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界人士中誰是快樂的人?回答這個問題答案也許成千上萬,但這麼一條肯定受歡迎:為自己工作的人。看看職業成功人士的成長史,哪個不是帶著“為自己工作”這個理念去勞作,去奮鬥的呢?
他,15歲時從海南島飄泊到汶茉萊謀生。一無所有的他靠的是艱苦奮鬥生存和發展。他所居住的小鎮上,有17間商店,其中有15家是華人所開,他全部都拜訪一遍。他一向很瘦,個子很小,但是幹活一點也不馬虎。他很儉樸,有6年的時間,他沒買過什麼新衣服,每天隻穿著背心和短褲,連頭發都沒空梳,頭發太長了,就用手帕包起來。這樣拚命幹了6年,每天隻睡4、5個小時。由於他的起早貪黑艱苦創業,敢想敢做,釀酒廠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成為當地有名的僑領,被選為汶萊馬來奕海南公會主席。
他就是海南著名華僑、汶萊馬來奕海南公會主席韓勉元。韓勉元為什麼能拚死拚活而不知累?原因當然是為自己的生存和幸福。正如他回想起年輕時的奮鬥經曆總要這樣說的一樣:“我的每一分錢都是來之不易的,是汗水和心血換來的。我這起早貪黑圖個啥?還不是為自己的生存,為自己的發展!”
人活在世上,總在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忘命工作,這是人之常情。當他腦海裏編織著自己美好生活藍圖時,他總是全力以赴,不知累之將至,老之將至,就象天底下千千萬萬個“韓勉元”一樣。
他是從一個7歲時就進孤兒院、12歲就無家可當的流浪漢到世界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佩戴“不列顛帝國勳章”的人,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人物之一。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他叫卓別林。
卓別林他一生最大的興趣和快樂就是就是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台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你他高度熱愛自己的職業,直到88歲高齡是還跟小夥姑娘們在一起拍電影,可以說是“樂此不疲”。他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外貌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胡子的形象。
卓別林就是這樣一個人: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隻要拍電影演電影,他就充滿笑聲,也給億萬觀眾帶來笑聲。
為自己工作,人就變得快樂和勤奮起來,這同樣是當代職業人士崗位上很“鐵”的一條“定律”。
小李原來是製磚廠的一位工人,一年了,工作老是提不起勁來,工作業績平平無出息,以至許多後來的青年都超過了他。他感到十分苦惱和無奈。強烈的心理不平衡使他離開了那家工廠。三年後,他當了個賣雜貨的小老板,這使他一下子變成了操勞的命,進貨,賣貨,送貨,盤點、納稅,每天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這裏頭有苦,但更多的是樂,因為這操勞換來的是什麼呀,是鈔票,是利潤,是勞動成果,每當盤點日,他看著這一天比一天多起來的數字,心裏樂得開了花。做了老板才知道老板的苦,不就是為自己工作嗎?他那臉上開始出現了多年少見的紅潤。
人的快樂和成就,得益於“為自己工作”。“為自己工作”是員工成長的動力,進步的動力。工作目的明確了,工作“動力”解決了,人們的奮鬥也就找到了著力點,其激情或者說“職業潛能”激發出來了,能不出色嗎?所以,“為自己工作”成了當代職業界人文的一條成功勵誌信條,或者說是企業的文化口號之一。不少企業將它作為激勵員工的口號,諸如《你是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之類的勵誌書也就走紅機關企事業界。不少企業界在組織員工學習《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書時,總會提出這樣的口號:“你是一個送信人。你是在為自己送信”。
快樂和成功,來自你的職業理念:為自己工作,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這是每位職業界人士必須牢記的。
想想和說說。
1、為什麼天底下的老板工作起來那麼拚命?
2、有人說“為自己工作”就開心,就敬業,就會出成績,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為什麼?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