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31、募捐(3 / 3)

我點點頭:“你是專家,按你說的辦。就寫寫家庭的情況吧,男朋友這塊,就算了吧。”

這樣一來果然關注度大增,吸引了不少網友前來圍觀。令人遺憾的是,隻見人來,不見錢來。評論回複區一片泛濫,有同情的,說可憐;有鼓勵的,喊加油;有打假的,罵騙子;有鄙視的,說炒作;還有的人冷眼旁觀,高屋建瓴,由這件事引申開來,對中國的社會心態、醫療體係、倫理風俗等宏大課題展開了洋洋灑灑的論述……

可是洋洋灑灑三千字兒,也不見飄來一個子兒;賺了吆喝,賠了買賣。我一篇篇地翻看,一篇篇地罵娘,突然眼前一亮:有人說給錢,有人號召大家盡綿薄之力,還有人說錢已經打進賬戶了!我興奮地大叫:“偉明,快給人家發送感謝信,我得去查查賬!”

偉明對我一陣苦笑:“查什麼呀,那都是我注冊的馬甲。”

馬甲?托兒嘛。對,轉移注意力、引導輿論、弄虛作假,正是馬甲風範。偉明曾經在技術上精於此道,他說跟股市一樣嘛,先把自個兒抬起來,吸引了散戶的錢,再把自個兒抽走。

我對這一招向來是深為歎服的,不過我們這個項目顯然沒有什麼吸引力,隻見自己抬樁,不見散戶投資。五天下來,共收到好心的少先隊員壓歲錢和共青團員節省下來的生活費七百元整!

善解人意的偉明遞給我一罐王老吉:“凡哥你別上火,效果不好其實是可以預見的,很正常。要是發幾個貼就能嘩啦嘩啦來一堆錢,那就不正常了。”

我早就說過,偉明的智商在我們部門絕對是上等水平,直接逼近於我。這回,他再一次表現出了專家的氣質和專業的水準,對我分析道:“我們的信息受眾並不是我們的目標群體,所以效果肯定不會好。關注這些信息的人大多都是我們的同齡人,一來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充滿了失落感,浮躁、多疑,不愛管事;二來自己也是苦逼青年,即便有愛心,也沒錢。要說弄錢,還得去跟那些有錢人去弄!”

我揚著頭望著天花板,自言自語道:“有錢人都在哪兒呢?”

偉明接過話茬說:“肯定不在網上呀。有錢人都不會無聊地翻看這些信息,即使看到了他也不會給錢,為什麼——沒名兒呀!”

高!上網是所有人的生活,看報才是有錢人的範兒。雖然報上那些信息網上都有,可是他們依然要看報,讀數碼影音是潮流,讀白紙黑字才是品味!對,下一步,找媒體!

悲劇的是,我一連撥打好幾個紙媒的電話,對方都沒有興趣。終於有個記者願意答應聽我講完故事再掛電話。他聽完一點反應都沒有,問:“你的意思是要做一個硬廣告?或者用軟文表達也可以。這樣吧,我聯係一下社裏,看用多大版麵,怎麼收費吧。”

收費?我說你們媒體要有良知啊,這樣的事情你們應該寫新聞報道啊!

“新聞?”他告訴我,“老弟,這種事情現在太多了,壓根兒已經不是新聞了。再說,新聞得有新聞點呀,通俗地說,就是得有賣點呀,你沒點兒什麼噱頭和新奇的玩意兒,怎麼能夠上新聞呢?”

按照這位記者同誌的建議,我埋頭苦思,新聞點,新聞點……

有了,我得找一趟歐陽經理,謀一個怪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