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至,整個大地都開始變得略顯燥熱。
晌午剛過,日頭一大,大梁城空氣仿佛被放在碳火架上炙烤一樣,環繞城池的護城河水位驟降數米,隻剩淺淺的一層,部分河道甚至幹涸到形成星星點點的水窪。城郊的樹林不斷蒸騰出的悶熱水汽,也隨著襲來的熱浪風潮進入都城,行人莫不汗如雨注。
這,是南瞻部洲西南典型的天氣,大魏也不例外。
魏都大梁,號稱西南六十四國中最繁華的九大都城之一,方圓百裏,布局嚴謹,分外城、宮城和王城三個部分。
外城狀似方塊,城牆高二十餘丈,牆體暗青色,城磚之間相互嵌入緊密接連,據說是開國建都之時,大魏太祖懇求蒼冥宗某位煉器大師傳下的鑄煉之法:鑿開深山,取山腹心中最堅硬的岩石混上烏鐵土在高溫的窯爐裏燒製石磚,製成的石磚用洞湖淤泥和特殊材料合成的泥漿進行粘黏,之後每半米城牆淋灑一碗橫練壯漢的鮮血和莽牛血,最後在牆磚外澆鑄上鐵水,再由練氣士刻上法陣,終才形成這個宛若洪荒巨獸蟄伏一般的外郭城。而這個城牆之堅,哪怕是一般的修真者,都無法破壞其分毫。也正憑借這固若金湯的城池,大魏國國君信心百倍,東西南北麵開城門十二,一主二副,迎八方來人。
宮城是大魏官員、功勳貴族和皇親國戚的府邸所在,是大梁城的內城,也是魏國上等人的居所。
在整個大梁都最中央的那些金碧輝煌的宮廷建築,宮闕林立,華屋美殿,亭台樓閣,連成一片,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宮門外身著金甲、手持長戟的羽林軍士列隊戍衛,阻止任何閑雜人等的靠近,這裏便是王城,整個大魏的中心。
在宮城與外城之間,住著大魏的百萬餘戶百姓,加上從四麵八方而來的各色人等,常年有大概八百萬人居於城中,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外城雖劃分詳細,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名,但是大梁城的百姓都更願意用‘城南’、‘城東’、‘上井’、‘口子街’之類的來稱呼。
從自城中央的黃龍大街左右分為‘城西’和‘城東’兩塊,百姓一般都居住在這兩邊,而城南則是商街和菜市口,城北則是宮城和皇城所在。
大魏國以左為尊,故居住在城西的人家往往非富則貴,這從城東那獨門獨戶的精致小樓和庭院。
在左邊的城東,則是一般人家和貧民的處所。這裏魚龍混雜,江湖幫會眾多,時常有街頭血拚的場麵,而那些雞鳴狗盜之事更是再正常不過了,普通的城西住戶一旦有人積蓄,就會馬上搬往城東去。
在都城,幫派按照實力的上中下末分為四流,一流是最少是要大幾百個佩刀的幫眾兄弟和十條街左右的地盤,這種等級的幫會在大梁城裏也不過三四個,也都在官府的嚴密監控之下。
那些二流的幫會稍弱,二三百個幫眾,至少一半佩刀,其他也有著鈍器這樣的家夥事兒,占個五六條街,也算一方勢力。三流四流的幫會則差距不大,數十上百人的兄弟,手上拿著一點利器,依附在一流或者二流的幫會之下,拿血拿命去拚去殺去搶,兼並其他人的地盤,勝了就喝酒吃肉逛窯子,敗了就被對手要了性命扔到城外的護城河或者幹脆暴屍街頭。
城東‘口子街’,是大梁城三流幫會‘義氣盟’的堂口。
‘義氣盟’正是由多年前‘巨鯨幫’的雙花紅棍耿豹創立。
耿豹,人如其名,約莫四十歲左右,身高九尺,豹頭環眼,聲若洪鍾,身著暗紅色鑲著金邊的勁衣,年少時靠一把斬馬砍刀在二流幫會‘巨鯨幫’四處征戰,深得當時巨鯨幫幫主的信任,之後孤身出來自立門戶創建了‘義氣盟’,憑借自身高超武藝和赫赫威名也在城東眾多的幫會中站住頭腳,手下兄弟愈百,有‘口子街’、東門街、陽汾街三個地盤。
此時,義氣盟的盟主耿豹和手下的頭馬阮六正站在一個小院子裏。
耿豹看向阮六,沉聲道:“秦小子還沒有醒嗎?”
“還沒有。”阮六悶聲答道。
耿豹聞言,眉頭一皺,道:“請來的大夫一個辦法都沒有嗎?一個大活人前天還好端端,怎麼就這麼昏迷了幾天還沒有醒?”
“大夫說秦小兄弟的身體沒有任何病症,隻不過...”阮六欲言又止。
“你快說大夫說什麼了?”耿豹斥道。
“大夫說秦小兄弟的精氣充沛,遠超於常人,但是或許受到了什麼刺激或者大喜大悲的事之後,心神虛弱,所以導致昏迷。”阮六答道。
“哦?秦小子這段時間都與我們在一起,昏迷前的那天晚上還與我們喝酒吃肉,怎麼會...”耿豹思慮道,“難道,是有人知道那件事了,便對秦小子下了手啊,但不應該啊,事情沒有幾個人知道,除非...”想到這,耿豹目光一寒。“是他?”
阮六看著耿豹若有所思的樣子,問道:“盟主您是想到什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