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信仰和理想,它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支撐起人們的精神世界,給人們以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目標和力量,引領現實社會向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作為一種價值體係,它對社會生活發揮著評判功能、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給和諧以肯定、讚揚、褒獎和倡導,鼓勵一切和諧事物的發展,促進各種和諧因素的增長。
作為一種規範體係,它對製度、法律、道德的建構發揮著靈魂和指導的作用,約束和規範著社會生活的秩序,促進各種製度機製的優化,保障現實社會在愈益和諧的軌道上運行。
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和文化產品,它又能通過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表現時代前進的要求和曆史發展的趨勢,不僅給人們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用和諧之美陶冶人們的心靈,激發人們建設和諧社會的熱情。
正因為和諧社會與和諧文化之間存在著這種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的辯證關係,所以,建設和諧文化,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建設和諧文化對於我們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第一,建設和諧文化,可以進一步明確和諧社會建設的方向,鞏固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麵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建設和諧社會,就要科學認識和回答為什麼要建設和諧社會、什麼是和諧社會、怎樣建設和諧社會等一係列重大問題。建設和諧文化,有助於我們充分認識和諧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價值,充分認識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有助於我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振奮精神,鞏固和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都引導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的布局上來,引導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上來。隻有最大限度地統一了思想認識,和諧社會的建設才有牢固的思想保證。
第二,建設和諧文化,可以進一步完善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作為執政黨,我們治國理政的所有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指導下形成和實施的。各級領導幹部組織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和措施,也會受一定價值觀念的影響和支配。通過和諧文化建設,我們可以在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層次上,倡導和傳播和諧理念,並滲透、轉化、體現到一切執政行為、執政方式當中,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在製定和實施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麵的方針、政策時,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體現和諧精神,追求和諧目標,實施和諧舉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全麵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不斷實現。
第三,建設和諧文化,可以有效地調節社會關係,化解各種矛盾,形成和諧和睦的社會秩序。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就是要使我們更加注重並且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調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變動的社會利益關係,妥善處理和解決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處理好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需要全麵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思想、道德等各種方式。培育和諧文化,倡導和諧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建設和諧文化,可以發揮文化的調節和整合作用,幫助人們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社會,尤其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減少思想認識上的片麵性和極端化;能夠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自覺遵守社會的法律、道德等規範,形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良好風尚。這對於調節社會關係、化解社會矛盾,能夠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基礎性作用。
大力建設和諧文化
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等優良傳統,吸收和借鑒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緊密聯係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踐,利用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培育共同理想,倡導和諧精神,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使和諧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取向,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首先,建設和諧文化,要在全社會更加牢固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和諧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把十三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就不可能達到社會和諧。所以,建設和諧文化,就要全麵落實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引導全體人民加深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理解,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同心協力為這樣一個偉大的事業奮鬥。大力弘揚一切有利於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堅持講大局,講協調,講團結,講統籌,講合作,處理好各方麵的利益關係,妥善解決各種類型的社會矛盾。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於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於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於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於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
第二,建設和諧文化,就要大力加強道德建設,營造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社會風尚。遵守社會規範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法律和道德是社會規範的兩個基本類型。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道德,是基於對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光榮與恥辱等一係列價值評價而形成並加以維持的柔性規範。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道德主要通過造成社會輿論、樹立道德榜樣、塑造理想人格、培養內心信念等方式,指導人們按照一定的善惡觀念決定自己的行為,推動社會形成一定的主流風尚,調節和規範不同層麵的社會關係,從而保持和維係一定的社會秩序。一個國家,既必須嚴格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用法律來調節利益關係,維護社會秩序;同時,又必須有健全的道德精神,用道德來調節社會關係,緩解社會矛盾,解決人們精神世界的問題。因此,加強道德建設,是建設和諧文化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要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同誌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要提倡尊重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
第三,建設和諧文化,就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用和諧之美陶冶人們的精神。和諧文化,有靈魂,也有載體。文化作品,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也是和諧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繁榮和發展,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設和諧文化,要求創造更多的符合和諧要求、倡導和諧精神的優秀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滿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需要。要通過鮮活感人的藝術形象,真實反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反映人類向著和諧世界不斷前進的強烈要求和發展趨勢,並且努力用社會主義和諧的思想理念教育和激勵人民,給人們以積極進取、奮發圖強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力量,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進程。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按照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理念的要求,精心組織,精心創作,生產出更多真正稱得上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致、具有強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優秀作品,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奉獻給偉大的時代。
第四,建設和諧文化,重要的是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和培育“和諧”的思想觀念、思想方法。社會和諧,是人民團結、社會穩定、製度規範、關係融洽、發展有序的集中表現。建設和諧社會,有利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鞏固我們黨執政的社會基礎,有利於實現黨執政的曆史使命,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有利於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建設和諧文化,就要通過大力研究、倡導和宣傳和諧的價值取向,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思想基礎。和諧文化的建設包含許多形式和內容,但必須始終把倡導和諧理念、弘揚和諧精神、在全社會更加廣泛深入地培育和諧的價值取向,擺在重要的位置。要通過和諧文化的建設,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想觀念、思想方法來正確處理社會生活中的複雜矛盾,力求解決矛盾而不是製造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是擴大矛盾。鼓勵一切有助於促進和諧的思想行為,不斷增加社會生活中的和諧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會和諧的各種法律的、製度的、道德的規範體係,努力使我們的社會呈現一種既充滿活力,又團結和諧的局麵,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都能夠又快又好地發展。(作者係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光明日報》2006年10月9日第九版)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導盧先福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社會和諧首先要黨內和諧,隻有黨內和諧了,黨才有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才能對和諧社會建設起重要的帶動和示範作用。我認為,黨內和諧應該是比黨內團結更寬泛的概念,是黨的活力和團結的統一。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不僅要努力提高領導社會建設的本領,而且首先要增強黨內和諧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的和諧。
不斷推進理論武裝工作,實現全黨思想認識上的和諧一致。理論是黨的行動指南,是凝聚黨心、贏得民心的旗幟。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無法實現和諧的。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著力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進一步統一全黨的思想認識。當前特別是要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放在突出位置,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指導意義、科學內涵,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全黨的實際行動,轉化為領導科學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能力。
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實現黨內關係的和諧。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隻有發展黨內民主,才能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增強黨的活力和團結統一。要認真貫徹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逐步推進黨務公開,積極拓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保障黨員行使黨章賦予的各項權利。要嚴肅查處侵犯黨員權利、壓製黨內民主的行為,為講真話、講實話的同誌提供支持和保護。要從改革體製機製入手,加強黨內民主製度建設,進一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製度,建立健全全委會、常委會工作規則,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辦法,推動黨內生活製度化、規範化。要把擴大黨內民主與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起來,統一思想認識,保持步調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政令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