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中國人做生意?

西方式的觀念很喜歡將“對人的問題”和“對事的問題”分開處理。在商場上,說穿了就是“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受到西方的影響,中國人的觀念也似乎逐漸傾向於“對事要無情”、“對人要有情”的論調。以經驗而言,兩者之間要求出一個平衡點來,確實很不容易!

中國人到底還是中國人,五千年的傳統,不是一下子就能甩得掉的!

在中國人的社會裏,“人”與“事”是不容易分開的。中國人的行事準則,其軌道一定是情、理、法,三者順序不易變動,如果把它顛倒過來,事情就很難辦,即使辦通了,也會在無形中得罪人。

在生意場合中,雙方議價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麵子”問題,而閣下居然還不肯給“麵子”時,恐怕買賣就很難做下去了。

例如——“老板,東西我很滿意,價錢也差不多了,你就給個‘麵子’少賺一點,把這筆買賣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價錢和‘麵子’是兩回事。對不起,少一毛不賣!”

這種回答,保證對方心裏會不痛快!心裏想:“幹嗎?才這麼一點錢,連這點‘麵子’都不給,又不是‘孤行獨市’的,不找你買總行吧!”

中國人一旦搬出“麵子”問題,“焦點”會立刻轉移,如果處理不當,不但買賣不成,而且仁義不在。但若換個方式說話,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您這麼講,我就沒有什麼話說了,錢賺不賺其次,但你這個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話,照您的價錢給您!”

給對方“麵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買賣;但至少他不會替你做“反宣傳”,這就是收獲。

對中國人而言,一樣買東西,我為什麼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給我“麵子”,而所謂“麵子”,包含了折扣、優惠或特別的服務,要不然,我幹嗎讓你賺錢?

話雖這麼說,也並不表示中國人對“人”與“事”一定會完全混淆不清,而是有程度上的差異。“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雖因“交情”而合作,生意則仍應保持有利潤才行。

跟中國人打交道,尤其做生意,是一種藝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難完全套公式。簡單來說,就是讓對方有“爽”的感覺。愈能讓對方痛快,就愈可能達到“買賣完成,仁義還在”的最高境界。

測驗:自我形象,一目了然

自我形象(Self—image)往往會左右個人的成功或失敗,有關這種性格特點,拿破侖的成敗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拿破侖是個複雜而又矛盾的人,他的性格與領導風格一度主宰了西方世界20餘年,他是個自我中心的專製者,也是個開明的君主。終其一生,他的做法與觀念固然引起爭議,但他自己卻始終無悔地肯定了自我。

在商場上,在企業界,自我形象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測量每個人的自我形象,專家設計了一套測驗題,由一組形容詞(包括正麵和負麵的)來描述受試者的性格、習慣與態度。測驗結果顯示,成功的人在人生中的各個階段都比較能肯定自己。另外,自我形象和個人收入、年齡及達到成功的態度都有關聯。

在測驗中,有50個形容詞,請從頭到尾讀兩次。第一次讀時,如果碰到的形容詞切合自己的個性或形象,就在“我正是”那欄的括號內畫“√”。第二次讀時,不管你在前麵一欄中畫了多少個“√”,這次是在“我正想成為”一欄畫“O”,一路讀下去,碰到自己想成為的形象特點的形容詞,就畫“O”。

當然,有些形容詞在兩欄中都會被畫上記號,那表示你目前和將來都具有那些特點;另一些形容詞則可能隻有一個記號,或一個記號都沒有。下麵的例子可以幫助你了解如何進行測驗:

(√)()有所保留

()(X)有成就

(√)(O)有道德

()()無趣

像前麵這樣做答的人,表示他覺得有所保留,但不是真想如此;他尚無成就,但希望能夠事有所成;他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將來仍將持續下去;他並不是個無趣的人,將來也不想如此。

千萬記得,打“√”和“O”要分開做,作答完畢,再按計分方式算出總分。

我正是我正想成為

()()野心勃勃

()()好辯的

()()獨斷的

()()吸引人的

()()好戰的

()()粗魯的

()()謹慎的

()()迷人的

()()聰明的

()()肯競爭的

()()肯合作的

()()有創造力的

()()好奇的

()()憤世嫉俗的

()()大膽的

()()果斷的

()()堅毅的

()()迂回的

我正是我正想成為

()()小心的

()()賣力的

()()有效率的

()()精力充沛的

()()有趣的

()()嫉妒的

()()寬大的

()()受挫的

()()慷慨的

()()誠實的

()()引人注目的

()()衝動的

()()獨立的

()()懶惰的

()()樂觀的

()()能言善道的

()()有耐性的

()()實際的

()()有原則的

()()輕鬆的

()()機智的

()()自我中心的

()()有自信的

()()敏感的

我正是我正想成為

()()精明能幹的

()()頑固的

()()猜忌的

()()膽小的

()()強硬的

()()可信的

()()溫和的

()()順從的

[計分方式]

