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快樂求知 打造自身優勢(1 / 2)

“快樂求知”,這是當今任何職業發展成功的客觀要求,也是職業界成功和幸福的必備條件。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的幸福指數與知識的獲得狀況有關;獲得知識的人往往感到充實、快樂。因為人是理智動物,追求的不隻是吃好穿好,更在於知識和美德的追求和擁有。有健康人格的人,往往把追求知識、擁有知識視為為一種快樂和幸福。在當今職場更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社會裏,沒有知識和技術麵臨著被淘汰。而麵臨被淘汰的人最容量產生心理障礙如患有抑鬱症、職業焦慮症等。所以,快樂求知將改變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提升職場素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容易獲得崗位上的成功和發展,從而獲得職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升職業的競爭力。

台灣著名企業家陳茂榜的學曆隻有小學畢業。1976年,因為在企業上卓越的成就,榮獲美國聖若望大學頒授名譽商學博士學位。陳茂榜的實力來自他幾十年來從不間斷的自修。十五歲時,他在文明堂當店員時,堅持每天晚上九點打烊之後刻苦讀書。他依自己的興趣,先從小說、傳記等讀起,漸漸涉及經濟與文學等較專門與深入的書籍。他在書店工作了八年,也讀了八年的書。

陳茂榜的讀書學習是老板強迫的嗎?不是,學習是他的最大愛好,他可是開心讀書,把讀書當作人生進步的攀登,人生的一種擁有和快樂。想一想,從隻有小學文憑的人,一躍成為美國名牌大學“名譽商學博士”學位,那是多麼開心和自豪的事啊!

陳茂榜的讀書案例告訴我們,知識可以成就人的事業,改變人生命運,因而也給人帶來快樂和激情。

竇鐵成原本是一個隻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愛崗敬業,快樂工作仗使他成為中國中鐵一局的“金牌員工”、“工人教授”。30年來,竇鐵成先後提出施工設計變更6次,解決技術難題52項,為企業創造和節約價值1380萬元。他負責安裝的38個變、配電所,全部一次性送電成功。他親手帶出了300多名徒弟。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目前共有電力工技師42人,其中35人是竇鐵成的高徒。如今,“竇鐵成”三個字幾乎成了中鐵一局電務公司技術保障的一個品牌,他也被同事們親切的稱為“竇教授”。

剛進單位時,作為隻有初中文化的他對專業技術著了迷。上班時,他細心琢磨每個施工環節;下班後,他就把技術要點記在本子上仔細研究。近三十年來,竇鐵成記下的學習筆記已有60多本、約有100多萬字。不同年代的筆記本各式各樣,有的紙張已經泛黃。他自學過的專業書籍整整三大箱,將近一千冊。為企業節省成本、創造效益1380萬元。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人生,這就是“工人教授”竇鐵成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許多名人、巨富無不將學習當作人生的一件快樂的事,當作提升素質和競爭優勢的“每日必做功課”。華人首富李嘉誠,夜裏睡前要學習2個鍾頭。他說他就是靠不斷學習,提高素質來領導和支撐他的巨大的商業王國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知識麵很廣。他說,如果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領袖相比,我相信在知識領域方麵沒有人能超過我。從李光耀的口氣看來,他所擁有的快樂、成就感、優勝感動和自豪感也許是無人可比擬的。

亞洲首富、韓國著名企業家,日本軟件銀行集團公司的創始人孫正義,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創立了一個無人相媲美的網絡產業帝國,擁有日本三百家企業,遍及美國、歐洲重要的合資或獨資企業,轄下關係事業、創投資金和策略聯盟等一切資產,總共四百億美金,躋身日本前十大會社。

孫正義靠什麼做大做強,獲得巨大成功呢?答案是快樂求知,不斷學習和思考。他喜歡鑽研書本,鑽研網絡技術和發展戰略,不論是在自己的家鄉韓國,還是在日本,還是到美國留學,如饑似渴地讀書和探究,是他的家常便飯。年青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住院兩年,閱讀了2000部書籍,平均每天閱讀2·7部,真正把醫院當成了圖書館。快樂讀書,開心學習,用心思考,讀透社會,讀透了當今世界的經濟、文化和科技,使他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優勢,贏得了事業的成功。

當今職業界,競爭激烈,生存發展壓力大,機遇和挑戰並存,“快樂求知”就更具有意義。首先,在緊張的工作和競爭中學習,讀書,這本身是一種放鬆,容易獲得情緒舒緩和身心健康;這本身就是適應競爭的一種強有力的優勢;二是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本身就是在打造競爭優勢,在當今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中可以大顯身手。

前麵我們講到的那位“從前台服務生到連瑣酒店總裁”的貴州小夥子,他的成功在哪裏?在於善於學習。最初他幹的是酒店的前台服務生,雖然職位低,薪金少,工作苦,但每阻不住他快樂地求知和學習:學習前台接待知識和酒店管理各項業務,學習與怎樣接待客人和人際交往藝術,學習營銷酒店業務和談判藝術。一年半後,他參加酒店“競爭上崗”,以優秀的成績、高強的素質,一躍成為酒店的營銷部經理;再過一年半,他晉升為酒店副總經理;再過四年,他成為管理著6家酒店的酒店集團總裁。求知,使他插上了知識和才幹的翅膀,形成了別人難以具備的競爭優勢,因此登上卓越和成功看舞台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