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的蝴蝶
蝴蝶標本作為國際貿易的商品有著悠久的曆史,其中以鳳蝶為主。據1985年IUCN出版的受威脅鳳蝶紅皮書報道,有51個國家和地區已記載鳳蝶共573種,它們大多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貿易。由於一些人大量捕殺和收集蝴蝶加工銷售,曾導致各國蝴蝶的數量銳減,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並采取一係列的蝴蝶保護措施加以遏止。
蝴蝶是寶貴的生物資源,生物學、生態學、遺傳學、生物係統學、生物地理學等理論已為我們提供了可持續性利用的依據,合理利用這一資源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若不加以利用,就是資源的浪費。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都光了,怎麼吃山?所以說保護環境,使青山常綠、溪水常流,這不僅是我們生活的根本保障,也是當今保護生物資源的一項最有效的措施。因此,保護好森林、保持生態平衡、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注重人工繁殖技術研究,才是蝴蝶資源持續利用的根本保證。
阿波羅絹蝶(Parnassius apollo)
阿波羅絹蝶體型中等,前翅長25~40毫米。觸角幹灰白色,各節間有灰黑色環形帶。前翅頂角鈍圓,翅麵白色似絹,有黑點及灰白色斑;翅上斑點的形狀、多少及顏色深淺常隨不同的分布地區而變化。後翅後角圓形,後緣呈內弧形,翅麵有明顯的鮮紅色斑。
阿波羅絹蝶幼蟲以景天科植物為食,屬亞高山種類,常棲息於750~2 000米地帶。一年僅發生1代。
我國分布於新疆,國外分布在歐洲,為最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昆蟲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阿波羅絹蝶
對一些瀕危物種更應擴大宣傳,加以保護,禁止采捕。我國先後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89年)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00年,簡稱“三有動物”)。下麵簡要介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涉及的5種蝴蝶。
金斑喙鳳蝶(Teinopalpus aureus)
金斑喙鳳蝶的雌雄蝶形態不同,雄性最顯著的特點是後翅中部有一塊金黃色大斑,該蝶也由此得名;雌蝶的後翅有5~6條尾突,其中有2條較長。其燦爛的翅麵色彩、快速敏捷的飛行方式、神秘莫測的棲息地點,令全世界的蝴蝶研究者著迷,故而有“夢幻中的蝴蝶”之稱。
金斑喙鳳蝶於1923年被命名,其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廣東連平,僅有2隻,保存在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其後的50年再也沒有發現新的標本。由於人們的狂熱追求,自20世紀80年代後發現了金斑喙鳳蝶較多的分布地,但數量仍然很少。
我國僅分布於海南、廣東、福建、廣西等少數地區,與我國鄰近的越南和老撾也有發現的記錄。
金斑喙鳳蝶先後被列入1989年中國首次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保護動物、1990年公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同時,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1994年第40次會議公布的《世界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紅皮書。由此可見金斑喙鳳蝶的珍稀,因此,金斑喙鳳蝶也是中國國蝶的首選對象。
雙尾褐鳳蝶(Bhutanitis mansfieldi)
雙尾褐鳳蝶體型中等。前翅長40毫米左右,黑褐色有光澤,有7條淡黃色細橫帶自前緣直達中脈,中間5條合並為3條達後緣。後翅狹長,黑褐色,外緣呈扇形,後緣中下部稍內陷,臀角處有深缺刻,上方有3個尾狀突,最前方一個較長,端部膨大呈棒狀,最內側1個短而呈拇指狀,可與三尾褐鳳蝶相區別;近外緣有較大的透亮紅斑,亞外緣有2個藍色眼點及4個淡黃色月形斑,翅中央有不規則的淡黃色寬線。
雙尾褐鳳蝶喜歡生活在氣溫變化不大,冬、春幹燥晴朗,夏季比較潮濕,海拔2 000米左右的鬱密林中。幼蟲寄主為生長在山澗峽穀中的馬兜鈴科植物。
