要考慮,以便克服困難、抓住改進的良機。在這種新型關係中,雙方都是贏家,突破了“一贏二輸”的傳統關係。

建立商業夥伴關係,雙方首先要有堅定不移的發展夥伴聯盟關係的決心。其次,要找出對建立聯盟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如果他們在時間和資源方麵提供足夠保證,這個過程就能向前推進。否則,就隻會原地兜圈子。

一旦雙方對此都很投入,各自公司就要準備付諸實施了。由於人們對醞釀過程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整個過程有可能遇到很大阻力。這時,就需要做很多解釋工作,確保人們正確理解指導思想。然後,關鍵人物開會,組成一支核心實施小組。其成員為關鍵人物們提供支持,並擬定實施目標。關鍵人物認可實施目標之後,核心實施小組再製定一係列實施原則,選用最適用的改進工具。再由一個工作組以這些原則為指導,從雙方需要解決的問題中選出尋求能夠共同受益的解決方法。

靈活地滿足顧客的需求,無疑是這種夥伴關係的特征之一。從概念落實到行動,說明雙方都花了時間和資源,確保這種夥伴關係能提高雙方的競爭力。

努力建立正確夥伴關係的企業了解其目標,也知道應該有什麼樣的付出。他們采用的方法再簡單不過,無非是要通過雙方的竭誠努力,爭取競爭優勢。他們先在企業內部機構間發展聯盟,進而保證實現對客戶的承諾。他們仔細分析了職能部門間容易引起衝突的地方。銷售、服務和作業務部門都以顧客滿意度為目標,協同一致。這三個職能部門的人員都去接觸顧客,因而對顧客滿意度的定義就沒有異議。他們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滿足顧客的具體要求,甚至超出顧客的期望。顧客的要求已經成為他們的工作目標,是他們保持進步的必然動力。

在創新發明、縮短周期、改進工藝流程及重組業務流程等整個過程中,他們不斷改進最終產品和服務。目標中的—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是在整個網絡係統中從整體上,包括工作流程、庫存管理、工藝技術及作業策略等多方麵獲得技術優勢。供貨商是改進過程中真正重要的一方,而不是一個總要與之“討價還價”的商販。

電子網絡可保證一流的交流水準,絕對不會出差錯。用戶入網後,即進入了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從前不讓外人知道的信息,現在也可以在這裏進行討論和評估,以便改善方方麵麵的商業關係。結成商業夥伴關係,最大的困難是起步,然後再一一實踐各項原則。我們建議,先選擇一些試點部門驗證這些原則是否可行,然後再逐日增加、逐步展開,就像玩拚板遊戲一樣。

靈活多變凡事適度

有很多企業怨買賣難做,氣恨同行太多,說到底是對競爭的懼怕和厭煩。前麵我們已經講過,恰恰是競爭,才迫使管理者圖強奮進,激起管理者創新活力,逼著管理者發展再發展。如果管理者因為對方企業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就完全杜絕和對方進行必要的合作和交流,就隻能使自己的企業成為一個孤立的存在,變得閉塞保守,失去競爭力。

南寧市化工廠擁有一條街的門麵房,對麵是一個很大的居民區,附近還有一所大學。由於工廠業務不景氣,隻好停了產,倒出了臨街的門麵房對外招租。

有一對四川夫婦先來到這裏,租房辦起了一個四川擔擔麵小吃店,生意格外地好。於是,賣麻辣燙的,賣米線的,賣泡饃的,烤羊肉串的……各種風味小吃沒多久就全聚到了這條街上,從早到晚,街上食客如流,原來不起眼的街道成了這座城市有名的小吃一條街。

對外租房的工廠管理者見生意這麼紅火,便後悔當初不應把房子租出去。於是,年未便把所有出租的門麵房都收回來,趕走了所有經營小吃的外地人,安排本廠的下崗職工,自己經營起各種小吃生意。

萬沒想到,僅僅兩個來月,本來熙熙攘攘的小吃街一下就冷清下來了。許多常來常往的食客,都不見了蹤影。各家小吃店的經營效益很差,連稅費和房租都交不起。工廠的管理者百思不得其解:同是這條街,經營的小吃項目也差不多,以前為什麼那麼旺,現在為什麼如此冷清?

