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國蝴蝶識別(2 / 3)

金裳鳳蝶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一年發生2~5代,在中國南方幾乎全年都能見到成蟲,每年3~4月及9~10月成蟲數量最多。成蟲好訪紅色、橙色係列的花。本種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是我國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我國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江西、西藏、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國外分布於印度、泰國、不丹、緬甸、越南、斯裏蘭卡、馬來西亞等。

青鳳蝶(Graphium sarpedon)

別名:樟青鳳蝶、青帶樟鳳蝶、竹鳳蝶、藍帶青鳳蝶、青帶鳳蝶。

青鳳蝶翅展70~85毫米,翅黑色或淺黑色。前翅有一列青藍色的方斑,從頂角內側開始斜向後緣中部,自前緣向後緣逐斑遞增,近前緣的一斑最小,後緣的一斑變窄。後翅前緣中部到後緣中部有3個斑,其中近前緣的一個斑白色或淡青白色;外緣區有一列新月形青藍色斑紋;外緣波狀,無尾突。後翅反麵的基部有一條紅色短線,中後區有數條紅色斑紋,其他與正麵相似。有春、夏型之分,春型稍小,翅麵青藍色斑列稍寬。

青鳳蝶幼蟲取食潺槁木薑子、小梗黃木薑子、樟樹、沉水樟、假肉桂、天竺桂、紅楠、香楠、大葉楠、山胡椒等植物。一年發生多代且世代重疊,以蛹越冬。成蟲3~10月出現,熱帶終年可見,飛翔力強,常在低海拔的潮濕與開闊地帶活動,在庭園、街道及樹林空地也常見,早上和黃昏常結隊在潮濕地及水池旁憩息;喜歡訪花吸蜜,常常看見在馬纓丹屬、醉魚草屬及七葉樹屬等植物的花上吸花蜜。

我國分布於陝西、四川、西藏、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香港,國外分布於日本、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裏蘭卡、菲律賓、澳大利亞。

銀鉤青鳳蝶(Graphium eurypylus)

銀鉤青鳳蝶翅展65~72毫米。體背麵黑色,腹麵灰白色。翅黑色或淺黑色,斑紋淡綠色;前翅中室有5枚粗細長短不一的斑紋;亞外緣區有一列小斑,亞頂角有1枚小斑;中區有一列斑,除第三枚斑外,此列斑從前緣到後緣逐斑遞增;中室下方還有1枚細斑,中間被脈紋分割。後翅前緣斑灰白色,基部分離出1枚三角形小白斑;緊接其下還有2枚長斑,走向臀角;亞外緣區有一列小斑;外緣波狀,波穀鑲白邊。翅反麵黑褐色,部分斑紋銀白色,在前翅中室及亞外緣區的斑列有銀白色邊。後翅中後區的下半部有3~4枚紅色斑紋;有的內緣尚有一條紅斑紋。

銀鉤青鳳蝶幼蟲取食牛心果、刺果番荔枝、銀鉤花、暗羅等植物。成蟲多在5~10月間發生,常見於低海拔的丘陵林地、山區林緣及路邊飛舞。

我國分布於雲南、四川、海南、廣東、廣西,國外分布於斯裏蘭卡、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澳大利亞等。

綠鳳蝶(Pathysa antiphates)

別名:五紋綠鳳蝶、玉盤鳳蝶、虎紋劍尾鳳蝶、虎紋劍尾樟鳳蝶、虎紋綠鳳蝶。

綠鳳蝶翅展70~85毫米。體黑褐色,具黃白色毛;翅淡黃白色。前翅有7條黑褐色橫帶:基部一條和外緣一條通到後緣,亞基區一條終止於cu2室,中前區、中區及中後區三條終止於中室後緣,亞外緣區一條終止於m3室。但從基部數第四條黑帶變化很大,端部常變得很窄或隻達中室的中部,有時隻在前緣處明顯,其餘部分消失。更有甚者,前翅總共隻有4條黑帶。後翅反麵基半部淡黃綠色,端半部淡黃白色;在基半部淡黃綠色區內有3條黑褐色帶直至臀角及其附近;中區有一列大小不一的斑,靠前緣1枚新月形,緊接其下的1枚大而略呈圓形;亞外緣有一列斷續的條斑;外緣波狀,隨波有黑色斑,斑外側鑲灰白邊;尾突長,黑褐色。

