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歲月如梭,時間的腳步很快跨進丁亥日。
明末的遼陽,迎來了1620年的第三場雪,如今的年月才剛剛陰曆九月廿四。
兵部右侍郎兼遼東經略熊廷弼熊大人一身青衣,他傲立於高大巍峨的遼陽城頭,東北望,那裏建奴猖獗,西南望,那裏諸公在打嘴仗。熊大人輕歎一聲,閉上眼睛張開雙臂感受那北國的風寒,他那略顯佝僂的高大身影在蒼茫的天幕下卓然而獨立,此時的他心無雜念,靜聽風雪。
對於一個暴脾氣的人來說,李繼坤覺得他什麼都聽不出來,就比如現在的老熊,聽了一會他就開始煩。
我欲乘風歸去,不對,老子特麼的不願乘風歸去。哎,奈何高處不勝寒,主少國疑,朝中奸黨互爭。姚宗文,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你們屁股不幹淨居然要拉我老熊下水,老子日你們祖宗。如今國事艱難,朝中諸公……..哎!歸去也好,如今遼東之地將驕兵弱,逃兵每歲以三萬計。楊漣你不是要老子的尚方寶劍嗎?老子還你們,老熊我特麼的辭官回家種地去,倒也樂得清閑。
熊大人南歸,數十萬遼民在風雪中默默灑下熱淚,淚花濺落雪中,染濕了遼東大地。熊大人南歸,那個敢於封劍斬城隍的熊真神走了,那個敢於核查大將小吏絕不姑息養奸的熊大人走了,那個敢於擼奴爾哈赤虎須令老奴整日唾罵熊蠻子的人走了,那個敢以一人之力大罵滿朝文武的二傻子終於滾出了遼東。
老熊脾氣素來暴躁,所以長亭外古道邊,沒有知交半零落,更沒有一壺濁酒來相送。熊廷弼帶著僅有的幾個家仆,慢慢消失在遠方,消失在上百萬軍民的眼神中。
遼陽城中某處,大家舉杯歡慶,那個該殺千刀的熊蠻子終於滾蛋。特麼的這一年多老子少撈多少銀子啊,想想都特麼的心疼,熱烈慶賀老熊滾蛋,為美好的未來,幹杯。
遼東境內小民奔走相告,那個為民祈雨差點斬了金州城隍的熊真神已罷官回鄉。啥?熊真神走了?如今東奴猖獗遼東不宜久居,大家商量商量快跑吧。於是乎,無數小民地主大將小吏在1620年的這個冬季開始變賣祖產,絡繹不絕的開始向南遷居,但相對於整個遼東大地來說,這些人畢竟是少數。
遼東的形式李繼坤是幾天後才知道的,如今的李繼坤正悠然的做著他的地主夢,每日裏這小子都以地主老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努力奮進。這些天來,這小子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時代,雖然他來到大明才21天,但他喜歡大明的製度,喜歡地主的生活,更喜歡那種慢悠悠的生活節拍。願我大明永昌,這是李繼坤此時最衷心的期望。
在過去的這幾天裏,李大少爺經常光顧關秀才的學堂,他小人家還經常去糾正那些握筆姿勢基本沒什麼錯的小家夥們,忍無可忍的關秀才每天都會將某人轟出學堂。轟出來就轟出來唄,反正少爺也學的差不多了,少爺不和你玩了我回去自己練!
閑暇之餘李大少爺又花掉了不少銀子。基於這個原因,李大少爺成了鎮子裏的名人,不光是有錢,主要的原因是他傻。這個缺心眼的購買了三千多畝的鹽堿地,傳說他還要在那片鹽堿地裏種稻穀,稻種他都從天津的直沽買來了,而且還花高價聘請了一位啥也不是的老農。這種事肯定不是正常人能幹的出來的,所以一時間民議沸騰。
他要是能種出稻穀來老子的‘王’字倒過來寫!這句狠話是王家大少爺王佳興說的。
據王家三少提供的小道消息,李家那個缺心眼的李少爺目前正在家裏孵小雞。開神馬玩笑!大冬天的他家的雞能抱窩?哦,你說他在家裏自己孵?就那個缺心眼的,你以為他是張五郎和陸相公啊(孵化行業的祖師爺)。
這大冬天的他要是能孵出雞來老子跟他姓!這個要改姓的人是肖孺明裏長的大兒子肖承業。
另外,那個缺心眼的還給他的佃戶花費了無數的銀子,給他們搭窩棚蓋房子,給他們預備被褥冬衣,還給他們購置藥材,給他們的孩子辦學堂。據說這些花費都不要利息錢,九出十三歸啊,這得少賺多少銀子啊,這個敗家子兒比王家三少爺還會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