於是工廠的管理者來到市裏的一家市場谘詢調查公司去請教。通過幾天的調查研究,公司的專家問工廠的領導:“如果你吃飯,是到隻有一家餐館的街上去,還是到有十幾家餐館的街上去呢?”廠長說:“那當然是哪裏餐館多,就會到哪吃飯。”專家說:“那麼現在你對那條街上的小吃生意進行壟斷經營,生意怎麼會好呢?”廠長辯解說:“我們經營的也是十幾種風味的小吃,並不是一個口味呀?”專家告訴他,由於你們是單位壟斷,沒有外來戶競爭,所以你們在經營上怎麼也不能像當初個體業主那樣,為爭奪消費者而拚命變著法地改善口味,提高服務質量。沒有了那種惟恐落後、惟恐難以生存的動力,便形成不了你追我趕,你好我更好的競爭氛圍,生意自然難以紅火起來。

一席話說得廠長幡然醒悟,回去後,立即縮減工廠經營的門麵店,發廣告重新對外招租。原來承租的人得知消息又陸續回來開店,還有一些下崗職工直接承包了幾間門麵搞經營。

競爭的激烈,使得小吃街上的各家店主臥不安席,食不甘味。為此,各家小吃爭出奇招,竭力提高質量,從而使小吃街很快又出現了爭奇鬥豔的紅火場麵。

由此看來,競爭雖然造成買賣難做,錢難賺,但卻能以強大的動力,激活一個企業的智慧,激活企業的生存能力。樂凱對柯達,肯德基對麥當勞,東芝對索尼,百事可樂對可口可樂,都是因為對手的存在,對手的擠壓,才能使他們從對手的身上尋找到靈感和衝動,在公平競爭的氛圍中,共同走上了做大、做強的發展道路。

一個新產品的開發,一個新市場的拓展,一個經營方略的出台,無不是在對手的壓力下、刺激下完成的。

反之,一個行業沒有對手,它的產品可以幾十年不變。

一汽的解放車,從50年到80年代初,由於沒有對手和競爭,三十多年前什麼樣,三十年後還是什麼樣,連一根螺絲都沒有改變。然而,當“車風汽車”這個對手出現後,一汽一下子就積壓了上萬台汽車銷不出去。競爭對手逼迫它改弦更張,開發新產品。

由此看來,沒有競爭,失去對手,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活力和前進的動力。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在競爭中做得最好呢?

競爭對手是什麼?它是讓你不得不關注的最現實、最生動的學習典範:學習其長處,使你大受其益;研究其短處,讓你少走彎路,直奔成功。

一、既然競爭對手威脅你的生存發展,你必然投入最大的精力去研究對手的長處,並創造性地學習運用,求得與對手的抗衡力和超常的發展力。

著名的彩卷生產企業樂凱集團,原本是一家專門生產電影膠片的工廠,後來又開發民用膠片。然而一進入彩卷市場,就碰上了世界彩卷的兩大高手——柯達和富士的圍追堵截。

幾年過去了,柯達吃掉了國內8家感光材料生產企業中的6家,另一家在蘇州被富士攬入懷抱。如今,國內隻有樂凱一家孤獨地與兩大強敵廝殺在血腥的戰場上。其實,早在1995年,柯達公司就有意收購樂凱,遭到拒絕後,柯達發誓“要在5年內打垮樂凱”。然而5年過去了,令人欣慰的是,樂凱不但沒有垮,其市場份額還始終保持在20%左右,與富士一起在第二、第三位之間波動。

二、既然你要戰勝威脅你的對手,你必然會不遺餘力地研究其短處,充分挖掘發揚自己的長處。

十幾年前,國內家化市場由本土的十大品牌占據著80%的份額。然而,隨著國外合資、獨資家化企業的進入,家化市場上演出了一幕幕市場爭奪戰。一些著名的本土品牌紛紛落馬,如今家化市場的三分之二已為外資企業所有。在碩果僅存的兩三個本土品牌中,能夠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可以跟外資品牌一決高下的,也就隻有廣西柳州的兩麵針了。

那麼,兩麵針是如何與寶潔、聯合利華等國際洗化巨頭鬥法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呢?其中重要一點,就是發現強敵再強,也會有不足的地方,也會有軟肋。抓住其弱點,大揚自己長處,便可與強敵一搏。