雙尾褐鳳蝶分布於雲南、四川,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自20世紀30年代在雲南西部被發現後,直到1981年1月,日本北海道登山隊員才在我國貢嘎山再次發現,是世界珍奇蝶種之一。
三尾褐鳳蝶(Bhutanitis thaidina)
三尾褐鳳蝶體型中等,前翅長45毫米左右,雌蝶身體略大於雄蝶。前翅有8條自前緣至後緣的淺色橫線,將翅麵劃分為9個帶有青銅色光澤的黑色寬帶區。後翅狹長,後緣中部內陷,外緣近扇形,有3個尾狀突起,其中外側上方1個較長,端部膨大成棒狀;中室附近有黑色條紋和由刻點排列的線紋,黑色條紋的端部有1個較大紅色斑,近外緣有4個橙黃色新月形斑及3個藍色點。
三尾褐鳳蝶屬高山種類,常棲息於2 000米以上的常綠林帶,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
分布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西藏等省,為中國特有種,屬於珍稀蝴蝶之列,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其中東川亞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華虎鳳蝶(Luehdorfia chinensis)
早春3月,在我國長江南岸能看到一種體型中等、色彩豔麗、翅麵斑紋黃底黑條似虎斑的鳳蝶在翩翩起舞,這就是久負盛名的國產珍蝶——中華虎鳳蝶。由於它出現在驚蟄前後,所以也有人叫它驚蟄蝶。
中華虎鳳蝶幼蟲取食杜衡、華細辛等植物。一年發生1代,多在枝幹或樹皮上、枯枝敗葉下及石塊縫隙中,以蛹越夏、越冬。成蟲於3、4月出現,飛舞在潮濕的林間。
分布於河南、山西、陝西、湖北、江蘇、浙江等省,為中國特有種,其中華山亞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部分珍稀及習見蝶種
珍稀蝴蝶,顧名思義,就是目前自然界中極為稀少或珍貴的蝴蝶,包括稀有種和瀕危種。瀕危等級(瀕危、易危、近危、無危)的劃分,國際上有一套完整的評價標準。就我國而言,稀有種又包括特有種和共有種,後者在中國珍稀,在別國可能常見。珍稀蝴蝶通常都被國際相關機構列入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如《世界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紅皮書》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我國也先後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89年)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00年)。這些名錄中涉及的中國蝴蝶種類都屬於我國的珍稀蝴蝶。當然,還有很多沒有列入保護名錄的蝴蝶也很珍稀,隻是沒有那麼著名罷了。
習見蝴蝶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的種類,例如菜粉蝶,從南到北,隨處可見。一些種類在南方很常見,在北方卻見不到,如美鳳蝶。同樣,有的蝴蝶在北方是常見客,在南方卻蹤跡不現,如花斑蛺蝶。絲帶鳳蝶(馬兜鈴鳳蝶)在我國很常見,在俄羅斯卻因稀少而被列為保護蝴蝶。
上一節已經介紹了我國重點保護的5種蝴蝶,下麵再介紹我國部分珍稀及習見蝶種。
暖曙鳳蝶(Atrophaneura aidonea)
暖曙鳳蝶翅展86~112毫米。頭、胸、腹側麵紅色,翅黑色而脈紋兩側灰白色或灰褐色。後翅色深,較狹小,外緣波狀,無尾突,香鱗發達,白色呈心形,故又名心形曙鳳蝶。翅反麵與正麵相似。
暖曙鳳蝶幼蟲取食馬兜鈴。一年發生1~2代,成蟲4~7月出現。飛行緩慢,舞姿優美,雌蝶多在寄主植物附近飛翔徘徊。是我國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我國分布於四川、雲南、海南、廣東、廣西,國外分布於印度、泰國、緬甸、越南。
居住在我國貴州東南部的苗族先民,就有對蝴蝶的圖騰崇拜。傳說很早以前,從楓樹樹心生出一隻蝴蝶,後來蝴蝶和水泡成婚,產下十二枚蛋,由鶺宇鳥幫助孵化出薑央(人名)、龍、虎、象、蛇、水牛、雷公等十二個兄弟,從此,苗族先民就把此蝴蝶稱作媽媽,尊為始祖神。
錘尾鳳蝶(Losaria coon)
錘尾鳳蝶前翅窄長,灰褐色,邊緣色暗,翅脈、中室內及脈間有黑褐色條紋。後翅黑色,中室端部有一枚白斑,中室外方沿中室排有6枚白斑;翅端部邊緣有白色和紅色的緣斑;尾突端部圓錘形,柄細。翅反麵與正麵相似,但緣斑更清楚。
