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子關係勝過時時嘮叨
夢琳家裏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景:
媽媽經常對夢琳說:“乖女兒,媽媽什麼都不要,隻要你快樂成長。”可是,夢琳卻這樣回答媽媽:“媽媽,你整天像盯賊似的盯著我,不許我看電視,又不許我找朋友玩,隻許我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這樣,我怎麼能快樂起來呢?”
爸爸也經常抱怨夢琳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很聽家長的話,可是你呢?我給你說的話你經常當耳邊風,我教育你,你要麼不說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要麼幹脆回到自己的房間,真讓人生氣!”夢琳對爸爸也非常不滿意:爸爸經常嘮叨,像個家庭主婦似的,一些小事他總是翻來覆去地說,真讓人受不了。爸爸這樣教育我,我怎麼有耐心聽下去呢?
其實,夢琳也有自己的煩惱,她想和爸爸媽媽說說心裏話的時候,他們總說“忙,沒時間”。可是,對於生活中一點點小事,爸爸媽媽卻能長篇大論地教育她很長時間,久而久之,她就變得叛逆了,在爸爸媽媽眼裏也成了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杠杆定律:好的親子關係更利於教育好孩子,勝過嘮叨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叛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重視教育的正確性,忽略了時效性和親子關係的作用。很多家長習慣用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記住各種教訓,但是麵對這樣的教育,孩子的反應是什麼呢?他們不是以沉默抗拒,就是把自己關進房間裏。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互相之間根本無法溝通。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嘮叨。想要達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家長不妨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孩子來到世界上麵臨的第一種人際關係,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事實上,當孩子犯了錯或者遇到問題的時候,最需要的不是一個教育家,而是一個能夠理解自己和寬容自己的朋友。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要改變隻教育不溝通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聆聽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1%的改變
1.緊跟潮流減少代溝
調查顯示,家長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代溝,家長對孩子追星、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等很多事情都不能接受和理解。
所以,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一定要緊跟潮流,減少和孩子的代溝。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觀察了解孩子,經常和孩子談論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家長和孩子才能更好地產生共鳴,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雨弘正在讀初中二年級,他每次考試總是第一名,樂於助人、刻苦學習,每次都被同學們選為三好學生。
一次家長會上,老師讓雨弘的媽媽介紹教子經驗。提到對雨弘的教育,媽媽感慨萬千:“雨弘能夠這麼優秀,是因為我和他爸爸從小就非常注重用科學的方式教育他,更重要的是我們和雨弘從小就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看到大家不解的目光,媽媽繼續說下去:“家長要做到緊跟潮流,和孩子之間不要有代溝,這一點我們做到了。我經常和雨弘談論他喜歡的明星,他愛聽的歌曲,他喜歡看的電影,等等,對雨弘而言,我是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如果家長能夠做到這一點,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很多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有好處。”
原來,從雨弘小時候起,爸爸媽媽就采取科學的方式教育他,非常尊重他、理解他,注重和他建立良好的關係。隨著雨弘漸漸長大,爸爸媽媽開始涉獵雨弘比較感興趣的文體項目,以便加強和他的交流。結果,雨弘不僅得到了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他也理解了爸爸媽媽工作的艱辛和生活的壓力,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好孩子。
事實證明,雨弘能夠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和爸爸媽媽的精心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家長也要緊跟潮流,減少和孩子之間的代溝,這樣家長才能深入孩子內心,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基礎。
2.為孩子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環境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一個前提條件。這是因為,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下,家長和孩子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互相得到尊重和理解,為雙方的交流奠定了基礎,有助於雙方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所以,為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還要為孩子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媽媽知道,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對教育孩子非常有幫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問題時,媽媽從不著急,總是坦誠地和欣楠交心,有的放矢地引導她健康、快樂地成長。
有時候,媽媽也會像個孩子似的對欣楠撒嬌,以欣楠朋友的語氣說:“欣楠,我自己待著沒意思,要不然咱們一起下棋吧?”以這種方式讓欣楠從繁重的作業中脫出身來休息一下。當欣楠長大一些之後,媽媽也會向她請教一些問題,間接地提高她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欣楠也總像個小大人似的,積極思考,給媽媽一些建議和幫助。每當幫媽媽解決了一個問題,欣楠都非常有成就感,並且獲得了很多快樂。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欣楠和媽媽之間進行的是平等的交流,這樣不僅使她們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而且還增加了母女之間的感情,對欣楠的成長非常有好處。
媽媽為欣楠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充分地尊重欣楠,並且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讓她從繁重的作業中走出來,使她適當地休息。我們相信,在媽媽的培養下,欣楠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和維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多理解孩子,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讓孩子獨自玩不如和孩子一起玩