通過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比較分析,兩麵針終於找到了克敵製勝的法寶,即國外家化企業雖然工藝先進,但其產品大都是純化工製品,基本沒有我國中草藥和中醫科技的優勢。而後者又和當前人們追求環保、純天然、保健的需求趨勢極為一致。說起搞“中草藥”,中國有幾千年的經驗積累,外國人怎麼能比得了?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兩麵針公司所在地的廣西,是著名的兩廣丘陵,四周群山環抱,大瑤山、九萬大山、十萬大山……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更是戰勝國外對手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在把中草藥精華運用到口腔用品、洗滌用品的研究方麵,兩麵針是有一定基礎的,這自然就領先了外商一大步。接著,他們又在產品的係列化,包裝的現代化上向外資品牌學習,陸續開發出了粒子牙膏、護理牙膏、潔白兩麵針、純白兩麵針、彩條全能、兒童專用……在品種特色、內在質量、包裝裝飾等方麵全麵向外資品牌挑戰,吸引了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奪回了失去的市場,保住了應有的市場占有率。

兩麵針既找到了對手的“軟肋”,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又從對手處竭力吸吮先進的東西,為我所用。真可說是把對手這個老師的正反經驗吸幹吸淨,焉有不勝之理?

感謝對手,更應該懂得善待對手。真正的勝利源於艱苦卓絕的努力,而決不是陰謀詭計。有的企業麵對競爭,不是用其它企業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而是以“我不行,讓你比我還不行”為目標,即使自己原地不動,也不願意讓對手前進半步,打棍子、使絆子、捅刀子、抓辮子,在旁門左道上傾其所有,極盡玩花招、耍陰謀之能事,不是用“金粉”把人窒息死,就是用“冷風”把人冷落死,結果害人害己,敗壞事業。

對於企業間的競爭來說也一樣,如果企業間的競爭變成了靠打擊對手來提高自身,就隻能使整個市場充斥毫無競爭力的企業,而不是使企業變得強大,取得發展。管理者一定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惡性競爭方式,樹立和諧的競爭觀。

一個企業不可能靠打壓其他企業來提高自己,隻有企業自身的發展才是市場競爭中製勝的力量。否則,即使競爭對手被拖垮,企業也不會取得發展。有一些企業靠不正當的手段參與市場競爭,如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等,不但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而且使得被仿冒的企業的社會形象受損。這樣的企業,即使僥幸取得一定的短期利益,也難以在市場中長久地存活下去。

很多管理者認為自己的企業之所以生存艱難是因為其他企業的存在。其實不然,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同樣有一些企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靠的正是自身的不懈努力,從提高工作績效到企業改組,從提高生產技術到不斷開發新產品,他們想方設法提高自己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夠成為市場的寵兒。

如果管理者想要靠惡性競爭來打垮對手,不但難以實現提高自己的目的,反而會對整個社會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破壞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也難以激起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甚至會對社會的健康發展形成障礙。

企業要想參與國際競爭,就要把自己做大做強,形成真正的競爭力,而不是不斷地為其他企業的發展設置障礙,管理者隻有把精力放在應該注意的地方,才能夠為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修身養性樹榜樣

自從我國加入WTO後,國內企業麵臨來自國外企業的強大競爭壓力,對此有人驚呼“狼來了!”在“狼”來了的時代,國內企業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自亂陣腳,應努力去構建一個“與狼共舞”的和諧環境。

要構建“與狼共舞”的和諧環境,首先要有向國外企業學習的積極心態。正是因為“狼”來了,給我們提供了向國外企業學習的良好機會。在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進行著積極的探索,有著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因此,我們要從容應對“狼”,與他們共舞,與他們在競爭中和諧相處,學習和借鑒他們先進技術、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用它來改造我們,不斷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向國外企業學習,要抱著積極的心態。“心態”是一個企業健康和諧發展的基石,常抱一顆學習之心,借鑒國外企業有用的東西,為我所用,就能不斷地充實自己;常抱一顆學習之心,就能從容麵對企業危機,找到解決的方法;常抱一顆學習之心,謙遜好學,就有了合作的基礎;常抱一顆學習之心,就能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讓國內企業走出國門,與國外企業一起競爭;常抱一顆學習之心,企業的競爭力也會不斷地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