錘尾鳳蝶幼蟲取食密毛阿柏麻,在葉背取食、休息。卵單產在寄主植物葉的背麵。成蟲7~10月出現,飛行迅速,好在林緣光照較弱的地方活動。喜訪花,不吸水。是我國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我國分布於海南、廣東,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台灣美鳳蝶翅展80~90毫米,雌雄異型。雄蝶翅黑色,後翅外緣波狀,臀角有一枚弧形紅斑紋。雌性翅黑褐色,前翅脈紋兩側灰褐或棕褐色,中室基部有一枚紅色條斑;後翅端半部脈紋間有大白斑及網狀紅黃色斑紋;後翅基部有3枚紅斑,端半部有紅色網狀紋,外緣有兩端尖的橫斑紋;後翅反麵基部及內緣紅色,端大半部被白斑和網狀斑所占據,外緣鈍鋸齒狀。雌雄均無尾突。
台灣美鳳蝶幼蟲取食飛龍掌血、食茱萸、樟樹等植物。一年至少發生4代,以蛹越冬。成蟲全年出現,主要發生期在3~9月。雌蝶選擇在日照充足的寄主植物樹冠上產卵,單產。幼蟲棲息於寄主葉麵、嫩莖、小枝條上,喜好氣候涼爽的地域,故氣溫較高的地區十分罕見。幼蟲老熟後在寄主植物枝條及附近的植物上化蛹。
成蟲飛行迅速,常見在山區路旁的花叢間吸蜜,也常見雄蝶於溪旁濕地或濕壁上與它種蝶類一起吸水。是我國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分布於我國台灣。
台灣美鳳蝶
台灣美鳳蝶(Papilio(Menelaides)thaiwanus)中國野生動物生態保護國家動物博物館精品研究110玉斑美鳳蝶(Papilio(Menelaides)helenus)別名:紅緣鳳蝶、黃紋鳳蝶、小黃斑鳳蝶、玉斑鳳蝶、白紋美鳳蝶。
玉斑美鳳蝶翅展95~107毫米。體、翅黑色;前翅無斑紋。後翅有3枚彼此緊靠的白色或淡黃白色斑,近前緣一枚小,呈半圓形或彎月狀,後兩枚大小相仿;外緣波狀,波穀有橙黃色斑;亞外緣有月牙形紅斑紋,雌性比雄性明顯;臀角處及附近有2枚環形紅斑紋。翅反麵前翅中後區及亞外區有灰白色或灰黃寬帶,由下向上逐漸增寬,但顏色也逐漸變淡。後翅斑明顯,其他與正麵相似。本種與寬帶美鳳蝶(P.nephelus)相似,但本種後翅外緣新月形斑紅色,而後者為黃色。
玉斑美鳳蝶幼蟲取食芸香科的黃檗及芸香、柑橘等植物。一年發生2~3代或4~5代。成蟲常在低山林地吸食杜鵑花、海相花、百合及文殊蘭等植物的花蜜。夏天在潮濕地方吸水,有時飛越河流或高山,飛翔能力很強。
我國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國外分布於日本、韓國、印度、緬甸、斯裏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等。
巴黎翠鳳蝶(Papilio paris)
巴黎翠鳳蝶翅展100~130毫米,體、翅黑褐色或偏黑色,散布翠綠或翠藍色鱗片,前翅亞外緣有黃綠或翠綠色黃帶,順翅脈呈放射形,此帶延順至前緣即消失。後翅中部偏外方有一外邊緣不整齊的翠蘭或翠綠色斑,斑的下方有一條黃綠夾雜翠綠色的尾帶,臀角內側有紅、黃色月牙形斑。
巴黎翠鳳蝶幼蟲覓食簕鈞、柑橘等植物。成蟲喜歡在常綠林帶的高處活動,飛翔迅速,警覺性高,很少休息。
我國分布於四川、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窄斑翠鳳蝶(Papilio arcturus)
窄斑翠鳳蝶翅展95~115毫米。體、翅黑色,滿布翠綠色鱗片。前翅亞外緣有一條翠綠色帶,由後緣向前緣放射,未及前緣即消失。後翅外緣波狀,波穀鑲白邊;亞外緣區有藍斑(上部)、紅斑(中部)和綠斑(下部),從中室的上角到外緣有藍綠色斧狀斑,斧柄指達外緣;臀角有圓形暗紅斑。翅反麵前翅無綠色鱗片,亞外緣區有很寬的灰白色帶,由後緣向前緣放射,越接近前緣則色越淡、帶越寬。後翅亞外緣區彎月形紅色斑紋十分清楚,臀角處有2枚近似圓環的紅斑。
我國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江西,國外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
金裳鳳蝶(Troides aeacus)
別名:金裳翼鳳蝶、金鳥蝶、鳥鳳蝶、黃裳鳳蝶。
金裳鳳蝶翅展125~170毫米。前翅黑色,具天鵝絨般的光澤,脈紋兩側灰白色。雌雄異型。雄蝶後翅金黃色;外緣區每翅室各有一枚鈍三角形黑斑,斑的內側有黑色鱗片形成的陰影紋;外緣波狀、黑色;內緣有一條窄的黑色縱帶及很寬的褶,褶內有灰白色長毛。雌蝶體稍大,前翅中室內的4條縱紋較雄蝶明顯;後翅中室的端半部、各室的基部、亞外緣區及脈紋兩側均呈金黃色,其餘則大部分呈黑色。翅反麵與正麵相似。本種與裳鳳蝶(T.helena)很相似,但本種雄蝶後翅外緣斑內側有黑色陰影,雌蝶外緣與亞外緣黑斑不連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