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在中國,飯局從來就不是簡單的解決溫飽問題,而是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包括各種各樣的目的和功能。
有權威機構也曾經做過一些研究,結果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世界上所有的談判80%是直接或間接在飯桌上完成的。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飲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每個人都需要吃飯。既然如此,如何運用飯局進行人脈維護呢?
其實,在這裏首先要說明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家要正確理解“飯局”的意思。很多人都以為,隻有那些坐在高檔飯店裏,桌上擺滿山珍海味、美酒佳釀的宴席才是飯局。因此,這也導致大家不敢輕易利用這個方法來尋找你的人脈,因為這樣的投入,不是每個普通人都能消費得起。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所說的“飯局”其實很隨意,它可能就是路邊的一頓早餐,也可能是你親手烹飪的一桌家常便飯……飯局的關鍵不是吃的內容,而是借助這種人們普遍比較易於接受的形式來與你想交往的人拉近距離,培養感情。
美國著名企業家巴頓就是通過與人吃了一頓便飯而結下深厚友誼的。
巴頓早年隨父親來到美國創業,經過多年的經營和努力,巴頓家的食品店初具規模,而且有了良好的口碑。在父親去世後,巴頓接過了食品店生意。
有一天,巴頓忙了一天正準備打烊。突然,他發現一個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出現在他的麵前,很明顯這個年輕人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巴頓是個心地善良的人,所以他客氣地對那個年輕人說道:“小夥子,你怎麼了?我可以幫你什麼嗎?”
那個小夥子怯怯地說:“巴頓先生,我來自墨西哥,到這裏來是為了找工作.可是整整兩個月了,卻沒有找到一份適合我的工作。我父親年輕時也來過美國,他告訴我你們店的信譽非常好,他曾經在這裏買過一頂帽子,瞧,就是這頂。”
看得出來,小夥子真是遇到了困難。於是,巴頓和妻子把小夥子請進店內,並給他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還給了他回家的路費。
幾年後,巴頓的生意越做越大,分店幾乎遍布整個美國。於是,巴頓有了更大的夢想——把生意做到海外去。可是問題在於,他在海外沒有根基,要想發展必須從頭做起,而從頭開發並不是容易的事,為此巴頓一直拿不定主意。
正當巴頓猶豫不決之時,一封來自墨西哥的信件給了他莫大的幫助。這封信正是多年前他曾幫助過的那個年輕人寄來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在信中表明,要感謝巴頓的幫助,並想與他共創事業。
這樣的消息正是巴頓夢寐以求的。他欣喜不已地給那位年輕人回了一封信,並表示願意與他合作。一切都很順利,巴頓在年輕人的幫助下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分店。從此,巴頓的事業在海外一步步發展起來了。
一頓簡單的“飯”改變了一種格局,這真的是極簡單卻非常有效的方式。試想,如果你每年有300次的機會和一些可以為你生活帶來正麵效果的人一起吃飯,可以想象你在個人和事業兩方麵一定都會有所成長。
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參加某一個飯局,那麼請不要錯過它。因為一場飯局能夠給你帶來的人脈資源或許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借用這個“局”,拉近你與人之間的距離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在中國,飯局往往是求人辦事、聯絡感情的重要方式。在飯局中,表麵上隻是吃個飯,但實際上卻是你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的好機會。
當有了某方麵的需求,如需要求人辦事,人們最先想到的常常就是飯局。那些成功的生意人往往精於此道,從飯局開始的時候,他們就對該給誰敬酒、該談些什麼、該說些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該給誰做個人情、該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等方麵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