綠鳳蝶幼蟲取食越南酒餅葉、紫玉盤、黃蘭等植物。本種生活在熱帶潮濕叢林中,喜歡在多雨的常綠叢林訪花吸蜜,在低海拔陽光充足的林地常見,也常在潮濕的砂地上停息吸水。成蟲飛行輕快敏捷,有時飛到樹冠的高處盤旋,難以捕捉。

我國分布於江西、福建、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斯裏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旖鳳蝶(Iphiclides podalirius)

旖鳳蝶翅展70毫米。翅黃色。前翅有7條黑色橫帶,其中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七條到達後緣,第三和第五條隻到翅的中部。後翅後緣和中部各有一條黑帶,外緣黑帶鑲有5個新月斑,其中靠前緣1個為黃色,其餘4個為藍色;臀角有1枚黑色藍心的三角斑及赭黃色橫斑。前翅反麵第四條基半部嵌有黃色條紋,第六條分裂為兩條黑色條紋;後翅反麵中部黑帶的中間夾有一條橙色細線。

旖鳳蝶幼蟲取食梅樹、歐洲花楸、酸山楂、梨樹等植物。成蟲飛行輕快,但不太敏捷,且有張開翅膀在空中滑翔的習性。雄蝶夏天有吸水的習性。卵單產在寄主植物嫩芽和嫩葉的背麵,幼蟲棲息在寄主植物的葉表麵,低齡期多在陽光下活動,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葉的背麵化蛹。是我國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我國分布於新疆,國外分布於中亞細亞、歐洲中部及南部、北非。

白斑麝鳳蝶(Byasa dasarada)

白斑麝鳳蝶翅展80~90毫米。翅黑色,脈紋兩側灰白色或黃褐色。後翅外緣鈍齒狀,雌蝶近上角有3枚白色斑,中間1枚最大,另外在白斑下還有2枚新月形的紅斑和1枚白斑,尾突上有1枚略呈圓形的紅斑;雄蝶在近臀角處隻有上大下小2枚白斑,尾突上無紅斑。翅反麵雌蝶與正麵相似,雄蝶後翅斑紋比正麵明顯,在臀緣增加1枚紅色斑。

我國分布於雲南、四川、海南,國外分布於印度、不丹、尼泊爾、緬甸、越南。

中華麝鳳蝶(Byasa confusa)

中華麝鳳蝶翅展72~81毫米。翅黑色、灰黑色或灰褐色,灰黑色及灰褐色的個體脈紋都呈黑色。前翅脈紋兩側灰色或灰褐色,中室內有4條黑褐色縱紋。後翅一般都比前翅色深,脈紋不明顯;外緣波狀,有尾突,外緣區及臀角有7枚紅色或淺紅色月牙形斑。翅反麵色淡,但是紅色斑紋更明顯;有時內緣近臀角處有斑紋,但不規則。

幼蟲取食馬兜鈴、木防己、中國蘿等植物。一年2~3代,以蛹越冬。成蟲分別於4~5月、6~7月及8~9月出現,在近山平原及海拔1 800~2 300米的山區都可見活動,多取食灌木花蜜,飛翔慢,常做滑翔飛行。卵1~10粒產在寄主植物葉的背麵。初齡幼蟲大多有群集性,棲息在葉的背麵。動作遲緩,受刺激後臭角不伸出。夏季多在低窪處化蛹,越冬蛹多在高大樹木的枝下出現。

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雲南、江蘇、江西、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國外分布於日本、韓國、越南。

多姿麝鳳蝶(Byasa polyeuctes)

多姿麝鳳蝶翅展90~105毫米。翅黑色,前翅脈紋兩側灰白色;後翅外緣齒狀突出;在中室端外有一塊長方形大白斑,有的呈三角形;有時在大斑下附1~2個小斑;外緣的紅色斑形狀變化較大,但臀角處的一枚通常呈鉤狀;尾突短勺狀,具圓形紅斑一枚。翅反麵除後翅臀緣增加一枚紅斑外,其餘與正麵相似。

多姿麝鳳蝶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一年發生多代,世代重疊,在冬季較冷的地區以蛹越冬。成蟲5~9月活動,從平地到海拔2 500米的山地均有分布,但多在海拔1 000米左右的山區或半山區活動,飛行緩慢,喜歡訪花。

我國分布於河南、山西、陝西、四川、雲南、西藏、台灣,國外分布於印度、不丹、尼泊爾、泰國、越南等。

紅珠絹蝶(Parnassius bremeri)