一個周末,婭潔在家待著沒事幹,便讓媽媽和自己做遊戲。可是媽媽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她對婭潔說:“丫頭,你自己玩吧,媽媽正在看電視呢,等媽媽看完這集電視劇就和你玩啊。”
於是,婭潔就和媽媽一起看電視,她想著等電視劇一結束,媽媽就會和自己一起玩了。過了一會兒,電視劇演完了,正在插播廣告。這時候婭潔又向媽媽提出了一起玩的要求。媽媽伸了伸懶腰,撫摸著婭潔的頭說:“媽媽好累呀,你讓媽媽歇一會兒吧。”沒辦法,婭潔隻好耐心地再等一會兒了。
可是過了沒兩分鍾,電視劇又開始了,媽媽又看起了電視劇。婭潔再一次向媽媽提出了一起玩的要求,媽媽卻不耐煩地對她說:“你沒看見媽媽正在看電視嗎?你說你都上三年級了,還讓媽媽陪你玩啊?你自己去玩吧,讓媽媽好好地看會電視。”
婭潔覺得媽媽喜歡看電視超過了喜歡自己,不禁委屈地哭了。
杠杆定律:讓孩子獨自玩加重孩子的孤獨感,不如和孩子一起玩啟發孩子的智慧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得到家長更多關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獨生子女所獨有的孤獨,他們的生活空間明顯縮小了很多。
然而,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孩子請求家長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家長總是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孩子:“媽媽忙,你自己去玩。”“爸爸工作很累了,你先讓爸爸歇會兒吧。”“媽媽沒時間,等媽媽有空了再和你玩。”……
讓孩子自己玩,孩子容易出現自私、不善於和別人交流等問題,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家長與其讓孩子自己玩,倒不如和孩子一起玩。
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玩,這樣可以改善孩子獨處的局麵。而且有了家長的參與,會大大提高孩子玩的樂趣,促使孩子學到更多東西。此外,家長和孩子一起玩,還有助於啟發孩子的智慧,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因此,家長一定要改變以往的做法,要和孩子一起玩,這才有利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父母1%的改變
1.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孩子的遊戲
我們知道讓孩子獨自玩不如和孩子一起玩。那麼,家長在和孩子玩的時候,首先就要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一定不要過多地指揮孩子,更不要總是以家長的姿態指責孩子。
翔翔最喜歡爸爸了,因為爸爸經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一起玩遊戲。爸爸知道,家長和孩子玩,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快樂,如果家長過多地指揮孩子,則會使孩子失去玩的樂趣。因此,和翔翔一起玩的時候,爸爸總是以朋友的心態和他一起玩耍,希望能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
小時候,翔翔最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這時候爸爸則是他最好的搭檔:翔翔扮老師,爸爸就是他最好的學生;翔翔扮醫生,爸爸就是他的病人;翔翔扮廚師,爸爸就是他的客人……爸爸非常尊重翔翔,從不會在遊戲中對翔翔指手畫腳,總是積極地配合翔翔,經常像小朋友似的和翔翔嬉戲打鬧。
漸漸地,隨著翔翔的逐漸長大,他不再喜歡過家家這樣的遊戲了,開始喜歡玩卡片、下棋。這時候,爸爸依然是他最好的玩伴。爸爸不僅給翔翔買了一些卡片,有時候還經常和翔翔一起動手製作各種有趣的卡片,父子二人玩得不亦樂乎。
爸爸能夠和翔翔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一起玩,這樣既享受了天倫之樂,也給了翔翔一個快樂的童年,讓翔翔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2.在遊戲中給孩子必要的引導和幫助
和孩子一起玩,家長還需要在遊戲中給孩子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遊戲的主角是孩子,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包辦代替幫孩子解決,要啟發孩子,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雪雅收到了媽媽送給她的禮物——《喜羊羊和灰太狼》拚圖。雪雅非常喜歡這份禮物,經常和媽媽一起玩拚圖。
一天,雪雅正在玩拚圖,媽媽收拾好廚房之後,也過來和她一起玩了。在這個遊戲中,媽媽是雪雅的小助手,幫她拿散在地上的拚圖。雪雅正和媽媽興致勃勃地玩,這時,她遇到了一個難題:其中有塊拚圖怎麼也找不到正確的位置了。
媽媽在旁邊看得有些著急,她真想幫雪雅把拚圖安裝好,但她知道那種做法是不對的,應該讓孩子自己想,要不然孩子的動手能力就得不到鍛煉了。於是,媽媽慢慢地引導雪雅:“乖女兒,你看看手中的拚圖是誰呢?”雪雅說:“媽媽,這是美羊羊呀。”“那好,美羊羊有什麼特征呢?”“嗯,它的頭上有兩隻蝴蝶花。”接著,媽媽又引導雪雅參照剛才找出來的特征,安裝拚圖。在媽媽的引導下,不一會兒雪雅就把拚圖安裝好了,她高興極了。
當雪雅在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並沒有直接幫她拚出來,而是給雪雅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讓她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這對培養雪雅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
3.和孩子玩有意義的遊戲
想要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家長還要經常和孩子玩一些有意義的遊戲。
那麼,家長不妨經常和孩子玩一些角色遊戲,如過家家,這樣可以幫孩子理性地認識社會;家長還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活動遊戲,如接龍、捉迷藏,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此外,家長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如下棋、猜謎、拚圖,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
洪博的爸爸媽媽都是教育工作者,他們都非常注重對洪博的教育。他們知道,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家長應該多和孩子一起玩,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值得一提的是,爸爸媽媽也非常注重和孩子玩的質量。洪博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注重在玩中開發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了。
一次,爸爸媽媽和洪博一起玩猜字謎的遊戲,爸爸問:“千根線萬根線,掉到水裏看不見。”洪博高興地說:“爸爸我知道,是雨。”“對了,兒子你真聰明。”接著,爸爸媽媽還讓洪博出題目,然後他們猜。這個過程中,既增加了玩的樂趣,也開發了洪博的智力。
此外,爸爸媽媽還經常和洪博一起玩一些其他遊戲,如下棋、成語接龍等等。
爸爸媽媽經常和洪博做一些有意義的遊戲,很好地開發了洪博的智力,鍛煉了他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所以,家長也要經常和孩子一起玩,並且要提高和孩子玩的質量,讓孩子越玩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