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發展與合理地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密不可分。一個人一生的機會是有限的,一次機會就意味著一次改變命運的可能,我們不僅要有一雙善於發現機會的眼睛,還應該有果敢的行動,當機會降臨時迅速出擊。還要善於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在人脈中逐漸提升和發展自己,讓有可能幫助你的人幫助你度過難關,使自己大踏步地走向成功。人脈網幾乎無所不能,當你擁有了龐大的人脈網,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用它來達成你的願望、實現你的人生理想。
方法1 在人脈網中提升自己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人脈資源時,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會成功,他還要善於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在人脈中提升自己。
比爾·蓋茨能夠成為當今世界的首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夠掌握世界的大趨勢以及他在計算機方麵過人的智能和執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非常善於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在人脈中逐漸地提升了自己。
第一,充分利用親人的人脈。
比爾·蓋茨創立微軟公司的時候,隻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在1980年11月,他卻簽到了一份大單——與當時全世界第一強計算機公司IBM公司合作進軍PC市場,這成為了他起步的一個裏程碑。“螞蟻”傍上了巨人,而且後來也成了巨人。那麼,當時手中除了Basic外一無所有的比爾·蓋茨,是怎樣擊敗對手——當時最偉大的程序設計員和設計家之一的美國海軍研究院教授加裏·基爾代爾,而得到了IBM的信賴呢?
原來,比爾·蓋茨簽訂這份合約依靠了一個中介人——他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會董事,她介紹兒子認識了董事長。利用這個機會,比爾·蓋茨詳細地展示了他的MSDOS(實際上是比爾·蓋茨從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蒂姆·帕特森那裏買來的一個叫“快手和下流”(Quick and Dirty)的操作係統,他將產品作了一番改進,包裝後就成了後來名震天下的Msdos)。假如當初比爾·蓋茨沒有利用他母親的人脈資源,很難說能否簽到IBM這單生意,而他的起步和騰飛的時間表就更難預料。
第二,利用合作夥伴的人脈資源。
比爾·蓋茨有兩個很重要的合夥人,一個是保羅·艾倫,另一個是史蒂夫。比爾·蓋茨在利用他們兩個人的聰明才智的同時,也非常注重他們兩個人的人脈資源,這樣,比爾·蓋茨的人脈資源就擴大了好幾倍,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保羅·艾倫為微軟貢獻了他的聰明才智,對比爾·蓋茨的事業大有臂助。1975年,埃德·羅伯茨的MITS公司開發的基於8008微處理器的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計算機新時代的開端。這個時候,還在哈佛上學的蓋茨看到了商機,他打電話表示要給Altair研製Basic語言。此後,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8008配上Basic語言,此前從未有人為微機編過 Basic程序。蓋茨和艾倫開辟了PC軟件業的新路,奠定了軟件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也奠定了微軟帝國的基礎。
第三,尋找一些非常聰明、有潛力並且能獨立工作的人一起工作。
比爾·蓋茨說:“在我的事業中,我不得不說我最好的經營決策是挑選人才,擁有一個完全信任的人,一個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個為你分擔憂愁的人。”讓我們看看比爾·蓋茨旗下的智囊幹將,就了解了比爾·蓋茨十分善於把握機會,抓住人才。
比爾·蓋茨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蓋茨采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計算機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係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到接下來的十年中,西蒙尼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件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拾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在麵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他提供了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內森·梅爾沃德把IBM的四項基本準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因特網在管理方麵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