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是褔特汽車公司的一名裝配工人。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他這個部門很快就要“全麵自動化”,不再使用人力了。同事們又惱又愁——他們大都步入中年,本以為可以在裝配線上幹一直幹到退休。比爾的處境同他們一樣,同在這艘即將沉沒的船上。但是,他為自己製造了救生艇。
在一切都沒有定案之前,比爾利用晚上時間去學習計算機硬件修護,並將此事告訴主管。大約過了一年,事情真的發生了,公司遣散了110名工人,以機器人取代之。比爾收到被解雇通知後,要求與主管麵談一次。他告訴主管:“你可能很需要一個人,讓這些新機器保持最佳狀況態。而且這個人十分熟悉裝配線的作業情形和可能注意的事項。”主管忙問:“誰?”他回答道:“我!”主管十分高興,很快的上級推薦了比爾。後來比不但保住了工作,還增加了薪金,而且還多了一個新的頭銜:硬件維護工程師。
不斷適應社會,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才能使自己生存和發展,這就是知識經濟、知識社會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想想看,假如比爾不努力學習計算機硬件修護技術,等待著他的是將是什麼呢?那就是與110名工人同樣的命運。
這個故事還告訴要們,知識不僅僅是在學校獲得,在工作中,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升知自身知識素質最為重要,也最管用。
當今社會,變化迅速,知識更新加快,即使是擁有最新知識技能的人稍不留神也會趕不上這個時代。人的知識和技能永遠是不夠用的,永遠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職人士要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優勢,應該怎樣做呢?
1999年,身為博士的成利華被一家電機公司錄用,擔任綜合生產部副經理。博士抓生產,可謂“人盡其才”了吧,但他卻搞得十分糟糕。有一次,他把自己設計的模具圖紙交給工人加工。接手的技工一看,馬上指出設計上的不合理。他覺得很不麵子,固執地堅持他的設計。結果加工出來的模具成為廢品,給公司造成了5萬元的損失。這件事給他帶來巨大震撼:難道博士不如技工?經過一番反思,他覺得自己空有一身理論,而沒有很好與實踐相結合,缺少實際操作的技能,很需要再學習!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同事和女友都堅決反對的決定:先學技工,做技工。他報名參加了高級模刞高級培訓班。經過一番勤學苦練,他取得了初級模具技工證書,並應用於生產實踐。一天,他發現公司一張模具設計圖紙的數據有誤,便提出糾正意見,經過一番爭論和耐心說服,終於使公司接受了他的意見,使公司避免了30萬元的損失,受到了公司領導的高度讚揚,並重新提拔他為綜合生產部副經理。2001年,他拿到了高級模具師證書,並在一個有500人參加的省級模具技能大賽上獲得了季軍。這回他出了名了,還少企業競相以高薪酬、高職位來聘請他。公司為了留住他,提拔他為生產部經理,月薪也漲到2萬元,不久竟漲到5萬元。
成利華成功的奧秘在哪裏?在於及早發現自己知識和技能的不足,在於不斷學習,努力學習,終生學習。
在工作中努力求知的人往往得到的是成功和快樂。翻開優秀公共汽車售票員李素麗、從初中畢生到世界一流橋吊專家許振超、中鐵一局“金牌員工”、“工人教授”竇鐵成、“工人發明家”孔利明等勞模的成功經典,裏頭有多少快樂求知,刻苦自學的故事!不少成功的推銷員,工作時間努力推銷,晚上或假日則參加學習培訓,努力進行營銷訓練,提高營銷水平。他們往往是個樂天派,不管多苦多累,都笑容可掬,精力充沛,樂而不疲。幾年過去,不少人成為營銷專家和人際關係專家,其財富也與日俱增。再過幾年,他們就成了老板。
想想和說說。
1、為什麼說快樂學習可以打造職場競爭優勢呢?
2、想一想,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怎樣做到快樂學習,創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