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遙遙南山路(1 / 3)

和煦的微風吹拂旅人們的衣袖。微風輕撫著他們,仿佛撫慰著這隊旅人長途奔波的疲勞。清冽帶有水汽的風,從身體的四周浸透著剛剛逃離荒漠的人們。

幹裂的唇,沾滿風塵的麵容,以及多日缺水而顯得渾濁不清的眼,都在這清甜的微風中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而漸有熠熠生輝的勢頭。

剛剛被風包圍的一瞬間,隊伍裏的所有人都如入夢般恍惚了。突然,隊伍裏不知何處開始傳出低微的啜泣聲,慢慢聲音漸大,不到半刻便成了一片嚎啕大哭。

“嗚啊~,終於,終於出來了······”

“沒想到我還能,看到,嘶~,看到除了黃沙之外的景色···”

人群陷入了一片難以遏製的喜悅,哭泣與歡呼中。

“師父,咱們到了麼?”在那震天的喧鬧中,清脆的聲音轉瞬就已被掩埋。但如同流星般,雖轉瞬即逝,但美妙的弧度卻也會留在有幸目睹過它的人心中。幹淨柔和的聲線給予的慰藉,在這隊橫穿大漠的旅人心裏,甚至超過了這徐徐微風。

“嗬,即到了,也沒到。咱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蕭兒。”渾厚而鏗鏘有力的聲音,即使在人聲鼎沸的曠野也準確無誤的抵達了翹首等待答案的傾聽者耳畔。

少年並未因聽到旅途漫漫而心灰意冷,反倒越發的興致勃**來。清秀的臉龐,因為等待答案而興奮的微微泛紅,雖然在風塵的掩蓋下不容易被發現,令人稍感遺憾。

此時一位體格健碩,膚色黝黑,一身輕騎服的中年人,向這一老一少大步走來。離近後,能不經意在中年人的眼角發現偶爾閃爍的銀色光芒。

“老師傅,這次真是多虧了您。要不是您及時出手指路,我這一隊人馬非要折在這茫茫大漠裏了。您看我也無以為報。讓我選些精幹的人送你們爺倆到目的地權當報答吧。”中年人誠懇的說道,但由於多日的體力透支與難以平複的極度喜悅而使的聲音略帶語氣虛浮,音色沙啞。

被稱為老者的人一身寬袍暢袖,容貌上卻與中年人不相上下。此時與大隊人馬在荒漠中跋涉數日,除卻衣衫稍有灰塵外,整個人都如剛在自家院落中散步途中般適意。

“李鏢頭客氣了,憑你行走梵穀數城十幾年的經驗,這點風暴引起的小意外,對你來說還不足以引起多大犧牲。我也隻是舉手之勞,鏢頭不用放在心上。這一路也多得你照顧,免去了我們師徒許多麻煩。之後的路途鏢頭與我們並不順路,派人護送也要延誤你們的行程,多有不便。今夜在此稍作休息後,明日一早咱們就此別過吧。”老者麵容一派祥和,吐息勻稱,完全不似剛剛經曆了一場荒漠中的劫難,情緒極為淡然。

李鏢頭的感謝雖有誇大,卻也是肺腑之言。茫茫瑤國之中,梵穀也算是地形崎嶇,氣候多變之首。雖被稱為“穀”,卻森林,荒漠,平原,深山無所不包。瑤國人稱“中原之荒原”,皆因其占地雖小,且緊鄰瑤國的中部,卻是天下之地形無所不包。同時氣候詭異多變,與周邊又多無聯係,完全自成一方天地。也因此,瑤國人多將此地比作聖域,輕易不會踏足。此處隻有數代先人曾留下的少數幾條可供人往來的小路。一旦迷失了道路,多半是要葬身在這梵穀之中的。

梵穀被稱為穀,多因可供人往來進出的多是些山間小路,四周或被群山,或被峭壁與周圍府城隔絕。久而久之這裏便被人們慣稱為梵穀。可能也與少有人往來有關,這梵穀之中多是奇珍異獸,仙草靈藥更是數不勝數。雖與瑤國全境相比這裏隻算是彈丸之地,但其占地卻也橫跨了諸多州府。

穀中有幾條小路是州府百姓往來的捷徑,但官道是絕跡不會穿穀而出的,隻因這裏的氣候難以捉摸,道路難以辨識,且多走獸。所以曆朝曆代大都繞道而行。因著此處神秘莫測,自然少不了街頭巷尾的傳奇與人們的臆想。更有不少隱士大德常來此處尋仙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