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夜深了,燕軍聽說齊人準備投降,便放鬆了警惕。田單令人鑿開城牆,放開城門,點起牛尾巴上的油草。牛被燒疼了,瞪圓眼睛,衝出城外,見人就挑。燕軍從睡夢中驚醒,隻見一群怪物頭頂尖刀衝來,嚇得扭頭就跑。五千壯士跟在牛後麵掩殺過去。燕兵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田單一氣收複了齊國丟失的70餘城,恢複了齊國。

這是剛柔兼施、軟硬並用的“火牛陣田單複齊”的曆史故事。古人在使用剛柔弛張術時,不但“軟”、“硬”交替使用,也常常“軟”、“硬”同時使用,以“軟”蔽“硬”,以“硬”輔“軟”,兩法兼用,相得益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節約糧食,美國政府禁止釀酒。極具經營頭腦的哈默已算計到:威士忌必定成為缺門貨。行情看準後,他急忙買下了美國釀酒廠的股票6000股,此時每股的價格幾十美元。他向酒廠提出,用酒作股息付給他。酒廠老板自然應允,這等於給酒廠擴大了業務,哪有不答應之理?兩個月後。股票的價格已經跳到每股150元,威士忌酒價格猛漲。按股息,哈默得到了6000桶酒。他把這些酒統統裝進特製的酒瓶裏,貼上商標,拋向市場。市場上威士忌已很難買到,所以哈默把這種酒一送上櫃台,立即就銷售光了。店鋪門前還能常常看到人們為買酒而排了長隊。很快,作股息付給他的酒銷出去了一半。

酒廠的老板們看到哈默用他們酒廠生產的酒發財,心中很不情願,聯合起來對付哈默。他們想通過傾銷低價的混合威士忌酒把哈默擠出酒市場。他們先把每瓶酒降到8美元,哈默跟著把每瓶酒降到7.49美元,這個價格雖然賺不了錢。但也不會虧本,哈默利用薄利多銷的辦法,還是有利可圖的。可是酒廠老板們見這個價壓不倒哈默時,他們就在酒裏摻了35%的穀物酒精,以此來降低成本,每瓶酒標價隻有4.49美元。哈默得知信息後,立即將所有的威士忌降價成每瓶4.45美元出手。

有人不解地說:“酒廠賣的是混合酒,成本本來就不高,現在你將真的威士忌賣得這麼便宜,是在做無利的買賣,值得嗎?

哈默很有把握地說:“訣竅就在這裏。顧客自然會對兩種酒作比較用4.49美元買的是假酒,用4.45美元買的是真正的威士忌酒,那人們當然都願意買我們的酒。這樣我們的酒牌子就打響了。今天我雖然少賺點錢,但花錢創品牌也是值得的。從長遠看,我們的酒能爭得市場。”

果然如哈默預料的一樣,他的企業出售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不久便成為名酒,價格雖重新以名酒標價,但銷量一直不衰,每年銷售達100萬箱。哈默又一次獲得成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哈默根據形勢的變化,對威士忌酒股票的行情做出了準確的判斷,然後悄無聲息地以低價買進大量股票,是柔招;而用酒作股息付給他,是柔招;他采用薄利多銷的辦法,是柔招;最後,少賺錢甚至不賺錢隻為創品牌,用的也是柔招。

活學活用

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所以,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麵的長處和短處。“變化無窮,各有所歸”,讓我們由此觸及鬼穀子思想的精髓。鬼穀子告訴我們,在掌握興亡之道的基礎上,我們應樹立正確的目標,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采取靈活多變的處世之道。

妙語共賞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誌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誌。

