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聯絡李唐皇室。軍隊已經準備好了,可是張柬之還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發動政變的理由。張柬之找到了太子李顯,決定打出匡複李唐王室的旗號,因為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李顯欣然應允。而且李唐皇室的其他成員,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也開始行動了。因為中國自古家天下,如果李顯做不了皇帝,無論誰當了皇帝,李唐皇室的子孫必定會被視為不可不消滅的威脅。考慮到他們目前的處境,大家都凝聚到了一起。
等張柬之做完全部的準備工作,此時的武則天依然臥病在床,依然沒有歸政於兒子的跡象。張柬之決定先發製人。
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政變爆發了。按照張柬之之前製訂的作戰計劃,他們兵分四路,控製住整座皇宮,然後逼迫武則天退位,將政權交給太子李顯。
聽著外麵的吵鬧聲,正在武則天寢宮外小憩的張氏兄弟披衣而起,想一探究竟,可還沒看清迎麵走來的是何許人也,他們的腦袋已經被從外麵一擁而進的官兵給削掉了。殺死張氏兄弟之後,張柬之帶兵衝入了武則天的寢殿,逼迫武則天還位給太子,以順應天意民心。武則天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回天了,雖不是心甘情願,但還是將權力移交給了李顯。
這一過程進行得相當順利,幾乎沒有遇到阻礙。負責控製外部局麵的相王李旦及其部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控製住了中央各職能部門,殺死了張氏兄弟在政府機關的黨羽,將整個京畿地區的主權握到了自己手裏。然後各路政變的領導人彙合,一起派兵趕到張氏兄弟的豪宅,殺死了他們的幾個弟弟,並將他們的人頭割了下來,掛到了橋頭示眾。
神龍政變就這樣結束了,它導致了武則天大周政權的覆滅,宣告了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一個用鐵腕統治江山達五十多年的傳奇女性人物,終不敵一念之差所帶來的顛覆性後果,讓故事以一個悲劇性的結尾倉促地收場了。
政變之後的武則天,雖然是虎落平陽遭人欺,但是她的餘威還在,她依然享受著皇帝的待遇。李顯每隔十天就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上陽宮去看望她。她避免了一般亡國之君的命運悲劇,以八十二歲的高齡壽終正寢,以皇後的身份歸葬到唐高宗的陵寢中。
武則天的一生,從叛逆傳統開始,又以回歸傳統作為告別。
經管真諦“說”
武則天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權力分配的失範。身為領導,就擁有權力,然而確保權力安全就需要合理的權力分配。武則天一方麵讓麵首們的權力擴大,一方麵又不加強對相權的約束和管轄,最終導致相權對皇權的衝擊。武則天無力回天,權力自然旁落。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高層管理者要高度重視權力分配的重要意義。
第一,權力分配是實現有效領導的主要手段。西方管理學家比較推崇幅度管理,其思想精髓是管理者的直屬下級人員的數量應有一定限度。一般認為,這一限度不應該超過7人。隻有這樣,管理者才能集中精力解決重大工作,為權力安全和有序落實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權力分配是用權與用人合二為一的領導藝術。用權是一切管理活動的保障,用人是一切領導藝術的最高體現。用權是用人的前提,無權就不可能用人。權力分配要既用權,又用人。這就要求領導者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靈活運用,科學創新,一方麵提高效率,一方麵鞏固權力。
創業者必讀
螻蟻之穴,潰堤千裏。年老多病的武則天沒有防微杜漸,最終導致了神龍政變的爆發,於是無邊落木蕭蕭下,曾經的輝煌一去不複返。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要引以為鑒,汲取教訓,千萬不能忽略次要矛盾,高度警惕,規避風險。
在創業過程中,次要矛盾的作用不可忽視,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轉化為主要矛盾。飛龍、三株和秦池,曾經是中國企業界的三朵金花,然而最終都以經營失敗告終,就是次要矛盾轉為主要矛盾的典型案例。
企業生存的關鍵是科技創新。飛龍、三株和秦池三家企業的輝煌是依靠花大錢打廣告支撐的,是靠龐大的營銷隊伍落實的。然而,廣告和營銷僅僅是企業的麵子,科技創新才是企業的裏子。麵子裝點得再好,裏子是一片敗絮,最終也不可持久。於是,公司上市運作暴露了飛龍的弊病,一場人命官司擊倒了三株,秦池則在新聞單位揭秘秦池酒勾兌的報道中煙消雲散。
創建企業,把企業做大做強,就既要在次要矛盾上集中全力,更要在主要環節上下工夫。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強裏子,保麵子,促使企業長足發展和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