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職業界有一群“很鬱悶”的人(3 / 3)

不快樂的公務員。

公務員是當今中國很被人羨慕的一個職業,它社會地位高,收入穩定,福利好,是求職者心中的“香餑餑”;能夠當得上的人都是“人精”,素質高,知識化專業化較高,也多有幹一番事業的大誌。然而不少公務員並不快樂。

一項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公務員是一個抑鬱症高發的群體。2009年,重慶首份《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公務員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並不比老百姓好。縣、鄉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尚在老百姓之下,他們在軀體化、強迫症狀、抑鬱、焦慮和偏執等方麵都明顯高於全國常模水平;省直機關20—40歲間的公務員中,50.3%的青年公務員經常感到有壓力,31.2%感覺太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透露,在該院就診的心理疾病患者總數中,公務員約占了10%,比其他任何一個職業的患者都要多。2005年底,黃山市委黨校的百餘位幹部心理健康問題調研顯示,幹部隊伍普遍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勞”。

機關中人士心理不健康的症狀主要有:比較輕的會陷入失眠,整日有怨氣,不服氣,愁眉苦臉,工作無心,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反應。症狀相對重些的會整天垂頭喪氣,感覺很受煎熬,注意力很難集中,常常發呆,半夜醒來無法入睡,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消極、厭惡感覺。症狀比較嚴重的就會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長期失眠,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小秦是某機關近40歲的公務員,他最大的心病是“凡事小心常加班就是升不上去”。大學畢業後在基層幹了幾年,以優秀的表現風風光光地調進機關,工作上不僅凡事小心又謹慎,而且公休假都堅持上班,期待能謀個一官半職,但至今還是一個副科級。這種心理的落差,他不能跟身邊的所有人說,害怕非議,憋在心裏有一種“想哭哭不出來”的感覺,有時看到小說、電視中的類似情節,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掉。

小郝是某市機關的副處長。副處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時相當受羨慕的,但他打自上任後就沒好日子過,整天愁眉苦臉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與處長的關係很不好,相互溝通少,經常受到處長的擠壓;二是單位裏要開展“洗牌”和“競崗”,當了五年副處長的他頓時苦惱開來,參加競爭“正處”,還是不參加?苦思冥想了七天七夜,沒得個結果。這下子可慘啦,又是焦慮呀,又是失眠呀,折磨得他食臥不寧,形神枯槁,最後得了抑鬱症,失去上班能力,不得不到醫院裏住院半年。

小張是一位出色的女副處長。她104年前從國國外外留學歸來,在省級機關負責對外技術工作,曆任科長、副處長。她人品好,業務素質高,工作認真,受到同事們的好評。但有一點使她長期受傷:總是得不到重用提拔。更使她難受的是她十年來總是勤勤懇懇,敬業勝任,成績優異,在“副處”就老是轉不了“正”,整整擱了10年。而上級似乎對她十分信任,讓她這“副處”長期“負責全麵工作”。於是她產生了這樣的幻覺:也許這“正處”這位子是要留給我的吧?隻要我努力,這“正處”當非我莫屬。然而,就在她努力工作等待著美夢的實現的時候,組織上突然任命了一位年紀被她小8歲的姑娘來當她的處長!消息傳來,她如五雷擊頂,無法承受這巨大的打擊,當天晚上從單位所在的九樓跳下,不治身亡。

公務員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有5點:一是職業焦慮感。由於單位改革、職位變動等帶來不安定感,引發了不良的情緒反應;二是工作壓力大或者不順心,遭挫折。機關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一環扣一環,往往讓人吃不消,幹得不好或出了差錯往往要挨上級批評;三是競爭激烈。每天都充滿挑戰,每個人都有著潛在的競爭對手;四是利益的衝突和人際關係緊張。在利益衝突的氛圍下,人們無法正確應對同事、下屬和上級之間的複雜的“官場”,感到壓力大,“很緊張”,“很疲憊”,“很困惑”;五是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平衡。不能正確對待社會,正確對待他人和自己。如看到別人升遷而自己“原地踏步”而產生強烈的心理還平衡等等,都會造成不快樂、焦慮和鬱悶。一些違法亂紀者更是焦慮、抑鬱有加,心中的恐懼和煎熬時刻在發生。

當今教師也鬱悶。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受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可是,教師的煩惱和鬱悶真的不少。工作壓力大,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學習培訓任務重,競爭白熱化的職稱評定,不盡合理的人事製度,使教師陷入了無完無了的抱怨、苦惱、鬱悶和焦慮之中。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在一份檢測報告中反映出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份報告是在對遼寧14個地市、168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進行調查後做出的。該報告表明: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已經構成心理疾病。杭州教育研究所在對市內隨機抽取的31所中小學教師的心理衛生、職業精神壓力等情況的調查中發現,76%的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太大,並已影響其生活和工作。其中高中教師、男教師、40歲以下的教師、畢業班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及未婚教師的職業壓力尤為嚴重。一項采用國際通用的心理測驗調查顯示,約有50%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障礙,遠遠高於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發生率在20%左右的水平。

教師的煩惱比其他人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一是超負荷的壓力,主要是工作繁重,累及身心;還有巨大的社會壓力,家長壓力和“社會期望值高”的壓力;二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長期以來,社會上存在著行業收入不公平的現象。教師這一職業無論是社會地位、政治地位,還是經濟待遇等都與教師的付出有差距。再加上學校的職稱評定、成績考核、晉職晉級等不合理、不公平因素,長此以往的理想與現實的背離,從而可能使部分教師心理失衡。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師,與其他的行業相比往往會有一種自卑和無奈,進而產生職業倦怠:對工作不滿意、疏離感、工作壓力等。三是過於敏感和苛刻的追求。教師不僅有普通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而且在自尊和自我實現方麵有著特殊的追求,在這方麵有時甚至表現得過於敏感和苛刻。例如,有的教師會為校長沒在總結會上表揚自己而眉頭緊縮,有的教師會為公開課上的一句口誤而無比自責,有的教師會為自己的論文沒評上一等獎而茶飯不思。教師的煩惱多還還在於喜歡同他人的比較。同一年師範畢業,人家進了機關,走道哪裏都有公車坐,有人陪,而自己卻整天為一群孩子操心費力;同樣被評為先進教師,人家是省級的,自己卻是市級的;同樣分到了新樓,人家是中間的好樓層,自己卻是頂樓……每每想起這些,都產生強烈的心理還平衡,煩惱也就不期而至。

想想和說說。

1、請談一談你“上班”的感覺,是快樂,幸福,有成就感,還是苦惱、鬱悶和焦慮?在工作中有哪些鬱悶、苦惱?這與自己的事業進步和身心健康有什麼關係?

2、請舉出身邊一些總是“很鬱悶”的人的“鬱悶”例子。

3、對於生活中患有抑鬱症的人,你的看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