紅珠絹蝶成蟲前翅長25~30毫米,體長15~18毫米。身體灰褐色,披有乳白色長鱗毛;頭部粉褐色;複眼黑色;翅白色,半透明,鱗粉薄;前翅中室中部及端部各有一黑斑;外緣與亞外緣線呈淡黑色寬橫帶,橫帶內、外側沿翅脈呈小齒狀,中部有3個圍著黑圈的小紅斑;後翅內緣黑色有白色鱗毛,中部有3個紅斑,外側2個較大,內方1個卻較小。

紅珠絹蝶幼蟲取食景天科植物。一年發生1代。成蟲在7月出現,一直活動到8月中旬,2 000米的草甸帶數量較多。成蟲在葉片或莖稈上產卵,以卵度過冬天,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

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新疆、寧夏、陝西、甘肅,國外分布於朝鮮、俄羅斯、歐洲中部。

斯裏蘭卡亞種

紅珠鳳蝶(Pachliopta aristolochiae)

紅珠鳳蝶翅展70~94毫米。體背黑色,顏麵、胸側、腹部末端密生紅色毛。前、後翅黑色,脈紋兩側灰白或棕褐色,有的個體前翅中、後區和亞外緣區色淡,呈黑褐或棕褐色。後翅中室外側的白斑列3~5枚,具3枚斑的呈小字排列;外緣波狀,翅緣有6~7枚粉紅色或黃褐色斑,多為彎月形。翅反麵與正麵相似,後翅斑比正麵明顯,臀緣有1枚紅斑紋。

紅珠鳳蝶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成蟲7~8月最多,喜歡在山區和平原地區飛翔,庭園有時亦出現,有群集性。成蟲飛行緩慢,在山區路旁林緣的花叢中飛舞或訪花吸蜜。是我國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我國分布於河北、河南、陝西、江西、湖南、浙江、廣西、四川、雲南、福建、海南、台灣、香港,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粉蝶科

東亞豆粉蝶(Colias poliographus)

東亞豆粉蝶雄蝶翅展44~55毫米;雌蝶翅展46~59毫米。體軀黑色。頭胸部密被灰色長茸毛,頭及前胸茸毛端部紅褐色。腹部被黃色鱗片和灰白色短毛,腹麵色較淡。觸角紅褐色,錘部色較暗,端部淡黃褐色。複眼灰黑色,下唇須黃白色,端部深紫色。足淡紫色,外側較深。翅色變化較大,一般為黃色或淡黃綠色,前翅中室端部有一黑斑,外緣為一黑色寬帶,帶中總是有一列形狀不規則的淡色斑,Cu1與Cu2脈間色斑較大,M3與Cu1脈間缺淡色斑。後翅中室端部有一橙色斑,端帶黑色模糊。

我國分布於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台灣,國外分布於日本、俄羅斯。

橙黃豆粉蝶(Colias fieldii)

橙黃豆粉蝶翅展43~58毫米,雌雄異型。本種與斑緣豆粉蝶Colias erate相似,但翅為橙紅色,前後翅外緣有黑色的寬帶,雌蝶在帶中有一列橙黃色的斑紋,雄蝶則無斑紋,但黑帶的內側邊緣較雌蝶整齊;前後翅中室端的黑斑及橙黃色點都較斑緣豆粉蝶大。緣毛粉紅色。

翅反麵顏色較淡,亞端有一列暗色斑。

橙黃豆粉蝶幼蟲以苜蓿為食。

我國分布於北京、山西、黑龍江、山東、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國外分布於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緬甸。

雲粉蝶(Pontia edusa)

雲粉蝶雄蝶翅展33~53毫米。前翅白色正麵有一個大的黑色中室端斑,頂角到Cu1脈有寬的黑帶,其上有3~4個小白斑,頂角處的白斑有一條白線連到翅外緣。

後翅正麵前緣中部有一個黑斑,從M1到Cu2的端部被黑色鱗粉。雌蝶前翅正麵基部和前緣的基部到中室端斑處都密布黑褐色鱗粉,cu2室中域有1個黑褐色斑,其餘斑紋與雄蝶相似。後翅正麵從r2中域到cu1室的亞外緣有一條褐色帶,並逐漸變淺,M1、M2、M3、Cu1脈的端部也有褐色斑。本種的春型和秋型差別較大,春型個體小,後翅反麵為深褐色;夏型的個體較大,後翅反麵黃綠色。

幼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一年2~3代,成蟲4~9月出現。

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山西、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內蒙古、新疆、江蘇、上海、四川、寧夏、甘肅、陝西、西藏;國外分布於歐洲、北非從埃塞俄比亞延伸至印度西北部、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