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婦產科護理常用技術(1 / 3)

重點、難點提示

(1)婦產科常用技術操作的目的和適應證。

(2)各種技術操作的護理要點。

要點精析

一、會陰擦洗/衝洗

1.目的保持會陰部清潔,使患者感覺舒適;防止生殖道和泌尿道的逆行感染;促進會陰部切口愈合。

2.適應證適用於胎膜早破、陰道有血性液體流出的孕婦、分娩以後的產婦以及留置尿管的患者。

3.護理要點①操作時應注意觀察陰道分泌物的性狀、顏色及有無異常氣味。②會陰部有切口者,注意切口有無紅、腫、熱、痛及傷口愈合情況;留置尿管者應擦淨尿管,並觀察尿管是否通暢、有無脫落,尿道口有無紅、腫、痛等。③有會陰部切口感染者應最後擦洗或衝洗,以免交叉感染。

二、子宮按摩

1.目的和方法按摩子宮的目的是促進子宮收縮以減少出血。按摩的方法有腹壁按摩子宮法與腹壁-陰道按摩子宮法。

2.護理要點①按摩子宮手的力量應從小到大。②按摩時應注意觀察產婦的表情、子宮的硬度、子宮底的高度、陰道流血量等,以便及時發現產後出血的征象。③使用鎮痛泵者可於按摩前追加鎮痛藥劑量,減輕疼痛。

三、母乳喂養

1.目的母乳是嬰兒天然的最理想食品,進行母乳喂養有利於母嬰健康。母乳喂養的姿勢有側臥位、坐位、環抱式、豎抱式等。

2.護理要點①母乳喂養指導時,指導者應協助母親和嬰兒選擇舒適的姿勢,全身肌肉放鬆,既不易疲勞又利於乳汁排出。②母親喂哺時應保持愉快的心情。③母乳喂養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嬰兒的呼吸通暢,避免因喂奶造成窒息。④在進行母乳喂養過程中,母親應注意與嬰兒進行情感交流。⑤哺乳結束後應將新生兒豎起,輕拍背部1~2分鍾,排出胃內空氣,防止溢奶。

四、會陰濕熱敷

1.目的

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新陳代謝,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局部組織的生長和修複,從而達到消炎、消腫,利於傷口愈合的目的。②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緩解局部疼痛。

2.適應證常用於會陰部有水腫、疼痛、切口硬結及早期感染者。

3.護理要點

①濕熱敷的溫度為41~48℃;熱敷範圍為病損範圍的2倍;熱敷時間為15~20分鍾,每日進行熱敷2次。②在熱敷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產婦熱敷部位局部狀況,尤其是休克、昏迷以及感覺不敏感者,防止燙傷。

五、會陰紅外線照射

1.目的利用紅外線的熱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加速炎症產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炎、消腫作用。此外,紅外線熱還可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減輕局部疼痛。

2.適應證同會陰濕熱敷。

3.護理要點①照射治療前,應向產婦講明注意事項。②燈頭應距離會陰部30~50cm處打開開關,然後根據患者的感覺再次調整,避免燙傷。③照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產婦有無頭暈、心悸、過熱等現象,必要時停止照射。④照射完畢,應仔細觀察和檢查局部皮膚有無發紅、水泡、灼痛等異常現象。⑤一般每日照射2次,每次照射時間為20~30分鍾。

六、坐浴

1.目的同會陰濕熱敷的作用;不同的坐浴液還可對會陰切口感染,外陰、陰道的非特異性炎症進行輔助治療。

2.護理要點①分娩後7天,即惡露減少後才可開始進行坐浴,坐浴前應先清潔會陰。②坐浴溶液的濃度按要求進行配製和調節,溫度一般為41~43℃。③坐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產婦有無頭昏、心慌、大汗等現象,必要時停止坐浴。④坐浴時應將臀部和會陰部浸泡在坐浴液中,持續約20分鍾。

七、暖箱使用法

1.目的暖箱使用是以科學的方法,創造一個溫度和濕度都適宜的環境,使患兒體溫保持穩定,提高未成熟兒的成活率,有利於高危新生兒的成長發育。

2.適應證暖箱主要適用於早產兒、足月低體重兒及體溫不穩定的新生兒。

3.護理要點①環境溫度應適宜,一般為24~26℃。②根據患兒的胎齡、出生體重、日齡等調整暖箱的溫度;維持暖箱一定的濕度,防止患兒因保暖而脫水。③各項操作應盡量在暖箱內進行,以免箱內溫度波動。若確實需要暫出溫箱治療或檢查,也應注意在保暖措施下進行,避免患兒受涼。④定時測量體溫,根據體溫調節暖箱溫度,並做好記錄,保持體溫在36~37℃之間。⑤患兒體溫恢複正常且一般情況良好應逐漸調整暖箱溫度,以保證患兒能順利出暖箱。

4.暖箱保養①暖箱使用期間,每天做好暖箱的清潔消毒,定期進行細菌培養。②濕化器水箱內的水應每天更換,以免細菌滋生;空氣淨化墊應每月清洗1次。③新生兒出暖箱後,應對暖箱進行終末消毒處理。④暖箱不能放置於陽光直射、有對流風及取暖設施處,以免影響箱內溫度。⑤定期對暖箱進行檢查,保證無故障及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