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2 / 2)

人都應該有這樣一種心態:不會做並不可怕,隻要敢去學就行。

所以說,隻要你有一顆勇敢的心,敢去做、敢去拚,那麼你沒有理由不成功。一個人隻要肯努力,肯花時間,無論他本身的資質如何平庸,他也一定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抓住機會去冒險

敢於冒險還不行,會冒險才是關鍵。一直躲在戰壕裏的人是一點兒也不夠刺激的。伸出你的頭看一看,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是的,隻要你把頭抬高一點兒,你的事情再也不那麼難辦成了。

美國青年創業訓練營每年都要招訓成千渴望成為領導人物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時時接受這樣一句忠告:“接受困難,勇於冒險。”

訓練營中經常彌漫著一股尖銳的殺伐之氣。這些青少年在種種場合中個個都想出人頭地,嶄露頭角。棒球賽、跳水比賽、爬杆比賽,就像上心理課程一樣,緊張刺激而全神貫注。老師們把課程排得非常緊湊而有趣。每一周都舉行一個節目,每一個人都要學習如何表現自己,怎樣使他們感到快樂,把握自己的個性使它能吸引眾人。一定爭取最能夠領導而又最能影響別人的機會與地位。在這樣一個自勵過程中,所有青年都在盡心盡力地表現自我、發展自我。來這裏受訓的學員能體驗到生命的各個方麵都充滿趣味。還有什麼地方更能讓男孩子或女孩子體會到生命的新境界呢?訓練營的格言是:“隨時隨地,表現自我,傾盡心力!”隨著訓練項目,他們盡其所能地生活著,光榮地完成訓練。

對一個奉獻自己的人來講,生活是一種光榮的冒險事業。一早從床上跳下來就充滿著戰鬥力,麵對可能使你沮喪的人或環境,那你是走在勝利的路上了。因為隻要你肯於對問題采取積極的態度,你的事情就已經解決了一半。隻要你使出更大的心力,勝利就會提早來臨。你也許會問,如何冒險?第一點是你要承認積極進取的生活可以改變人生整個的麵貌。大多數人都是憂慮、恐懼的犧牲者:怕生病、怕過苦日子、怕失去現有職業、怕失敗。但你必須了解勇氣之中就含有憂慮和恐懼成分,主要重點在於如何去克服它。當你敢於向憂慮和恐懼進攻,那就說明你已經控製了憂慮和恐懼,不再為其所控製了。

人為什麼要冒險?因為你不冒險就永遠不會有勝利。每一個人心裏都希望自己成為某種人物,能達到某種境界。問題出在大家坐等機會來臨,機會是不會光臨守株待兔的人的,隻有進取的人才能抓住機會。

冒險首先要求的是勇敢精神,但不是盲目冒險。成功者首要的是目的明確,在目標召喚下勇敢地去做、冒險地去做。

要求永遠不犯錯,正是什麼也做不成的原因。因此,你需要改掉的是一整套的習慣。首先,遇到有小事要決定的時候,練習“快動作”。譬如說,決定看哪一部電影,上網發郵件,要不要買某一件外套。看哪部電影隻用五分鍾即可決定,上網發郵件用一小時,購買外套大約兩三個小時。

強製自己在某一時限內做決定,決定好了就不要改變,或許會覺得做這件事太莽撞,太不顧慮後果,這種想法正是問題真正所在。事情過了幾天,說不定會意想不到地對自己的決定感到滿意。

當然比較重大長遠的事不能如法炮製,不要在有限的多少小時或分鍾之內迅速決定婚姻、生子、投資之類的問題。不過,平時多采用快動作,可培養麵臨重大事項時的決斷力。

許多畫家就是以這個方法給自己實現求新及犯錯的機會,譬如畫一張平麵立體感的畫,三分鍾內完成,假如效果好,自然很不錯;假如不好,也可免得自以為完美無缺。就好像一封信始終不寫因為還沒想到恰當的措辭,萬一永遠想不起來,不是永遠也寫不成了嗎?

在這裏應當說,冒險精神不是探險行動,但探險家的行動必須擁有足夠的冒險精神。所以,鄭和下西洋。張騫出使西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都具備人類最偉大的冒險精神。沒有這一點,成功與他們無緣。

美國人哈默18歲接管父親的製藥廠,22歲就成為全球矚目的大亨,其成功奧秘之一就是具有足夠的冒險精神。像他和蘇聯做生意,當時是1921年,蘇聯剛打完仗,接著年成不好鬧饑荒。哈默聽說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鼓勵外商投資。當時西方世界對這個紅色國家充滿魔鬼般的恐懼,沒人敢問津,但哈默卻躍躍欲試。他先和列寧做糧食生意,覺得列寧挺好,各取所需,哈默賺了一筆。後來他又果敢地在蘇聯投資辦企業。哈默一生商業成就為人稱讚,而他在前蘇聯的冒險成功尤其值得稱道。

應當牢記的做事情之技:大多數人都喜歡走容易之路,找到捷徑,這樣可以節省些力氣。精神與肉體都懶散的人就不喜歡改變現狀,不過他們也從來沒嚐到過勝利的狂喜。