在你的答案中,如果一個形容詞隻有一個記號(一個√或O),就可以得1分;如果有兩個記號(一個√和一個O),不計分;兩個記號都未畫,也不計分。把可以得分的形容詞數目相加,得數就是你的總分。

得分很低:2~5分

得分低:6~11分

得分中等:12~21分

得分高:22~33分

得分很高:34~50分

[解釋與說明]

學習接受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但這卻是個人發展中很重要的過程。在60年代,測量這種過程的心理測驗大為盛行,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CarlRogers)在當時表示,根據他的臨床經驗,很多病人會有負麵的自我形象,是因為他們看到的和他們所希望的自己有差異、有矛盾。

羅傑斯發現,“真正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會有矛盾,直接與挫折感、焦慮感、缺乏自信有關。他後來設計了一個測量自我形象的測驗,到現在還有許多心理學家利用這個測驗來測試個人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s),自我形象。

根據國外的測驗結果顯示,越是成功的人,越有正麵的自我形象,“真正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也較少有矛盾;這些人也一般擁有較高的收入、豐富的商業知識、較強的自信和個人的自由。相反的,有負麵的自我形象的人,“真正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矛盾較大,比較沒錢,也比較沒有創意。最重要的是,這種人對成功會有恐懼。

得分很低者:對自己有很高的正麵評價,他們的表現和態度很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在商業場合裏,他們的正麵自我形象可以轉化為信心,而影響到其他人。如果你得分落在此組,你的高度正麵自我形象會讓你願意承擔風險,發掘機會,因為你有信心,並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滿意。其他人則可能受你鼓舞,以你為榜樣向前衝。得分落在此組者,成功的機會和個人成就感都很高。

得分低者:對他們的自我形象感到相當滿意,比起得分更高的人,這些人較年輕,經驗較少。如果你得分落在此組,表示你比一般人對自己感到滿意,即使是“真正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仍有一些矛盾。你可以試著從第二欄中挑一兩個你所希望具備的性格特征形容詞,努力去做,你會發現頗有趣和有所收獲。得分落在此組,算是具有很健康的人格。

得分中等者:大多數人得分均落在此組,所以這些人都不大可能非常成功。不過,得分中等的人也不至於太看扁自己,所以仍有機會去力爭上遊。如果你得分落在此組,你最該做的就是把“真正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的矛盾盡可能地減少,這需要決心和努力,但也隻有如此才能增加信心和行事的自由,進而邁向成功。

得分高者:經常看輕自己,看到人就低頭。得分落在此組的人通常年齡較大,突然警覺自己並未達到所希望的目標也會如此。如果你得分落在此組,你對自己給人的形象並不滿意,對追求成功的能力也沒有信心。如果想達到你的目標,你必須投注時間和精力,努力於性格發展。

得分很高者:毫無疑問,你會對自己感到失望,隻要有什麼事你做不好或你不具備的特征,都會引起你不滿意自己。你常會有受挫和失望的情緒,要改變你的性格並不容易,因為你會感覺理想離自己“太遙遠了”。不過,最好謹記一點,性格發展和成功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如果你不知從何開始,不妨找專家幫忙。

測驗:你“怕錢”嗎?

不喜歡金錢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但有了錢後,每個人對錢財的態度可能都不一樣。有人會盡情享受,有人卻惜財如命,也有人整天害怕失去錢財而焦慮不堪;嚴重的,甚至害怕賺錢,或害怕擁有錢財。

美國的喜劇家鮑伯·霍伯舉世聞名,另一喜劇家菲爾茲不但擅長說笑逗樂,也以“會保護錢財”而著名。此君擔心錢財會被人算計,把錢分散存入世界各地200個以上的銀行裏,每個賬戶都按不同的戶名存錢,菲爾茲死於1946年,他的這些賬戶至今沒找到幾個。這種對失去錢財的恐懼,使得其子孫失去了60萬美金以上(在當時並不是小數目)的財富,可謂得不償失。

為了了解人對金錢的關切和焦慮程度是否與成功有關,專家們設計了金錢焦慮量表(MoneyAnxietyScale),測驗關心過度或不足,是不是和受試者追求成功的其他態度有關。專家曾找了一群相當成功的人接受實驗,結果發現收入最高、知識最豐富的人確實和某種程度的焦慮水平有關係。

你知道自己對金錢的焦慮程度嗎?不妨試試這個焦慮量表測驗。測驗包括20個題目,每個題目都與關心金錢的態度有關。作答是以四種方式計分,選一個最適合自己態度的答案,寫下正確的號碼,全部作答完畢,再根據計分方式算出總分。

1.從來不

2.有時候

3.常常

4.經常(近於一向如此)

()1.我擔心賺錢會使我迷失了自己。

()2.我擔心朋友若知道我有錢,會向我借錢。

()3.我擔心如果我賺太多錢,我會扯進複雜的稅務問題。

()4.我擔心不管我賺多少錢,永遠也不會滿足。

()5.我擔心如果我有很多錢,別人喜歡我是因為我有錢。

()6.我擔心錢會使我沉溺於所有的惡習。

()7.我擔心如果我賺錢比朋友多,他們會嫉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