奇文精析

諸葛亮以其隆中策預見天下三分,顯示其大才;以其鞠躬盡瘁盡忠蜀漢,顯示其大德。其人如此,其擇官也以德才兼備為準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向劉禪上疏,即《前出師表》,疏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桓帝、靈帝是東漢末年的皇帝,二人都信任宦官,大興黨錮之禍,殺戮賢臣,以致社會動蕩不安。諸葛亮上《前出師表》時,劉備已去世,由他執政輔佐劉禪,故在出征前總結了先漢與後漢興亡的經驗教訓,諄諄告誡劉禪,不要學桓、靈二帝“親小人,遠賢臣”,要學先漢“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國興隆,以複興漢室。

諸葛亮在《十六策》裏指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若夫國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賢之過也。夫失賢而不危,得賢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諸葛亮在治理蜀國時特別重視選拔德才兼備之士。

他推薦董允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重兵,負責宮中之事。劉禪欲增加後宮嬪妃。董允認為古時天子後妃之數不超過12人,今已足數,不應增加。劉禪寵愛宦官黃皓,黃皓為人奸佞,想幹預政事,董允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黃皓,他在時,黃皓不敢胡作非為。

蔣琬、薑維都是諸葛亮精心選拔的接班人。

蔣琬入蜀,開始時任於都縣令。劉備前去巡視,正看見蔣琬飲酒醉倒,不理政事。非常生氣,要殺掉他。諸葛亮深知其人,為之說情:“蔣琬,社稷之器,非百裏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

劉備敬重諸葛亮,聽到他所言,沒有懲罰他。後來諸葛亮提拔蔣琬為丞相府長史,每次出征,他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給。諸葛亮經常讚蔣琬為人“忠雅”,可與他一起輔佐蜀漢大業。諸葛亮死前,秘密上表給劉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其人大公無私,胸懷廣闊,能團結人。同時他能明知時勢,做到國治民安。

薑維繼諸葛亮複興漢室之誌,屢次北伐,雖無大勝,但魏兵也不能侵入。等到司馬昭派大軍伐蜀,劉禪昏庸,不聽薑維派兵扼守陰平的主意,終於使鄧艾得以偷渡而直搗成都。

劉禪獻城投降,並命令薑維也投降。薑維想假借投降的機會,殺掉鍾會,複興蜀漢。最後沒有實現。其夙願雖未實現,足見其忠烈。

劉備死後,有諸葛亮及其後繼者蔣琬、薑維等輔佐,劉禪昏庸之主,才能坐帝位達40年之久。而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篡漢,魏立國雖有45年,但早在17年前司馬懿就發動政變奪取曹爽的軍權,魏政權已歸司馬氏,魏已名存實亡,魏政權存在實際隻有28年。孫權死後,孫亮立為吳帝,內部不和,國勢日弱,遂被晉滅,孫權後人掌權隻有27年。三國相比,蜀漢政權比較穩固,沒有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的事情,這正是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輔佐的緣故。

“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意思是任用人才要度量其智謀和能力的優劣,考核其才能道德的短長,這也可以看作是選人用人的評判標準。諸葛亮為劉禪精心選擇有才能的官員,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以使有能之士各司其職,各盡所能。

利而誘之用人才

春秋時期,子產擔任鄭國的宰相。他不但精通政治大事和治國之道,而且能夠根據別人的優點和缺點,揚其長,避其短,挖掘出別人最大的潛能。

伯石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唯一的缺點就是重利益和愛麵子,可子產仍然很重用他。一次,他派遣伯石獨自外出到別的國家辦事。臨行前。子產還沒有交代任務,就問他:“這次出去你任重而道遠,要是完成得出色,我會重重賞賜你。你想要什麼獎賞呢?”

伯石畢恭畢敬地回答說:“為大王做事是我應盡的義務,我願意為您效忠。還談什麼賞賜呢?”

子產和藹地笑著說:“有功即可受祿。事成之後,你就搬到西城街上的那幢富麗堂皇的房子裏去住吧!”

伯石已經心有所動,但表麵上仍然露出一絲難色,答道:“這樣不太好吧,一來我還不知道能否完成任務,現在領賞別人會在背後議論;二來我現在的住處和那裏相隔甚遠,馬上就要走了,一時也不能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